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40-50(第3/15页)

解。

    殿内暖意融融,茶香氤氲,气氛一如既往的温馨和谐。

    太子赵庚明处理完政务过来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画面——小九笨拙地跟丝线“搏斗”,太子妃在一旁浅笑指点。

    他脸上也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走过来自然地坐在太子妃身旁,顺手拿起她喝了一半的茶盏饮了一口,动作熟稔。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那么自然。

    然而,赵庚旭心里却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是天气太冷,嫂嫂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吗?还是自己多心了?

    赵庚旭甩甩头,将这些莫名的思绪抛开,继续专注于手里那团越来越乱的丝线,嘴里抱怨着:“哎呀,又错了!嫂嫂,这个怎么这么难啊!”

    太子妃被他逗笑,重新拿起丝线:“来,嫂嫂再教你一次,这次可要看仔细了。”

    赵庚旭在东宫又待了小半个时辰,直到把那如意结学得稍微有了点模样,才心满意足地带着宫人准备的几样新点心,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孩童清脆的笑语声渐行渐远,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一圈涟漪后,殿内重新陷入了死寂。

    太子妃王氏脸上那完美无瑕的、温柔得体的笑容,在确认小九真的离开后,如同脆弱的琉璃面具般片片碎裂,彻底剥落。

    她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颓然靠在椅背上。

    她下意识地用指尖摩挲着袖口内侧一个已经磨损的刺绣纹样,仿佛那是她唯一的浮木。

    太子赵庚明依旧站在窗边,负手而立,挺拔的背影却像是承载着千钧重负,紧绷得如同拉满的弓弦。

    太子妃的声音响起,极其沙哑,带着一种认命般的痛楚:“殿下……现在,可满意了?”

    她顿了顿,唇边勾起一抹凄凉的、自嘲的弧度。

    “臣妾这副……温良恭俭的皮囊,演得可还逼真?是否能……稍稍弥补一些臣妾昔日的罪孽?”

    最后几个字,她几乎是用气音吐出来的。

    赵庚明的背影猛地一僵,攥在身后的手背上青筋毕露。

    他闭了闭眼,强行压下胸腔翻涌的剧痛与怒火,再开口时,声音冷硬得像腊月的寒冰,不带一丝温度,刻意忽略了她话语中那锥心的自嘲与痛苦。

    “你的母亲,孤已加派了人手,她在庄子上的一切,会比以往更安稳,更舒适。只要你……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太子妃喃喃地重复着这四个字,泪水终于不受控制地汹涌而出,却是无声的。

    她失去了他的信任,失去了为人妻、也间接导致他失去为人父的完整权利,如今只剩下一具躯壳。

    “臣妾……谨记殿下教诲。”

    她低下头,泪水滴落在华美的衣襟上,迅速洇开,声音破碎得不成样子,“会……会好好‘静养’。”

    赵庚明听着身后那压抑的、绝望的啜泣,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痛得几乎无法呼吸。

    他恨她的背叛,想问她为什么?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事已至此,追问还有何意义?

    第43章

    春寒料峭, 但京城的气氛却因两项重磅举措——科举与工科考试的并行推进而显得格外热烈,同时也暗流汹涌。

    世家大族对这两项旨在打破他们垄断仕途和话语权的改革,多有阻挠。

    科举方面, 各地乡试期间,各种阴私手段层出不穷:有试图贿赂考官、夹带作弊的;有散播谣言, 中伤寒门才子的;甚至还有地头蛇威胁考生,迫其放弃考试的。

    好在皇帝赵衍对此早有防备, 派遣了多位御史和干吏分赴各地巡考, 加上暗卫的暗中监察, 总算是有惊无险, 将大部分魑魅魍魉的手段扼杀在萌芽状态,保证了乡试的相对公正。

    为了尽快选才, 科举流程虽已经简化, 但因为朝廷重视,标准也较工科统一严谨,且层层选拔需要时间, 一直到4月上旬乡试才刚刚尘埃落定。

    最后一场会试为了给足考生赶考及修整的时间, 将在两个月后六月中旬开考。

    相比之下, 不受重视的工科考试的进程则要快上许多。

    工科选拔并非传统的经义文章, 更注重实用与巧思,筛选起来效率更高。

    年初是各州府的初选, 通过初选者,汇聚京城,参加由工部和钦天监、将作监等技术官员主持的复试。

    复试增加了笔试环节, 考的并非经史子集,而是基础的数算。

    同时,还需现场根据图纸制作或修复一件器物, 考察其理解能力和动手精度。这一关,刷下去了一批只有死力气、缺乏理论思考和图纸理解能力的匠人。

    经过几轮笔试和简单的技艺考核,最终,能闯入最后“实践考”的两百余人,无一不是兼具扎实手艺、灵活头脑和一定学习能力的佼佼者。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年龄各异,有须发皆白的老匠人,眼神依旧锐利;有正当壮年的作坊主力,手上布满老茧;甚至还有几个年纪轻轻却眼神灵动的学徒,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这场考试,被特意安排在了工部辖下最大的作坊区内。这里不再有整齐的号舍,而是划分出一个个宽敞的工位,堆放着木材、铁料、绳索、齿轮、水桶、沙土等各式材料。

    这一日,作坊区内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主考官席上,作为此项制度的首倡者,九皇子赵庚旭被命为主监考官之一。他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皇子常服,小脸上满是兴奋与好奇,在各个工位间穿梭。

    实践考的题目由九皇子赵庚旭提议,颇为开放,考题并非唯一,而是提供了几个方向任选其一:

    一是改进一种常见农具或日用器具,使其更省力、高效。

    二是设计并制作一种能将重物提升至少一人高的省力装置。

    三是利用水力或风力,完成一项指定任务,如驱动石磨、敲击响铃。

    四是可展示自身独特的发明创造或精湛技艺。

    考试开始的锣声一响,整个作坊区真可谓“群魔乱舞”,光怪陆离。

    有人对着一个简陋的木质模型反复调试,试图让它利用杠杆原理自动提水。

    有人叮叮当当地敲打着铁器,组装着结构复杂的“自行舟”。

    还有人在地上画满了旁人看不懂的符号和线条,推演着什么公式。

    更有人拿出了奇形怪状的罗盘、自制的观测仪,甚至还有人在尝试调配一种据说能增强铁器硬度的古怪药水……

    若在寻常文人看来,这简直是歪门邪道,不堪入目。

    但在赵庚旭眼中,这却是最动人的景象!他看到的不是混乱,而是蓬勃的创造力,是无数奇思妙想碰撞的火花!

    “妙啊!这个齿轮联动虽然粗糙,但思路是对的!”

    “哎呀,这里受力点算错了,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