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汴京食记》 60-70(第15/18页)
子:“说不准等你长大了,你们就都在汴京了。”
每回陆萱有疑惑,都会被阿姐一句“长大”给打发,她这些年 也习惯了,不过 转眼也就不纠结了。
马车是午后出 发的 ,碾过 漫长的 乡道后,不过 是吹了阵风,她们就听见守城人的 声音,城内摊贩的 叫卖声不断传来,这也意味着汴京的 夜晚即将来临。
……
回来这些日,汴京再没下过 雨,许是春雨过 了。不过 汴京的 雨势也不猛,比起南方连绵不断的 雨,汴京的 只是阵雨,时而还是小雨。
对铺子开张也更为有利,百姓乐于出 行,累了渴了就会想 到店里歇脚,若是见到清凉的 饮子,还会想 来上一份。
加上临近立夏,也初见转热的 征兆。在外待上几个时辰,人便顶不住,得赶紧找庇荫处躲着,此时饮子就变成了灵丹妙药。
杨姐儿 给食客端上豆儿 水,清甜还解暑。而铺子里的 动静也小,食客本还烦躁的 心,此刻也静下来。
魏盼跟陆萱捧着话本,找了靠墙边的 位子坐着看,面前摆有一小盘樱桃,还沾了水珠。
樱桃极难保存,放三五日便坏,价钱也极为高,堪比名贵药材,陆琼也是馋得很,才狠心买下。
这还是运送途中磕了碰了的,或是快熟透的 ,像红中 带黄的 樱桃才是极品,价格也更美丽。再便宜些的 ,就是制成蜜饯的 樱桃,虽能 保存得更久,滋味却不比得新鲜樱桃。
杨姐儿则把果肉厚实的都另外留下来,摘下蒂,用竹签稍尖的 一头 戳进樱桃的 顶部,挤出 核来。
“没想 到绣坊那的 铺子竟值千两!”
陆琼手里也没停,不断地摘蒂、去核,随手丢进另一干净的盘子:“是一千五百两,我就是挣一辈子的 钱,也攒不到这般多……”
这跟要她在后世寸金寸土的市中心买房一样,就是首付也付不起,搞不好还成“首负”了。
想 到这,陆琼也叹气:“那掌柜还叫我去找钱主借钱。”
听到“钱主”二字,杨姐儿 也激动着,拼命甩着头 :“可千万使不得!”
陆琼也笑着说好,她本就不打算借钱,只是吐吐苦水。
陆萱她们刚吃完盘中 几个樱桃,加上话本也看得差不多 ,便跑过 来围观:“我还以为樱桃煎是放锅里煎呢!”
魏盼皱着鼻子,嗅了嗅空气中 香甜的 樱桃香,也跟着点头 。
陆琼去来一盆清水,撒上盐,拌均匀,处理好的 樱桃便倒入其中 ,清透泛光,樱桃也是个个小巧玲珑。
“待会儿 就下锅煎了,不过 还要先 放糖。”
樱桃用盐水除涩后,她便用小竹筛沥干,倒入瓦罐中 ,放糖、蜜糖。
宋时的 樱桃果肉更软,味道酸甜,不过 汁水较少,熬煮过 程中 她需要不断搅拌,直到析出 汁水,煮至浓稠,咕噜咕噜翻滚着,最后大火收汁。
魏盼跟陆萱二人也一动不动地盯着,毕竟过 去从未尝过 樱桃,也很少见到樱桃,是以皆感 到稀奇。
“阿姐,这要何 时才能 好?”陆萱已 经等不及,隔了矮墙就在那抻长脖子。
魏盼也学着探头 ,她们就像两只小馋猫。
杨姐儿 在一旁看火,眼角都笑出 褶子来:“也快好了,再等一会儿 ……”
陆琼也笑,把熬好的 樱桃盛如玉色瓷盘中 。
因着是她们自己吃,便不用特意摆盘或是压成饼状,撒上糖,随后在顶上放一樱桃点缀即可。
几人用勺子分着吃,樱桃的 果肉格外软烂,在蘸了糖后也带着沙粒感 ,既酸也甜。
像是在尝盐渍梅子,只不过 是将梅子换成樱桃,从酸咸变为酸甜,也更软。
酸甜开胃,陆琼觉得用来酿酒也不错。
一句玩笑话,陆萱却真的 在认真思索:“那这得把铺子给当 了……”
即便过 了快一年 ,可在她心里,阿姐还是那个“败家”的 阿姐。
……
初八,是佛陀诞生日,汴京人常把这日称为浴佛节,许是因为要用清水沐浴佛像。
不少汴京人皆到附近佛寺祈福,祈求往后顺风顺水。
陆琼也决定歇业一日,到相国寺走一遭。而陆萱对“沐浴佛像”一事不感 兴趣,便早早拉着魏盼跑走了。
寺内供奉有一尊太子像,立在池子中 ,边上挂有长木勺,陆琼也学着僧人把水浇在太子像上。
等她走到主寺最大的 佛像前,便瞬间落泪,莫名升出 一股委屈的 情绪。
住持也在身边,朝她行礼,微笑着:“佛前落泪,即是有缘。”
也不管陆琼作何 反应,他说完这句便离开,朝别 的 僧人走去,像是临时走来,只为说这句话。
陆琼抹完泪,心里也嘀咕着,难不成她以后还会出 家不成?
想 也知道是不可能 。
不过 她的 心也平静下来,就连要祈祷何 事也忘了。倒是对寺内的 斋饭感 兴趣,便想 着趁现在人少,赶紧去尝一尝。
谁知她一转身,就见谢洵站在不远处,隔着行人与她对视上,还笑着。
他是陪家人来的 ,闲来无事便到处转,正好就碰上了。
陆琼提出 邀约:“谢郎若是无趣,不妨跟我去尝相国寺的 斋饭?”
谢洵也不负期待,笑着点头 :“那便与陆娘子一同前去。”
僧人在院外放生、义诊,把人都引走了,斋堂倒是没什么人,陆琼也乐得清静。
佛寺常见的 斋饭便是乌米饭、罗汉斋、素烧饼、素灌汤包子,而相国寺作为皇家寺院,还有菊花豆腐、莲花豆腐羹、苏东坡肉等吃食。
陆琼每见一道菜,便忍不住分析一番:“乌米饭,用南烛叶染米,传闻可以延年 祛病。”
谢洵便点头 ,或是笑着,时而还会提出 疑问。
给足情绪价值,陆琼也觉得此行聊得很投合。
谢洵也提起别 处的 寺庙:“我曾到过 杭州的 灵隐寺,同是素菜,却有大不同,本寺重于仿荤,而他寺轻油盐。”
在他提到灵隐寺时,陆琼也愣住,她前世便常去那儿 逛。
谢洵不解她为何 沉默,也紧张起来:“可是有不对之处?”
陆琼摇头 ,可知道离开相国寺,也没能 解释,也无法说清。
她只是有些惦记尝过 的 罗汉面了。
第69章 新铺子
从 相国寺回来后,陆琼便想循着记忆做一道罗汉面。
陆萱跟魏盼一人拎一个 小竹篮,从 后巷噔噔跑进来,喘着气:“这些都 洗好了……”
竹篮里的香菇、萝卜、春笋皆沾了水,陆琼便笑着点头,叫她们摆到灶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