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薰的民国日常: 50-55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文薰的民国日常》 50-55(第10/17页)

的是翻译动机,我想,只有一个人在面对自己喜欢,且足够了解的文学作品前,他翻译出来的作品才是高效、完美、原汁原味的。”

    他环望四周,“有一位姓朗的女士,我听说她今天在列。”

    听到他点到自己的名字,虽不知何故,文薰还是稍微起身,以作回复。

    她刚要坐下,席荣钧却向她点头行礼,“朗女士好。”

    文薰由此不得不保持站立,好听他说话。

    “您新翻译的作品《伯莱恩小姐》于近日上架书店,鄙人有幸阅读。请容许我向您当面表达叹服。以我的角度来看,您的翻译水准可以说是如今国内的顶尖。”

    文薰知他肯定有后文,简单回话:“您过誉了。”

    果然,席荣钧紧接着问:“我想请教您。我注意到扉页处有您叙述的十分详细的关于原书作者的生平。我想,您必然是十分喜欢这部作品,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辛苦地去了解,去向读者们介绍那些东西。”

    “是的。”

    “如果让您去翻译这样一本您不太喜欢的作品,您还会这样精益求精吗?”

    文薰慎重思考,“我想,不会的。”

    听到想要的回答,席荣钧露出微笑,“感谢您。”

    他点头想请文薰坐下,却不料文薰也开口道:“我大概明白您的意思。我还能继续说两句吗?”

    他伸手,“请。”

    文薰是在大脑中谨慎措辞后,才把这番观点道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但,我们不是一个人。个人的喜好或许冷门,哪怕再出名的学者,也有不擅长的地方,但是只要把大家的文化特长合在一起,结合所有人的力量,不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所谓“兴趣”的问题了吗?”

    她的话可以说是正中孟海白下怀了,“是的,我想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要不他们如何能是师徒呢?某些方面他们的想法是绝对一致的。

    丁时稳也道:“我想,我和孟先生的意思,包括朗女士刚才的话,都是在表达我们的翻译观是……我们从不是想消灭一部分,推举一部分,而是觉得,我们应该把路走得更宽,更广。”

    “是的,”文薰望着席荣钧说:“席先生,如您所见,我们有这么多人,何愁没有力量?愿意去翻译浪漫主义的,就去浪漫;愿意去翻译现实主义的,那就走向现实。不论是为了鼓励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思想,这两者都是翻译之道存在的意义。”

    胥载这时也点头说:“译者的翻译动机确实很重要。不瞒诸位,我以前也走错了一些路,做了为了翻译而翻译的事。年轻的时候有力气,生啃了莎翁的作品。那些译本如今看来,也已经落后了。”

    他说得轻松,又愿意自我承认缺点,一时间大家都响了善意的笑声。

    胥载十分坦荡,“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就如同在文学界里,我是支持高鹗续书存在的。没有后四十回,红楼便是一本不完整的小说。对于重视完整的中国读者来说,它还能够流传下来,拥有今天的影响力吗?同理,哪怕部分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好,但是只要翻译了,有读者看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我以为,哪怕某本作品只是吸引了一位读者,也不能叫无用功。因为或许正是那一位读者,才推进了更全面的二次翻译。”

    胥载的话十分浅白,大家不禁微微点头,开始思考这种“二次翻译”的存在是否确实有意义。

    莫霞章这是轻声开口:“其实除了译者当时的水平,对外文书的版本挑选,不也同样重要吗?西方一些名著过去了那么些年,经常有出版,又版版不一样。到底哪一版才最适合,哪一版的情节又最完善,都是咱们在翻译作品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点头的人更多了,“确实没错。”

    他身边的那位纪同甲先生道:“文学除了具有研究价值,还有欣赏价值。每本书能够面世,能够流传,都有他自己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和市场的选择。现在圈子里有这样的发言,觉得法国的文学更香醇,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又高于其他时期。其实作为后人,咱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比对,这样去较真呢?难不成会显得,你研究了高贵一些的文学,你这个人就更高贵了?好比咱们国学圈子里,一定要去说唐诗高于宋词高于元曲?这些看法,都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价值,都是动机不纯的。”

    丁时稳也道:“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很重要,描写社会的希望和可爱同样重要。咱们总不能一股脑的给读者们灌输‘这个世界要完蛋,我们死定了’的道理,让他们真的对未来绝望吧。”

    潘经纶这时才说话:“说得在理。揭示了黑暗面,咱们还得再来一手鼓舞,激发人民的斗志嘛。黑夜之后是白天,这是自然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道理。”

    他又望向四周其他没说话的学者们笑道:“看来,我们大家对于翻译艺术的看法,是能够取得一致意见的。”

    席荣钧道:“只要您不强行分派任务,我没有其他意见。”

    潘经纶笑道:“别急嘛,今年我将大家分门别类,就是有所用意。”

    会议便如此连开了三个多小时。

    直到12点半,潘经纶才起手暂停,引领者学者们去隔壁厅吃饭。

    莫霞章和文薰在门口相会。

    “还好吗?”他问。

    “腰有些酸,不过还好。”文薰知道,不论是久站,还是久坐,都是日后需要她掌握的“技能”。

    她又提议,“欸,舅舅家有一户中医馆,等结束了,咱们去推拿。”

    “好啊。”

    顺便再让老先生给霞章把个脉。

    文薰边这样想,边说出另外的话,“我真喜欢这样的氛围。大家都有商有量的,哪怕有争议,那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霞章笑道:“等这类会开得多了,你就会烦了。”

    “不会烦的,”文薰发出声明:“我喜欢听大家表达自己的思想,那种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的方式,能够给到我启示。”

    “为了集思广益?”

    “是啊。个人的观点总是有限的,咱们研究文学的,就是需要多交流。”

    文薰就是这样,一直对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希望。

    第54章 会议趣事

    会议的午餐采用西餐自助形式。取了菜,来到一边就坐,文薰还没开始吃,钟宝瑶就蹭过来了。

    “朗女士,抽空采访你一下呗。”

    文薰失笑,往嘴里放了一小块牛扒,“那你问吧。”

    宝瑶嘴上说要辞职,其实作为新闻工作者,她真的很有职业道德。

    吃了饭,喝了水,不给人休息的时间,又回去继续开会。除了下午3点半有短暂地休息了半个小时外,到6点结束,一干人都被关在会议室中。

    文薰和霞章回到家时,面上已经出现了呆滞感。

    听到车的声音,敬贤跑出来接人,“姐姐,姐夫,你们回来了!”

    她兴奋地凑上前来打探,“怎么样,今天开会好玩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