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50-60(第6/16页)

,这份冷酷令人发寒。

    “好一个崔琰!”

    赵庚明在养心殿内,对一旁的赵庚旭感叹道,“壮士断腕,莫过于此。朕……倒是小觑了他的狠心。”

    崔家的迅速切割,虽然出乎意料,但并未影响对欧阳家的最终审判。

    铁证如山,皇帝圣意已决。

    经三司会审,证据确凿,皇帝朱笔御批:欧阳伦,身为朝廷重臣,通敌叛国,罪大恶极,判处凌迟处死,夷三族。

    其长子参与通敌,一同凌迟。

    家族十六岁以上男丁,尽数斩首。

    十六岁以下男丁及所有女眷,没入官奴,发往边关或教坊司。欧阳家所有家产,悉数抄没,充盈国库。

    圣旨下达之日,京城菜市口人山人海。曾经显赫无比、门生故旧遍布天下的欧阳家,最终走向了覆灭。

    欧阳家的倾覆,世家势力遭受重创,尤其是与欧阳家牵连较深的几家,更是元气大伤,纷纷收敛锋芒,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对抗新政。

    借此良机,赵庚明大力推行官员任免改革,大量在土改、军械改良等事务中表现出色的寒门官员得到破格提拔,填补了朝中和地方的空缺。

    顾问明、王瑾等人更是成为了新政的标杆。

    ……

    崔府,夜深人静。

    书房内只点了一盏孤灯,映照着崔相沟壑纵横的脸庞和坐在他对面、一位面容俊雅的年轻官员。

    此人正是崔相的嫡长孙,被誉为“崔氏麒麟子”的崔景明,年方二十,已在大理寺任从六品主簿,虽职位不高,但行事稳重,思维缜密。

    崔相看着眼前这个最像自己、也最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孙子,缓缓开口,声音带着疲惫和沙哑:“景明,你都知道了?”

    崔景明神色凝重,点了点头:“孙儿听说了。二叔他……”

    “不必再提那个蠢货!”

    崔相猛地打断,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他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与欧阳家牵扯不清,险些将整个崔家拖入万劫不复之地!死不足惜!”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崔景明:“你父亲,还有你那几个叔伯,皆是庸碌守成之辈,撑不起崔家未来的门庭。唯有你,景明,无论是心性、才智,还是眼光,最像祖父年轻时。”

    崔景明微微垂首:“祖父过誉,孙儿愧不敢当。”

    “这不是夸你,是事实,也是责任。”

    崔相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崔家这艘大船,历经风雨,看似依旧风光,实则已是危机四伏。”

    “陛下锐意革新,皇太弟异军突起,寒门势力步步紧逼,欧阳家顷刻覆灭便是前车之鉴!我们若再固步自封,不思变革,下一个倾覆的,未必不会是我崔氏!”

    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嘱托道:“景明,你记住,从今往后,崔家的未来,就在你的肩上。”

    “大理寺是个好地方,能见人心,能明法度。与寒门出身的能吏,如那顾问明之流,可适当交往,取其之长;对皇太弟……需保持距离,谨慎观望。”

    崔景明心中巨震,他明白,祖父这番话,不仅仅是教诲,更是将家族传承的重担,正式交到了他的手上。

    他挺直脊梁,目光坚定地迎上祖父的视线,沉声道:“孙儿明白!定不负祖父期望,必竭尽全力,护我崔氏门楣,寻一条于国于家皆有益处的新路!”

    崔相看着孙子眼中那与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的锐气,心中稍感宽慰。

    “景明,如今陛下借欧阳家之事,清理朝局,提拔寒门子弟;北疆有尉迟俭这等悍将,又有皇太弟钱粮支撑;更遑论那位皇太弟,虽年纪尚轻,却凭借天工院和科举改革,深得寒门士子之心。此三者,钱、兵、民,陛下已占尽优势。”

    他苍老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世家与皇权,自古相争相合。然观今日之势,陛下雄心勃勃,锐意革新,其剑锋所指,已非欧阳一家。”

    “我老了,世道也变了。我们这些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占地众多,本就是新政的阻碍。这场争斗,避无可避。而眼下,形势于我崔家,于整个世家而言,并非有利。”

    崔相的目光紧紧锁住崔景明,沉重交代道:“祖父今日与你说这些,是要你明白,往后的路,需更加如履薄冰。”

    “有些事,有些争斗,你不要再直接参与了,更不要轻易站到台前,成为靶子。潜心在大理寺积累资历,要懂得藏锋。”

    说到这里,崔相缓缓起身,走到书架旁,在一个极其隐蔽的暗格中,摸索了片刻,取出了一个物件。

    他走回来,将此物郑重地放在崔景明面前。

    “拿着。”

    崔相的声音带着嘱托,“此物,你需贴身藏好,非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示人,更不可让除你之外的任何崔家人知晓,包括你的父亲。”

    崔景明闻言心中一震,接过包裹。

    “若……若他日,天不佑我崔家,在这场争斗中一败涂地,大厦将倾之时。”

    “你便持此物,去见皇上和皇太弟。”

    崔景明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愕。

    崔相疲惫地闭上眼,复又睁开:“此物,或可……保你一命。记住,是保你一人之命!

    届时,你便不再是崔家子,只是崔景明。凭着它,或许能求得一线生机,为我崔家……保留一丝血脉,延续下去。”

    崔景明看着祖父,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他只能先将所有的震惊压了下去,对着祖父,重重地点了点头。

    “孙儿……谨记祖父教诲!必不负所托!”

    第55章

    元启二年的春夏秋之际, 京城在经历了欧阳家覆灭的震荡后,达到了一种奇妙的平衡,朝廷政令畅达, 国库充盈。

    皇太弟赵庚旭的生活依旧忙碌,距离摆烂躺平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在兵部、天工院和皇宫之间三点一线。

    这一日,赵庚旭刚结束兵部关于新式火器记录的讨论。

    回到宫内书房, 便听到张保保求见, 汇报琉璃宫近期的收支情况和与番商的交易进展。

    “……殿下, 上月那批七彩琉璃盏, 按您的意思,限量发售, 咱家跟那几个波斯胡商说, 此乃宫中秘法所制,一年也出不了几套,他们争抢得差点打起来, 价格比预估的高了五成!”

    张保保眉飞色舞地禀报着, 随即又献宝似的补充。

    “还有咱天工院新出的那批‘凝香露’和‘净垢皂’, 番商们也爱得紧!””尤其是那凝香露, 香气持久不散,装在琉璃小瓶里, 那些大食国的商人直接称之为‘东方神水’,价格堪比等重的黄金!净垢皂去污力强,还带清香, 在高丽贵族里也极受欢迎,都说比他们用的澡豆强百倍哩!”

    赵庚旭听得连连点头,摸着下巴笑道:“保保, 你这张嘴,真是能把死的说成活的。”

    心里琢磨着,这利润够他开始造一些精钢大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