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20-130(第3/13页)

来任谁都会瘦的。

    但这话听起来总像在责怪王适安,他不敢说。

    系好腰带,一身就算穿齐全了。

    王适安瞧崔衍昭低着头,认真思考的模样,心中觉得分外可爱,轻轻一笑,“抬头。”

    崔衍昭没多想,抬眼看向王适安。

    换了武人装扮的崔衍昭当然是英气的,因容貌过分绮丽,除了英气外,通身还流淌着风流的气度,十分勾人。

    王适安本觉得与崔衍昭同床共枕已久,无论崔衍昭什么模样都已见过,此刻却还是目光震颤。

    他视线停在崔衍昭脸上,过了许久才自如地把崔衍昭揽到怀里,手下分外用力,像是不允许崔衍昭有分毫可能挣开。

    崔衍昭挣扎了两下无果,默默等待王适安自己松手。

    王适安劲挺大的,他已经习惯了。

    “阿昭……”

    王适安最后一字未落,已吻上崔衍昭。在此同时,他的手挪至崔衍昭腰间,刚刚亲手系好的腰带又被亲手解开。

    崔衍昭也发觉了王适安的动作。

    什么意思?

    给他讲半天大道理就是为了制服play?

    不对吧?——

    作者有话说:后宫之主本在人心。如学还在追我,草了。

    第123章 使臣回国 卫衍采纳王会建议,……

    卫衍采纳王会建议, 亲自参与给陆玉光修建佛堂一事后,度过了几日母子和谐的时光。

    与母亲平和相处,卫衍很高兴。

    儿子给她修建佛寺, 陆玉光很高兴。

    不用在复杂的母子关系间如履薄冰, 满朝文武也很高兴。

    几乎所有人都很高兴。

    这天, 卫衍照旧将佛像的图纸带给陆玉光过目。和陆玉光的关系破冰后,他每次都不带卫湘,因为这是他的功劳,他不想卫湘夺去母亲的关爱。

    北地崇佛, 陆玉光生长在这般环境下,也不能例外。

    她在卫衍期盼的目光中接过图纸,但这回却没有立刻展开,而是若有所思地看向卫衍。

    陆玉光:“听闻江南遣使而来,欲带回其使者。你对此作何想法?”

    卫衍并不想母亲对别国过分关注, 他是一个孝子, 十分担心失去母亲。听到这个问题,他脸上的微笑刹那收了起来,神情开始变得可怕。

    卫衍:“儿已传令边境将士,若他接近,定将他撵开。”

    言罢,他阴森森盯着陆玉光。

    陆玉光很不喜欢卫衍这副模样, 卫衍长相本就差了些, 还摆出这阴冷的神情,更难让人接受。

    但想到卫衍贴心为她筹备修建佛寺, 她觉得自己不该对一片孝心的儿子如此苛刻,于是平和道:“他既说此行是为带使者,那就将使者放了。也免他以此为借口, 来我夏国生事。”

    这些天她也听到了江南使者的传闻,又是生而知之,又是身伴异象,此番造势,让她担心会害得国内局势不稳。

    她想,如今最好就是将江南使者放回,阻住其入夏的借口。

    陆玉光与鲜卑贵族利益共同,她的意见自然是那些勋贵共同的意见。

    卫衍想起国内的士族似乎同样不欢迎那位江南中书令的到来。

    自父亲故去后,勋贵与士族的意见再未如此一致了。

    *

    王清正指挥侍从为他收拾东西,除了被谢云织刺激的那一次,他都是悠闲自在,在邺城各处名山胜迹游玩,玩着玩着就带回许多东西。

    他清楚带的太多影响赶路,本想舍弃一部分,但左看右看,样样都很喜欢。

    谢云织路过时发现王清要装运的东西已填满了三架马车,十分震惊。

    她心里有千言万语要说,但顾及两家颜面,只是平静地提醒了一句:“路途遥远,王令行囊甚重,恐影响回程。”

    王清:“我向陛下献夏国方物,有何不可?”

    谢云织:“……”

    给陛下准备的啊,人之常情。

    她也准备了特产。

    谢云织觉得自己没有资格站在道德的高峰上指指点点,于是离开了。

    在夏国滞留许久,终于等到回国的机会,众人精神振奋,只想越早回去越好,夜里都不怎么停留。

    他们一开始还担心卫衍是在戏弄他们,可时间一日日过去,回国途中未遇任何阻拦,也渐渐放下戒心。

    放心的人里不包括谢云织。她劝了王清联络夏国士族,却未抱太大希望,不想从那之后,还真被允许脱身。

    夏国不是勋贵和士族两股势力吗,怎么都不见勋贵反对?

    其他人忙着高兴,她感觉这时与他们讨论也讨论不出什么,只能一个人思考。

    连日星夜兼程,终于到了边境,下一站就是越国的下邳。想到回家近在眼前,大家越来越振奋,还开启了主题为“邺城游记”的作赋接龙。

    谢云织对回国路途的顺利颇感忐忑,于是忐忑地加入接龙。

    或许是因为全程神经紧绷,听到兵刃相接的声音时,她反而感到一阵释然。

    听着接战的动静越来越来,她再也坐不住了,放弃了还在继续进行的作赋接龙,倏然站起,抽刀翻至车外,随后趁乱从追击的夏军那抢了一匹马,一马当先向前飞奔。

    有了她做示范,原来还忙着打架的护卫都反应过来,也不和夏军多纠缠,全力向前方边境关卡冲去。

    来到下邳城下,不待城上守军询问,谢云织放声道:“我是天子使臣,谢令之女,准开府仪同三司,速速开城门放行!”

    片刻后,一名士兵从城关一侧小门出来向她索要凭证。

    后方追兵追得极紧,而且证明身份的文书还在车厢里,此时回头找被包围的马车只会耽误时间。谢云织割下绣着谢氏家徽的衣角递过去,目送对方进城。

    过了一会,城门大开。

    谢云织快马入城,紧跟着也有许多人进了城。

    夏国士兵看到追击的对象一个两个从包围里逃出,下手更加狠厉。

    而围住车驾的士兵们也缩紧包围,一副不肯放人的样子。

    进城之后,谢云织未见后方车驾跟上,眉尖一蹙,刚要和引路的士兵说话,就听见城外异常的喧哗声。

    在谢云织一众能入城的入城后,城墙上的卫兵纷纷放箭,箭矢密集如雨,一瞬间打乱了夏军包围。

    独孤馥用长刀挥开纷纷而来的箭支,望向城墙,大声喊道:“我主尚未准越使回国,在下此番相追,是为维系两国关系。望将军莫坏夏越邦交!”

    自城墙射下的箭支总算停了。

    独孤馥松一口气,开始思考怎样把越国的使臣重新带回夏国。

    然而——

    从马车里忽然伸出一只手,上面拿着一份红封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