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5章 第 14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45章 第 145 章(第1/4页)

    “听说了吗,城外不仅每亩稻子增长近百斤,连麦子也在增长。”

    “这可是大好事啊。”

    “对啊,新皇登基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我们承平国的幸事!”

    “听说都在劝农,连荒地都开耕不少。”

    “当然,谁让种田者如今备受敬仰,若能种出高产粮,更会得皇上跟纪大人夸赞。”

    “汴京外面各地,都在传皇上跟妃子在皇宫种田养桑的事,真好啊。”

    “不过他们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各处报纸说的?”

    自然是各处报纸说的。

    还是经过纪炀的手,各地京都趣闻分报说的。

    京都趣闻总部在汴京,报纸也办了许多年,各处的分报在去年陆陆续续设立。

    总负责人肯定是晁盛辉。

    有他们两个人在,给皇上传播些威名,自然很合适。

    不过在他们口中,只有皇上的事,于妃养桑则是汴京文报所说,完全是蹭着皇上的消息搞宣发。

    晁盛辉还问过:“这样,只怕金家会不满。”

    毕竟皇后都没说什么,反而于妃一派在出风头。

    纪炀懒得管:“只要不危及朝廷,随他们去。”

    “再说,有人就有斗,迟早的事。”

    金家不是已经揽差事了,他们也是最先清查自家的世家。

    金家本就还算干净,这次主动出来,更是证明自己的干净,让皇上信赖他们。

    这怎么不是打擂台呢。

    还是那句话,不危及朝廷跟百姓,纪炀可不管那么多。

    巧的是,这些人都知道他的底线,基本都在那一亩三分地里斗。

    只是不知于妃身为太后娘家一派的人,太后对此事知不知情。

    不过纪炀想着太后一向不理俗务,多半是不知情的。

    等回家之后,婉芸也证实这个猜想。

    “今日被召进宫中给太后娘娘看诊,应是气恼攻心,所以才病卧。”

    “皇上也去看望,看望之后斥责了于妃。”

    纪炀跟林婉芸的聪明,已经窥出其中真相。

    多半是于妃一派见皇上种田,便立刻宫内养蚕,搏个好名声,以此跟皇后争权。

    等太后知道此事后,定然不允。

    当年以她在先皇心中的重量,若她执意要让娘家女子当皇后,那也是可的。

    但思索再三,选了金家,也是因为金家远比于家更合适。

    如此以下犯上,让刚刚稳了的朝堂动荡,太后能不生气。

    太后生气,皇上必然也气,他能主动多看于妃几眼,也因为他母后的缘故。

    现下知道这计划竟然是背着他母后来做,必然气恼,斥责很是正常。

    不过看起来,皇上不气于妃跟皇后争权,只气她背着母后做事。

    倒是很有徐九祥的风格。

    也是。

    以先皇,太后,还有徐九祥之间的和睦,纵然在民间都少有,在皇家更不用说。

    愈是珍贵,他们也越珍惜。

    想必借着徐九祥斥责,那于妃以后也知道,她唯一靠山,最大的靠山便是太后。

    只是太后如何得知事情,又是谁说的?

    多半是那皇后了。

    小小年纪,就要学着平衡后宫。

    平衡后宫,也是平衡朝堂,牵一发动全身。

    当皇上确实不容易。

    更别说皇上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更有偏心私向,就会让事情更加复杂。

    纪炀跟林婉芸没聊太多。

    更多的目光还是放在运到各地

    的良种上。

    以及借着良种重新丈量的土地,各处土地名册陆陆续续送到汴京。

    从四月提出,如今六月中旬,全国五分之一的土地名册已经交了上来。

    他们也得到了纪炀承诺的良种,官田跟普通百姓更是在其中。

    估计到年纪,全国六七成土地都能清查完毕。

    但剩下的三四成,则是最难啃的骨头。

    纪炀是不着急的,反正慢慢来。

    这不是一两日之工。

    林婉芸的女医馆则如火如荼,她格外还有一部分精力还放在青霉素上。

    这东西太过神奇。

    可林婉芸经过长达六七年的实验,如今已经有些眉目。

    现在已经能用到牲畜身上,或许再过几年,用在人身上也有戏。

    先皇那个,纯属意外。

    不是到最后关头,没什么人敢赌的。

    便是到了最后关头,敢用未知东西的,也是少数。

    所以林婉芸从未把那次成功当成典范。

    一夜无话。

    纪炀早上还没睁眼,就感觉有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在自己身边。

    一看是小晴林,笑道:“怎么这个时候来找爹?”

    小孩自然不会说话,只是睁大眼睛看着。

    还不到一岁的孩子,能有这么灵动的眼睛已经可以了。

    林婉芸却道:“忘了,今日你带上去翰林院。”

    这个倒是真的!

    忘了答应过,自己在翰林院上班也要带孩子的。

    所以这天早上,纪炀直接抱着孩子去了官署,身边迎来一众目光。

    小晴林并不怕生,只趴在她爹的肩膀笑眯眯的,这么一看,父女俩人倒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今日六月十二。

    各处还在忙良种司跟各地农务司带回来的消息。

    在纪炀这里的年轻人们,经过近两个月的历练,已经可以熟练一人做三人份的事。

    停下来之后,甚至还能逗逗上官家的小孩。

    眼看一群进士要教自己闺女学写字,那估计以后孩子的字,可比他的字要好看。

    话说这,林大学士那边有人过来。

    原来是林大学士听说曾外孙女来了,便派人去请。

    纪炀无奈,只能让丫鬟奶妈他们把孩子抱给曾外祖了。

    谁知道这一抱,林大学士竟然发话,让他多带到官署,自己要当孩子的启蒙老师。

    孩子还不到一岁。

    这有点,太卷了吧?

    从人生起跑线开始卷啊。

    不过纪炀也知道,小晴林确实乖巧,林大学士又上了年纪,到了喜爱小辈的岁数。

    他跟当年的武侯一样,勤勉政务,却并不顾家。

    林大学士的长子以及武侯的长子都很平庸,也是他们当年不怎么管家里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