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女帝,从招聘诸葛亮开始》 40-50(第19/21页)

回龙椅,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这个朱元璋,究竟是何等人物?”

    乞丐到皇帝,这真让人不可思议。

    他是怎么做到的?

    尉迟敬德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声道:“此人出身寒微,却开创一朝盛世;雄才大略,却又嗜杀成性。”

    嗜杀成性?

    李世民的笑容渐渐收敛。他了解尉迟敬德,知道这位爱将绝非信口开河之人。“细细道来。”他放下茶盏,神色认真起来。

    尉迟敬德的声音在安静的御书房内回荡,“朱元璋生于一户贫农家中。幼时家贫,父母兄长相继死于饥荒,他被迫入寺庙为僧,后流浪乞讨”

    随着尉迟敬德的讲述,一个乱世枭雄的形象逐渐在李世民面前展开。元末民不聊生,红巾军起义,一个叫花子如何从别人帐下小卒做起,一步步成为一方霸主。最令李世民震惊的是,这个出身卑微的朱元璋竟能击败各路强敌,最终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等等。”李世民突然打断,手指轻叩案几,“你说他定都何处?”

    “应天,也就是现在的金陵。”

    李世民皱眉思索:“金陵虽为六朝古都,但偏安东南,非一统天下之选。此人为何不选长安或洛阳?我大唐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谨”

    怎么不定都长安呢?

    秦叔宝苦笑插了一嘴:“这正是臣要说的。朱元璋生性多疑,认为北方旧都势力盘根错节,前朝余孽可能潜伏其中。加之南方是他根基所在,漕运便利,故而定都金陵。不过陛下所言极是,他称帝后不久便北伐成功,彻底推翻元朝,证明北方确实至关重要。”

    李世民眼中闪过赞赏之色:“以一介布衣之身,竟能成就如此伟业,确非凡人。”他顿了顿,若有所思,“不过,方才敬德说他嗜杀成性?”

    尉迟敬德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朱元璋登基后,确实励精图治,改革吏治,推行屯田,减轻赋税,使民生得以恢复。但他对权力的掌控到了令人胆寒的地步。”

    一个不肯放权的皇帝。

    烛火摇曳。尉迟敬德继续道:“他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亲自处理六部事务;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言行”

    “废除丞相?”李世民惊讶地直起身子,“那朝政岂不全部压在皇帝一人身上?我大唐设三省六部,中书拟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互相制衡。若废除丞相”

    那不是都压在皇帝身上,能累死。

    “正是。”尉迟敬德点头,“朱元璋每日批阅奏章上百,据郑和说他曾累得吐血也不假手于人。他认为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干脆彻底废除。中书省、门下省尽数裁撤,只保留尚书省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

    一直沉默的秦叔宝此时再次插话:“陛下,此举看似加强了皇权,实则使皇帝陷入琐碎政务,得不偿失。”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问道:“他对功臣如何?”

    对待功臣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一个皇帝的性格。

    尉迟敬德面色一沉:“这正是最令人心寒之处。开国功臣三十四人,善终者不过四五人。”

    这样的皇帝,实在是让人心寒。

    “什么?”李世民手中的茶盏差点打翻,“这未免太过!“

    凶残

    “胡惟庸案,诛杀三万余人。”尉迟敬德声音低沉,“稍有嫌疑,便是满门抄斩。他甚至设立剥皮揎草之刑,将贪官的人皮剥下,填上稻草立于衙门示众。”

    一阵寒风从窗缝钻入,吹得烛火剧烈摇晃。李世民的面容在明暗交错中显得格外深沉。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渐浓的夜色。

    “他为何如此?”良久,李世民问道,声音有些沙哑。

    李世民一直秉承着爱民如子的风格,对待百姓官员不会如此苛刻。

    “这个朱元璋,倒是个有趣的人物。他的一些政策,如整顿吏治、发展农桑,确有可取之处;但对待臣子的方式”他摇摇头,“朕不会成为他。”

    尉迟敬德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众人跪下齐声高喊:“陛下圣明。”

    “不过”李世民眯起眼睛,“锦衣卫这个设置,倒是有几分意思。监察百官,确实必要”

    不要啊!

    谁愿意天天被监视?

    秦叔宝急忙道:“陛下,我大唐已有御史台”

    李世民大笑:“放心,朕不会照搬。只是觉得,或许可以借鉴其长处,改良我朝监察制度。”他走回案前,拿起一份奏折,“今日听二位爱卿一席话,朕受益匪浅。时候不早,你们也该回去休息了。”

    众人行礼告退。走到门口时,李世民忽然又道:“对了,那个朱元璋,多大年纪去的松阳县?”

    尉迟敬德回头:“约莫六十出头,刚失去嫡子朱标。”

    李世民点点头,若有所思:“朕还挺想见见这位‘乞丐皇帝”

    ——

    话分两头,另一边的黑夫也在和嬴政汇报工作。

    但是对于郑和摔断腿,朱元璋来替班一事,黑夫是一个字也不提,作为一个自保能力拉满的小人物,黑夫是不会给自己制造风险的。

    “霍去病?冠军侯?”嬴政皱着眉头,“这是汉朝人?””正是。”黑夫点头,“据说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年纪轻轻就打得匈奴闻风丧胆。”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匈奴,这个困扰中原国家的边患,竟被一个汉朝小将打得溃败?

    “详细说说此人。”嬴政身体微微前倾。

    黑夫见嬴政感兴趣,话也多了起来:“这霍将军今年也就十九左右,可打仗那叫一个厉害。听说他十八岁就带着八百轻骑深入匈奴腹地,杀敌两千多人,还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当户”

    “八百破两千?”嬴政打断道,“可有夸大?”

    “千真万确!”黑夫拍着胸脯,“这是姜县令亲口说的”他忽然压低声音,“而且他有一句名言,叫什么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连娶妻生子都顾不上。”

    嬴政闻言,眼中精光更盛。这句话直击他内心深处的抱负。他一生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却未能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个人问题抛到一边,以国家为重,多好。

    终于,嬴政转身,声音斩钉截铁:“把他挖过来。”

    “啊?”黑夫一愣,“陛下是说让霍去病归顺我大秦?“

    “正是。”嬴政眼中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如此将才,岂能错过?”

    黑夫搓着手:“可是他是汉朝将领,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忠心?”嬴政轻笑一声,“天下英才,唯才是举。若他真如你所言那般了得,寡人自有办法让他心甘情愿为我所用。”

    “汉朝将领又如何?寡人可以攒钱把他买过来!”

    买买过来?

    黑夫不敢再多言,低头称是,就是不知道姜县令同意人口买卖吗?

    ——

    周瑜因获得稻种、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