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105-110(第13/21页)
应是尴尬, 局促。
如此简陋, 肮脏的房间, 她怎么好意思招待大领导?
而她搞农业的初衷是为自己, 她想吃细米白面,甜蜜的瓜果,她也是个自私的人。
但是祁嘉礼, 邱梅, 李部长,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公仆。
他们也有着同样的性格特点,朴实接地气, 随和没架子。
陈棉棉谦让, 要李部长坐到床上, 他坐下了。
但他专门撩起床单, 坐到了褥子上。
他还解释说:“连着开了一周的会, 我都没换过衣服, 别把你的床弄脏了。”
再从包里掏出搪瓷茶杯:“麻烦帮我倒杯开水。”
椅子咯吱一声,陈棉棉也吓一跳, 才想起来,赵凌成还藏着呢。
如今的窗帘可不是将来的落地式, 只有半截子。
所以他的两条腿, 李部长一扭头就能看到,只是对方没注意而已。
但如果李部长发现赵凌成,今天就没法谈了吧?
还好关键时刻雷鸣坐到了椅子上, 也堵住了赵凌成的两条长腿。
陈棉棉大松一口气,倒好水,再给李部长开了一罐沙枣。
只要赵凌成藏得好,她就能专注谈工作。
李部长接过沙枣,有个疑问:“你在种植葡萄,但怎么不带葡萄,带的沙枣?”
陈棉棉从兜里拿出几颗羊粪大的小沙枣,解释说:“它们是同一种果实,大的是水源充足的,小的是生长在干旱缺水的戈壁滩的,所以水利工程对西北尤为重要。”
再说:“谢谢您当初为咱大西北规划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最初就是李部长的提案。
而他现在所规划的叫南水北调,依然是为了给西北供水。
他主抓计委,就是为国家做农业计划的。
一大一小,两颗截然不同的沙枣能证明的,恰是他制定的政策的科学之处。
陈棉棉也是想让他知道,他的政策真正造福了一方百姓。
李部长接过两种枣子反复比较,笑了满脸的褶子,直夸:“好,非常好。”
再握陈棉棉的手:“我们只是制定政策,开渠引水的是你们,辛苦的也是你们。”
雷鸣插嘴:“小陈确实非常辛苦,忙的都顾不上生孩子。”
陈棉棉闻言一滞,李部长也陡然愣住。
……
女性在职场想要升职,天然的会比男性更艰难,就是因为生育问题。
曾风都已经是八级干部了,陈棉棉也想升官。
但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可是雷鸣偏要煞风景,提生育。
陈棉棉都急眼了,生怕李部长也有偏见,为方便她生孩子就不给她升官。
不过令她意外的是,李部长居然知道妞妞。
他笑着说:“都有赵望舒了,小陈你难道还不知足?”
事实证明,能规划出优秀政策的大领导,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李部长再伸两根手指说:“截止目前,咱们国家共有过两位女副总理,她们生孩子不是先锋,但在工作方面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小陈同志,你还要继续努力。”
陈棉棉不仅感动,还有点哽咽:“我会的。”
因为雷鸣是长辈,也因为他没有坏心眼,她也不好意思怼他。
而他的思维意识,也直到此刻才转过弯来。
陈棉棉不追生儿子,于赵家那五位烈士会是莫大的遗憾。
但从两位女副总理到妇联的邓主席,女领导们既温情又踏实,是真正意义上立于人民的,老百姓的妈妈官。
陈棉棉如果能走她们的路,可比多生个孩子更有意义。
雷鸣可算明白转过弯来了,也默默点了点头,他那催生的心思,也直到现在才歇。
但他总觉得身后怪怪的,他扭头去看,却只见脏兮兮,臭烘烘的窗帘。
幸好他没追究,陈棉棉的心才没跳出胸膛。
李部长拿出一沓照片来,但也突然严肃:“这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吧?”
陈棉棉收回目光,诚恳的说:“等来年春天,您可以乘坐飞机亲自去看看,一万多亩的葡萄园,要从空中看效果会更好,而且……照片做不了假的,对吧?”
在大西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座葡萄园已然建成。
李部长拿的照片,是陈棉棉棉专门让一位搞书法和绘画的女右派拍摄的。
那位女右派懂美学,也把葡萄园拍得特别漂亮,那是陈棉棉的功劳,也是她的政绩,所以她才要专门送到首都来。
雷鸣接过照片一看,都得先揉揉眼睛:“这是戈壁滩?”
陈棉棉说:“这也只是其中一座,我们规划,还要建四座这样的葡萄园。”
雷鸣一张张的翻着照片:“四年前吧,这儿还是一片荒漠。”
陈棉棉说:“但当时我们就在搞水利工程了。”
雷鸣默了片刻,终于说:“你们西北人,还真叫青山换新颜了。”
李部长看了照片,但不敢相信,因为前几年各地轰轰烈烈搞大跃进,虚报假报,说什么亩产万斤小麦,十万斤水稻,大家争相搞面子工程,甚至搞出过人命来。
但理智告诉他这是真的,因为陈棉棉给他的不是浮夸的宣传画。
照片虽然是黑白色,但只看画面就可以想象到戈壁葡萄园的郁郁葱葱。
他也是被照片打动,等不到上班,要来招待所见陈棉棉的。
来之前他大概看了规划书,还得给陈棉棉提一个难题。
他先说:“让各地工农兵大学的学生们抽一个学期去垦荒,弥补他们做不了知青的遗憾,这是一条非常优秀的政治提案。”
不过还有但是。
所以他又说:“但是,教育部的马部长一直致力于取消知青政策,恢复高考,以便能更快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很想帮你要多多的学生,但他不可能同意。”
凡事有利就有弊,知识青年把文化带到了老百姓中间,也深入了群众。
但他们也把大好年华,青春岁月埋葬在了黄土垄中。
而且发展要靠科技,高考不恢复,年轻人不读书,又怎么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而这,也就是陈棉棉为什么要带那么多沙枣来,以及,专门派河西小将们跑遍全国,到各个工农兵大学送沙枣的原因所在了。
她捧起一罐沙枣,笑看李部长:“要不您问问各个学校,学生们自己的态度呢?”
再说:“全国的小将都知道,没去过西北就不算一员合格小将,学生们肯定也想去西北,要不您让总革委问问各个学校的校长和师生们,看他们愿不愿意到西北,和我,河西红专第一届活雷锋,陈棉棉并肩战斗呢?”
李部长这才想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