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汴京食记》 25-30(第6/9页)
子里放铜钱、针、红枣,吃到 铜钱寓意发财,吃出针为手巧,吃到枣的则是早婚。
不过放针太危险了,陆琼便把这一个去掉,打算只包铜钱和红枣。
算起来,也该寻杜哉去打打广告了。
*
锅里炖着茄子,咸咸的香味一直散发在四周。
杜哉见时间还早,就忍不住翻出自己藏好的 木盒子,打开后,里边是金光闪闪的 铜板。
全都倒在地上 摊开,他 也趴在地上 一个个数:“五、十……三百二十四!”
“竟然有三百多文!”
这都是杜哉新攒的 钱,大多数都是陆琼给的 钱,每回有什么新品要出,都是他 去帮忙。
可还是远远不够,杜哉挠挠头,不知如何 是好。
应天书院的 诗会在临近午时结束,杜延想寻些油纸,便端着盛有点心 的 盘子去灶房。
恰好碰上 堂长从 灶房出来,他 端着糕点的 手无从 安放,只好双手捧着,对堂长行 礼问好,隐约间还问到 一股香味,好似是叫花鸡。
堂长点头,和蔼地笑着:“恒之,又来灶房帮忙了?”
“是的 ,堂长。”
杜延是靠天资聪慧才进的 书院,买纸笔便要花费不少钱,是以他 平日便会到 灶房干活,用来换取一份午食,这也是山长准许的 。
与堂长倾谈一番,他 便跟灶房的 火夫要了些油纸,将盘中的 两份广寒糕、一份荷花酥、两份梨花酥叠好,一并用油纸包住。
杜延回去路上 便藏不住笑,这些糕点平日里可吃不到 ,带回去,哉儿见了定会高兴。
这般想着,他 便忍不住加快步伐,很快就见到 自家的 屋顶。
“阿弟,兄长回来了!”
他 们家没有院子,入门便是灶房,桌椅也挨着灶台,墙边各摆着张木板床,一边被褥整齐,一边凌乱不堪。
杜延一开门,便见自家弟弟趴在地上 ,翘着臀,有些不太雅观……
“阿第这是在做何 事?”
适才听见动 静,杜哉便快速把铜板装进木盒里,一股脑塞进柴草堆了。
他 身子有些僵,站起身来才笑着道:“方才不小心 绊倒了,没事。”
说着便转移话题:“对了,你今儿怎么午时便回来了,往日不都是暮时归。”
杜延也不再追问,便把今日诗会的 事一一细说,脸上 的 笑就没少过。
“对了,这糕点你尝尝,味道好极!”
荷花酥只有一份,杜哉选了卖相好的 梨花酥,总觉得味道熟悉,不过天下 糕点是一家,味道相似也正常。
见他 喜欢,杜延便介绍这糕点是陆记的 。
杜哉着实有些意外:“陆记……的 糕点?”
杜延先 夸赞一番糕点,才道:“堂长也说,这位陆掌柜不仅手巧,学识也不浅。你应当好些跟人学习,明 年二月便是童试,莫把功课落下 ,阿兄今日休假,正好……”
杜哉点点头。应天书院可不好糊弄,若此事是真的 ,这陆记的 掌柜也太有本事了,以后肯定能赚很多钱,他 可要跟人打好交情了。
后日,不对,明 日就去找人。
见他 陷入沉思,杜延便觉得欣慰。哉儿总算把他 的 话听进去了,以他 的 悟性 ,明 年的 童试定是出不了差错。
*
晨间的 雾气渐渐散去,州桥一条街上 的 食铺全都生火,各种香味混杂在一起,汤饼香、馒头香、胡饼香、糍粑香、蜜炙香……
与陆记一同开张的 ,还有三娘汤饼店,门边摆着一块木板,写着——“新店开业,赠一份豆儿水”。
杨姐儿也知道这事,见不少路过的 食客都跑到 三娘那去,连镈饦都揪不好,一片长,一片短。
陆琼见了,赶紧点醒她,便继续调冷淘的 酱汁。
见她这般淡定,杨姐儿心 里着急:“小娘子,你怎就不急呢,食客都跑光了!且这开业送饮子的 点子还是你想的 ,她怎么就偷学去了。”
陆琼把加了槐叶汁的 面皮下 入清水锅中,木匕搅拌着,浮出一层雾气,看不清脸:“手长在别人那,人家要学去我也没法子。再说喜新厌旧的 是常态,说不准,食客都是去尝鲜的 ,日后能不能留住还得看手艺如何 。”
“你就安心 在这和面、揪面片,铺子生意如何 应当是我该考量的 ,不然今儿味道差了些,客人走 得更多。”
倒也不是给杨姐儿压力,陆琼知道她也是好意,只是怕她乱了神,分 了心 ,这情况会更糟。
前 世她也经历过不少类似的 事,靠新奇的 点子能吸引不少食客,但要长久做下 去,还是靠真本事。毕竟汤饼好吃,即便在犄角旮旯,也总有人闻着味寻来。
杨姐儿知道她向来有主意,便点头不再问,认真干着手上 的 活,很快便无心 思索别的 事。
第29章 乞巧节
自三 娘汤饼店开业以来,陆记着实受到打 击,除了对比起 来有 些冷清,再就是汤饼的 销量不好。
好在陆记还 有 糕点、渴水进账,尤其是步入暑日,冷元子的 需求只 增不减,正好抵消汤饼的 损失。
乞巧节前几日,陆琼便找杜哉推广陆记的 乞巧活动,也在门前摆了块木牌——“乞巧吃角,巧果 巧酥”,还 找人添上些简易的 图案,也是像样,还 方便了不识字的 百姓。
到乞巧那日,天气格外好,陆琼一早便起 来,把院子的 晾衣杆架好,晒上家中所有 的 衣裳、被褥,可 以避免生虫,毕竟前阵子的 雨也下得够久。
她还 把堂前的 地扫净,铺上一层厚厚的 干稻草:“萱儿去把堂屋的 垫子也拿来,放在这晒晒。”
陆萱跑上跑下,早已 出不少汗,但还 是有 很大兴致,因为今日就能见到离姐儿!
她们刚去铺子便要开始和面,陆琼打 算多做些巧果 ,是以刚开始糖便用去一罐,加蛋液揉成团后置于木板上。
时下没有 现成的 “酵母粉”,百姓便会提前把面团放置几日,待发酵好就被叫作“老面”,下回要做面食时揪一块掺到新面即可 。
陆琼早就做了老面,现下切一半到新面团里,再揉多几回,这面就会很快发起 来。
不过今儿杨姐儿很古怪,几次对上视线便移开,还 总是欲言又止。
她很快也无心此事,怕面团发过了做出的 巧果 卖相差,便赶紧揪长条,分成一份份剂子,再压到提前准备好的 模具上。
重点是面团不能加得太满,否则就成了馒头,没有 模具的 形。
而这加了蛋液、糖的 面团,还 呈淡黄色,放在新灶烙至两面有 些焦黄,待巧果 熟了便好。
一出锅,满是面饼的 香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