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40-50(第7/17页)

税收,有些人为了不服徭役会交免役钱;三是盐铁的专卖,官府控制矿山、盐井,高价出售给黔首。

    纺织官坊经营不过几月,竟然占了总税额的百分之三。

    除了纺织官坊以外,高炉炼铁的影响也让始皇帝十分满意。

    因为炼铁方法的转变,现在能高效、大批量生产优质钢材,铁器的价格大幅度下降。这使得铁器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深耕和垦荒的效率提升。大秦“废井田”的政策落地更快,不少黔首琢磨着明年开垦更多的荒地。

    更重要的是,高炉炼铁吸纳了原来军工产业的失业人口。

    统一之前,大秦的兵器制造、战车制造等军工产业因为长期战争而需求旺盛,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而在统一之后,战场几乎只剩下北边匈奴,大量的铁器官坊倒闭,工匠、士兵转业者超过百万人失业。

    滞留在咸阳的失业军人成为了不稳定的因素。

    朝野上下都需要一场战争或者新的产业来解决这一批人。

    在原来的历史线中,百越战争应运而生,同时,始皇帝还投入大量的钱财进入基础工程建设,譬如修建长城,试图以工程吸纳人口。

    但是这些行为并没有缓解到根源的问题,反而加剧了和民众的冲突,也成为了秦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

    索性现在产业转行及时,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大规模女工的存在,使得部分女性在家庭之外的经济贡献变得显性和重要。她们能获得一定的报酬,也使得她们的地位得到一定的提升。

    纺织官坊做工的阿禾就是这样一位被影响到的女性。

    阿禾的绣工很好,她的刺绣能在咸阳市亭卖出一个好价钱。

    因此,她被征入了官坊之中。

    实际上,在秦代,无论男女只要到了十五岁,每年都需要服役,只是服役的方向不同。

    男性服役主要是兵役、筑城、修建陵墓和粮草辎重的转运,女性虽然免于战场和重体力徭役,但同样需要承担纺织役和农忙时的征调。每户人家每年都需要缴纳一定的布帛赋税,这一部分通常由女子来完成。

    若是丈夫犯罪被判处修陵墓,妻女则会被编入“舂米”、“择米”的队伍。

    阿禾的丈夫没有那么混不吝到犯罪。但他打她,后来,她向官府告发了丈夫的行为,她的丈夫被判处剃除须发并服劳役。

    “夫有罪,妻告发”,官府定罪后婚姻自动解除,也算是秦律的好处之一了。

    因为自己与丈夫和离,阿禾关注着这方面的事情。

    她听闻很多女子告发丈夫之后并未和离,因为若是和离,土地房屋归夫家所有,她们难以独立生存。即便嫁妆能带走,可普通人也不过是些衣物首饰。

    好在她还有一手绣活儿可以养活自己和孩子。纵然征收重税,到手的钱财也足够自己生存。

    此次纺织官坊的征调,也让阿禾倍感意外。

    往常官府的征调,多半只会给一些口粮、衣物作为补偿。当然也不仅限于此,完成官府的征调之后,可以抵扣掉需要缴纳的布帛赋税。

    阿禾没有想到,这次官府竟然如此慷慨,还给了足额的工钱。

    请邻家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之后,她就去往官坊。

    官坊中整齐排列的织布机也给了阿禾极大的震撼。

    只一间宽阔的织室中,便有数百织机如军阵般排列。脚踏提综的轰鸣,梭子飞快在丝线中穿梭,对于习惯一个人织布的阿禾来说,十分具有压迫感。

    做活久了,她也渐渐发现,官坊之中织女成分复杂。除去像她这样征调的良家女子以外,还有隶臣妾和原来的六国贵族女子。

    负责她们织室的是一名名为小水的女官,织女的布匹是否合格,绣品能否呈给上官,织女的出勤、考核,还有工钱的发放全部都由她来掌控。

    她很年轻也很严肃,还会识字,是官坊中少有的女官。

    阿禾不知怎的,有些怕她。

    阿禾进入织室之后,甫一坐下,小水从窗外探出头来,叫住了她:“阿禾,出来一下。”

    周围人的目光瞬间聚集到阿禾身上,阿禾瑟缩了一下,心中也有些惧意。

    是昨天做的绣样不好吗?还是她不留神间除了什么差错?

    阿禾忐忑地在小水女官的面前站定。

    “我看你的傅籍上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对吗?”

    阿禾蹙了蹙眉,心里有些担忧:“是的。”

    傅籍即是户籍,更是国家征发徭役赋税时的抓捕令,商鞅变法之后,所有人都被严密地记录在国家的账簿之上。

    “这三月以来,你每月表现优秀,绣工精细。为了让像你这般优秀的织女能将重心放到纺织上,官坊中决定,未满十二岁的孩子可以送到官坊下设的学室中。你的女儿也可以进去。下值后,你就可以带她回家。”

    阿禾惊喜万分,虽然可以麻烦邻家婶子,但近来他们家听从扶苏公子的倡议,为了免除来年的赋税,他们一家都在种植冬麦,能不麻烦婶子就不要麻烦她。

    婶子也是要做活的。

    阿禾每每去接女儿回家,都要捎带一点东西去婶子家,长此以往,她受不了,婶子也要不了。

    阿禾嗫喏着嘴唇,轻声问道:“那学室要多少钱?”

    小水说:“不花钱。只要你在纺织官坊一日,你的孩子就不会花钱。”

    这一项措施,是小水跟林凤至学的。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了她的上官治粟内史丞冯尹。

    冯尹欠着林凤至大人情,想着之前林凤至在柯珞人族地也是这么做的,他索性也不拦着小水的提议,就这样一步步呈到了始皇帝面前。

    而始皇帝呢,看着纺织官坊、高炉、火药、制盐等等赚到的钱,他也同意了。不仅如此,其余的官坊也向纺织官坊看齐,开设学室解决工人需要照顾孩子的难题。

    一整天,阿禾干劲满满,超额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虽然疲累,但她很开心。

    她特地买了几个肉馅包子带回家中,她去做工时常常闻到它的香味,但一直没舍得买。听说是这包子是小麦做的,割嘴的麦饭竟然能够如此香软。

    她去接女儿时又给了邻家婶子送了一个:“婶子,这包子好多达官贵人都在吃,听说连陛下都爱吃,你家今年种麦子,若是真如农官说的那样,来年四五月长成了,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

    “呀,阿禾,你真舍得。这包子四钱一个哩。你太客气了。”邻家婶子接过包子,真心实意地道谢:“借你吉言。眼看着下雪了,俺家那口子怕地里麦苗没盖好,又跑去看了看。

    “来年俺家收了麦,去街口的石磨那儿磨了小麦粉,一定送你一袋尝尝。做面条、凉皮都老好吃了。”

    每条街巷被官府派人安了石磨,家中还有小麦余粮的尽可以去那儿磨成面粉。若是嫌累,还可以去渭水边上找水力磨盘,只是水力磨盘要两文钱。

    婶子家的麦子都种下去了,再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