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40-50(第20/21页)

远镜、大喇叭,孙权实力大增打的曹操节节败退,连刘备也在孙权手里吃了几次亏。

    刘备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张飞一脚踹开帐门,铁甲铿锵作响,黑脸上虬髯怒张。

    “大哥!又败了!那周瑜小儿不知使了什么妖法,我军刚布好阵,就被他料敌机先!”张飞声如雷霆,震得帐幔簌簌作响。

    刘备愁眉不展,看向一旁静坐的诸葛亮:“军师”

    诸葛亮轻摇羽扇,神色如常。案几上的油灯将他清癯的面容映得半明半暗。

    依旧云淡风轻。

    张飞见诸葛亮这副模样,更是怒不可遏,大步上前"砰"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跳起:“诸葛孔明!你不是说什么既招瑜必招亮吗?现在连人家影子都摸不着!”

    帐内众将屏息。关羽丹凤眼微眯,手抚长髯;赵云握紧了亮银枪;就连刘备也露出讶色——从未有人敢对军师如此无礼。

    诸葛亮羽扇微停,抬眼看向张飞。那目光如古井无波,却让张飞莫名气短了三分。

    “翼德。”诸葛亮声音不疾不徐,“且静候天时。”——

    作者有话说:耐心等待的诸葛亮:一天两天三天怎么还没来?

    第50章 闪电突袭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吏房内便陆续聚集了众人。窗外的晨雾还未散尽。

    养伤多日的郑和难得现身。

    他拄着一根木拐杖,步履虽缓却稳,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

    “三保,你腿没事了吧?”尉迟敬德久不见郑和,突然一见自然是要问候几句。

    郑和唇角扬起温和的弧度,摇了摇头,表示腿已经没事了,本就没有伤到骨头,将养两日也就差不多了。

    “老朱今日怎么没来?”尉迟敬德可不相信是朱元璋自愿让郑和来的,毕竟看他那个想一家三口在松阳县重逢的样子也不会放弃任何机会。

    这

    郑和抿了抿嘴唇,迟疑着开口:“陛下今日要给燕王殿下主持加封太子的仪式,没有时间。”

    话是这样说。

    但郑和的眼神还是看向了沉默的姜戈,他知道恐怕是姜县令给陛下说了什么,否则陛下一定会一直让他“病”下去。

    要说朱元璋不上班最开心的是谁?

    嘿嘿。

    那肯定是朱棣,册封太子皇帝不在算什么?况且身为儿子他最想得到是父亲的认可,最不能直视的是父亲的眼睛。

    霍去病是最晚到的一个,整个人透着一股别扭的劲头,毕竟昨日那个态度,今日又有求于人,怎么开口就是一个问题。

    今日有要事忙,众人没有在吏房待多久便各自干活去了。

    ——

    赵德裕第三次擦拭额头的汗水时,终于看到了松阳县城的轮廓。他身后的商队比往常安静许多——五辆货车只有三辆还载着货物,另外两辆空空如也,车板上还留着几道触目惊心的刀痕。

    “老爷,前面就是松阳县了。”随从老周低声道,右手不自觉地按在腰间佩刀上。

    赵德裕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霾。三天前遭遇的土匪袭击仍历历在目。若不是恰好有巡按御史的仪仗经过惊走了匪徒,恐怕连这批丝绸也保不住。恐怕连他的性命

    想到这里,他心里十分担忧,护卫人数不多了,怎么活着回去成了一个问题。

    路上经过的县城,衙役还没有他的护卫健壮。

    市集刚开,松阳县砖窑的摊位前就围满了好奇的百姓。姜戈特意命人将砖块摆成一个小塔的形状,任由人们随意检验。

    “这砖真结实!”一个壮汉拿起砖头用力砸下,砖块只崩掉一个小角,引得围观者一阵惊呼。

    “这个砖颜色真好。”一个妇人捧着砖块,惊讶地展示给旁人看。

    郑和站在一旁,心跳加速。他没想到陛下做的砖反响会如此热烈。不到中午,第一批三千块砖就被抢购一空,还有不少商贩留下定金,要求预定下一批。

    “姜县令!城南李员外要五百块修别院!”

    “茶行周掌柜订两百块砌茶灶!”

    “这位湖州来的客商想问能否每月供三千块!”

    众人兴奋地跑来跑去传递消息,姜戈应接不暇,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市集的嘈杂:

    “这砖,我全包了!”

    大手笔,姜戈眼睛一亮,大客户。

    “大人,赵某有要事相求。”

    当赵德裕讲述完商队遇袭经过,姜戈的脸色越发凝重。窗外蝉鸣刺耳,更添几分燥热。

    “赵员外的意思是”

    “请县衙派差役护送这批青砖。”赵德裕从袖中掏出几锭金子放在桌上,“这是部分定金。砖块尽快装车,走官道经过黑风寨,只需一日路程,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砖怎么样无所谓,主要是把他送回去。

    他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这个黑风寨如此难缠,护卫也十不存一,要想回去,必须想个办法,其他县城的衙役还没有他的护卫健壮,就这个松阳县的衙役个个威风堂堂,尤其是城门口那两位。

    看上去就十分能打。

    姜戈盯着金子没有立即作答。松阳县衙役本就不多,近来又要维护百姓安全和砖窑管理,抽掉人手确是为难。但赵德裕是松阳砖的大主顾,若因护送不力失了这桩买卖

    “姜县令,”赵德裕压低声音,“这批砖要建的驿站是给户部侍郎家公子经营的。若事成之后,松阳砖的名声就能传遍大江南北。”

    有背景的大主顾。

    姜戈瞳孔微缩,终于点头:“本官派人随行护送。不过”她指尖轻叩桌面,“赵员外需答应一事——沿途若探得匪情,需详细记录回报,助我县日后剿匪。”

    “一言为定!”

    郑和得知消息时,正在窑口检查新一批砖块的成色。夏日的阳光烤得砖窑周边热浪滚滚,他的粗布短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什么?现在就要启程?”郑和抹了把脸上的汗,看着匆匆赶来的二旺,“可这批砖刚出窑,至少要再晾两天”

    二旺急得直跺脚:“赵老爷说土匪闹得凶,必须尽快上路。姜大人正准备点人护送呢!”

    郑和皱眉。作为负责人,他太清楚砖块未充分冷却就长途运输的风险——轻则表面剥落,重则内部开裂。但赵德裕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去告诉赵老爷,一会我亲自盯着装车。”郑和突然道,“再准备些稻草和麻布,越厚越好。”

    郑和指挥工匠们将砖块三块一组用稻草包裹,再用浸湿的麻布缠紧。湿布在夜间会慢慢阴干,既保护砖块又帮助降温。

    “三保哥,这样装车太费工夫了”二旺抱着一捆麻布嘟囔道。

    郑和头也不抬地继续捆扎:“总比运到地方碎了一半强。去告诉装车的,每层砖之间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