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第15/24页)
馆者,房舍、客舍也。它为图与书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館的本义是接待宾客的房舍。这意味着图书馆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它欢迎所有前来求知的人,如同接待远方的贵客。
李昭听完当即夸赞:“‘图’为天地之经纬,‘书’为古今之心印,‘馆’为天下之士林。在这方寸之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还可以与陛下着人建造的藏室区分,神使好巧思。”
林凤至没太好意思应答,她自诩拾人牙慧,李昭和她的同窗们确是真正的天才。
林凤至很喜欢李昭,她总是笑嘻嘻地解决了很多问题。
藏书的分类、登记,图书的校验、存储,乃至于日后的管理维护,她都和同伴们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林凤至什么也没做。
林凤至亲自参与了图书馆的布局设计。
她摒弃了这个时代常见的将典籍深藏密室的作法,要求打造开阔明亮的阅览室,定制了便于检索和取放的书架,制定了凭学宫身份牌或由三老作保即可入内阅览的规章,并严格规定了防火、防潮、防虫的措施。
她甚至画出了简易的桌椅图纸,让工匠制作,打破了必须跪坐阅读的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林凤至并非只是发号施令。
她常常置身于那些堆积如山的竹简、纸册之中,亲手整理,翻阅校对。
当指尖划过粗糙或光滑的书写材料,嗅着墨香与竹木香,那些古老的文字,记载着先民的智慧、战争的残酷、哲学的思辨、科技的萌芽……
她意识到,自己正在亲手搭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也连接她与这个陌生时代的桥梁。
也许,这正是她执意要建造一座图书馆的原因,更是将其命名为图书馆的来由。
李斯亲自书就的图书馆三字,让林凤至深陷现实与梦幻的交割之中。
数千年之后,若这图书馆还能有幸存在,会不会因为李斯提就的牌匾名声更上一层楼?
不论是当世还是后世,李斯的书法都是数一数二,站在小篆书法的顶端。
除了始皇帝下令做的刻石碑记,李斯很少去写东西。再加上他如今身居高位,忙碌不已,哪儿还有时间去写。
林凤至当然可以找李斯要,但这和李昭去要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了。前者带着强硬的意味,后者确实李斯的天伦之乐。
林凤至看了看李斯提笔书就的小篆,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佩服得不能再佩服。
他的字刚劲如铁,体势灵动,笔画粗细一致,圆转流畅。
林凤至正欲与人说上一二,转头一看,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她心中一笑,便也作罢。
李昭沉浸在与典籍的接触中。
当她触摸到墨家那些描绘精巧器械的图样,读到农家记载的详实农事经验,甚至看到医家那些对人体、草药的探索时,她感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世界在眼前展开。
这远比家中那些被反复强调的礼法规条要生动有趣得多。
此前学宫之中囫囵听过的相关内容,似乎变得意义深远。
李昭走到林凤至身边,问道:“神使,我有一事不明。图书馆中书籍万千,收纳百家之言,甚至包括一些以往被视为‘奇技淫巧’的学问,难道不怕思想纷杂,不利于大秦安定吗?”
这个问题,其实也代表了此时许多人的疑虑,包括现在在帮忙的人。他们有些人听到声音,默不作声地停下。
林凤至的目光扫过眼前堆积的书籍,缓缓道:“知识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由谁主导。大秦需要律法维持秩序,也需要农工增进财富,需要医药强健民身,甚至需要了解各方学说,才能知己知彼,有效管理。将知识汇聚于此,置于阳光之下,由朝廷监管,总比让其流散于野,被有心人利用要好。再者,”
她顿了顿,看向李昭,“民众智慧开启,明辨是非,大秦根基方能更加稳固。愚民,或许易于一时统治,却非长久之计。”
李昭若有所思。
林凤至的话,与她自幼接受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严格法家教育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掌控”与“引导”的智慧,又与她大父李斯某些深层次的执政理念隐隐契合。她感觉仿佛触摸到了一层更深的治理逻辑。
“神使高见,受教了。”李昭真心实意地说。
与此同时,丞相府书房内。
李斯正伏案批阅着政务,眉头微锁。东巡事宜千头万绪,各地政务也需他统筹。仆从轻手轻脚地进来,低声禀报了李昭近日频繁前往隔壁神使府邸帮忙建造图书馆的事情。
李斯执笔的手顿了顿,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地问:“她做得如何?”
“回丞相,小姐甚是尽心尽力,颇得神使赞许。”
李斯“嗯”了一声,挥挥手让仆从退下。
书房内重归寂静。
李斯放下笔,靠在凭几上,目光深沉。
对于孙女的行为,他并非一无所知,有些事甚至来自于他的默许和暗示。
按照世俗固有的观念,女子当娴静守内,如此抛头露面,有失体统。然而,他是李斯,一个从楚国上蔡小吏一步步走到帝国权力顶峰的务实政治家。更何况,如今世事易变,连女子也能做官了。
李斯看向书案上关于科举报名的名额。
今岁的科举,有三十五名女子报名。
这个数字不算多,甚至比不上一个考场的男人多。
但这个数字意味着从此女子有了上桌的机会。
既然大势似乎有此苗头,及早让李昭去尝试、去占据一席之地,总好过被排除在外。只要不损害李家的根本利益,不触及法家统治的底线,一些“变通”是可以接受的。
除此之外,李斯看得更深更远。
神使的地位超然,深得始皇帝信重,她所带来的种种变化,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都在切实地增强着国力。始皇帝对此乐见其成。
始皇帝知道林凤至执意要建造一个图书馆之后也并未生气,只是着人将官方藏室的书目给林凤至送过去。如若有她想要的,便送去给她,充实她的藏书。
李昭能与神使亲近,参与其中,从家族利益角度看,并非坏事。这甚至可以看作是李家与神使之间建立一种非正式联系的渠道。林凤至虽无明确党羽,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朝堂之上,谁人敢不给她几分薄面?
李昭若能得其青眼,或许在未来能成为维系李家与这股力量的一个纽带。
当晚,李昭回府后,被李斯叫到书房。
“听说你近日常在神使的图书馆帮忙?”李斯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昭心中微微一紧,恭敬回答:“是,大父。孙女觉得此事有益于教化,亦可增长见闻。”
“嗯。”李斯翻阅着一卷律法,并未看她:“神使学识渊博,知晓的神异远超天下人,你多请教是好的。图书馆一事乃陛下默许,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