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县: 第145章 第 14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知县》 第145章 第 145 章(第2/4页)



    到了林大学士孙儿林启之时,他就主动带着长孙学习。

    只是武侯没这个机会了。

    他连走的时候,都是在公务之时,所以有了纪伯爵这个足以损他威名的唯一儿子。

    不过尽管纪伯爵不成器,朝中对此也并不会多说什么,多也是顾及武侯的颜面。

    往事不再说了。

    林大学士想带曾孙女自然是好事,纪炀肯定不拒绝。

    再说以林大学士的见识学识品行,当小孩引路人,是谁都求不来的。

    安顿好孩子,纪炀自然继续埋头公务。

    如今正到清查天下田产的关键时刻,林启在外面四处奔波,领着上届状元叶锡元,办了不少侵吞民田的案子。

    他们去的地方,已经有不

    少田地还给任地百姓。

    让劳动者有耕田,这种朴素的想法,实现起来却又如此艰难。

    好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基本都在他们这边。

    他们有良种,百姓想要土地,还有潞州,以及整个凉西州作为典范。

    这些事早就传遍整个承平国,在大家心里肯定是有些想法的。

    林启跟叶锡元等人每每写信,都要提到全国各地都知道灌江府的事,都盼着他们能跟灌江府一样分到土地,跟那边的百姓一样富饶。

    甚至有人说,灌江府如今的繁华,已经能称得上一句小汴京。

    还有越来越多的西方王朝过来朝拜。

    纪炀他们在灌江府做的事,很多人都知道,天下百姓更是记在心里。

    所以林启他们一到地方,便会迎来热烈欢迎。

    与之相反的,肯定是豪强乡绅们,他们既想要良种,还不想被督查,引来不少祸事。

    单说林启那边,已经跟不少当地豪强,甚至当地官员斗智斗勇。

    好在他有外放的经验,对许多关系十分熟悉。

    再有朝廷各处支持,有一次甚至带了兵马去清查田地,这才让事情顺利进行。

    可林启也察觉到分土地这件事,能让百姓们有多高兴。

    而叶锡元那边则更惨点。

    别看他之前是状元,当了官之后,状元的名头迎来更多审视。

    在一次查验土地,那家把百姓的上好水田强行记为下等田,更要以下等田的低价购买。

    逼得田地主人含恨而死。

    叶锡元气急,一时不慎竟然中了暗算,在旷野当中直接被刺伤。

    若不是当地百姓将他藏在家中,只怕这会命都没了!

    别看当地百姓大字不识,道理却是懂的,知道叶锡元是为百姓所伤。

    故而一个村子都帮着隐瞒行迹,给了叶锡元翻盘的可能。

    叶锡元想到隔壁不远有个县,那小县的知县好像跟纪炀有些关系,似是姓裴,等叶锡元试探过来,知道可信。

    知县裴宸便给了他不少强壮的护卫,说是当年在灌江府当私兵的,又帮他联络上官,总算将隔壁豪强伏诛。

    叶锡元还看着那裴宸虽是书生,可竟然也用得了刀剑,忍不住心想,孔圣人都随身佩剑,是不是自己以后也要学一些?

    否则至于挨这些打。

    叶锡元信里说得轻松。

    纪炀却明白其中艰难,不过想到裴宸,他确实是个书生,可他也是裴家人,会一星半点不奇怪。

    其实纪炀不知道,以前的裴宸是不会刀剑的。

    可自从被安排到苏州下面小县,利落处理完当地公务之后,想到纪知县的本事,这才跟着带来私兵们学着舞剑。

    没想到还真有用。

    又是一个被纪炀影响的人。

    下面各处良种司的人,以及农务司的人,还有各地官员,都被这场开始于良种推行的土地清查当中。

    纪炀深知下面有多难办,虽说人在汴京,但给下面出力不少,让事情更快推动。

    不过如今收获的良种已经分发完了,各地陆陆续续都开始种植。

    也就说明他们手底的牌几乎已经用完。

    等到七月份,各处被派出去的官员陆陆续续回京,跟纪炀推测的差不多,还有约莫四成的土地并未清查。

    他们也并未主动要求良种,目的自然是为了接受监察。

    有趣的是,这些人多是地方豪强,但凡跟汴京沾点边的大家,基本或多或少都明白良种的好处。

    纵然没有把所有土地和盘托出,也算查验出不少。

    天下之势,不能阻挡,这些人精们都

    懂。

    但还不够,天下四成的土地,还是未知,甚至隐藏的到底有多少更是黑蒙蒙一片。

    回来的林启,叶锡元此时在皇宫勤政殿里,纪炀,金炳郡自然也在。

    两人详细说了下面的情况,最后对徐九祥道:“根据史料记载,战国末年,天下有田地约八亿亩。”

    “之后兴衰之时都有起伏,前朝田地最多时候可达十四亿亩田,在前朝战乱只剩三亿。”

    “我朝建立。建国初期只剩二亿两千万多。”

    “先皇等人励精图治,到昌盛四十二年时,已经恢复七亿田地。”

    准确说,是刚接手的时候,能被监管到的土地只剩下两亿多。

    剩下的多因为饥荒战乱又或者私人掠夺,所以剩下那么点,开国皇帝以及接下来的皇帝好好经营。

    中间也有起伏,到先皇手中,终于达到本朝顶峰,也就是七亿亩田地。

    先皇收拾了不少烂摊子,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

    可跟前朝鼎盛时期的十四亿亩,还是很有差距。

    叶锡元提到此事,就是为引下面的话:“现在各处隐田清查,总共计算,刚刚接近八亿。”

    “若想赶上前朝顶峰,必然还要吾等竭尽全力。”

    说起来,如今的接近八亿,已经是本朝巅峰。

    徐九祥却并未为此沾沾自喜。

    如此成绩不是他得来的,他不过子承父志,是他父皇辛苦打拼。

    所以徐九祥眉头紧皱:“那剩下那四成若清查完,你们觉得,天下耕地能有多少。”

    这有些像一个数学题。

    但又不是数学题那样简单。

    首先天下没查之前,七亿多土地,查了六成之后,接近八亿。

    其中差距在七千万亩田地。

    那是不是查了剩下四成,就能再多五千万六千万左右?

    然而并不是。

    那六成田地之前说过,多是官田跟普通百姓的田地,他们中间的误差不是大头。

    剩下的四成才是。

    林启拱手,回到皇上的问题:“至少十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