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灵之路: 第79章 第 79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阴灵之路》 第79章 第 79 章(第4/5页)



    “道门、儒家俱是正道之属。道门在野,儒家在朝,彼此间虽有协作,但也算泾渭分明。......”

    孟彰听着这话,心里也有更多的信息涌出,为这句话做注解与补充。

    道门与儒家......

    虽同属正道,守持自身的道与理,但道门与儒家之间,也不是完全的和睦友好。它们之间自战国时代起,就一直在较量。

    在秦时,始皇焚书,烧尽方士传承,自此道门的力量被大幅度削减,不得不退隐于野,观望儒家与法家、杂家、纵横家等的斗法与争锋。

    各家争渡,到汉时,有董仲舒献书,才有儒家大兴。乃至后来,朝堂之上,彻底成了儒家的天下。

    法家、杂家、纵横家、史家等等各家传承败落,不得不退隐,与原本的道家混杂成一,汇作一道,称“道”。

    是以,战国时候的道家,与此时的道家,实际上已经大不相同了。

    是以,此时的道家体系甚为混杂,医、相、山、卜......昔日诸子各家的东西,也成了道家的一脉。

    “旁门,与昔年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大有关联......”

    孟彰脑海中有一页页纸张翻转,显出其上记录着的诸多信息。

    能被道家所吸纳的诸子百家的东西,都是百家中的精髓,百家中的旁支不被道家所接受,自然就流落在道家之外,成了正道之外的旁门。

    正道、旁门之外的邪魔,其实也与道门很有些相似。

    不过道门吸纳的是诸子百家中的精髓,而邪魔一道吸纳过去的,却是诸子百家中的污浊。

    孟彰心神略停一停,给他自己反驳道。

    也不能完全就说是污浊,只能说那些被邪魔一道吸纳过去的,是不被这方天地正统所接纳的那一部分。

    世间万物俱都分化阴阳两边,阳者为正,阴者为反;正者与世道相合,阴者与世道相悖。但合符世道的,并不就都是正确的;就似相悖于世道的,也并不就全都是错误的。

    当然,在邪魔中,因为他们的修士百无禁忌、纵情唯我、无有拘束,他们做下的事情相比起正道、旁门来,就时常会更恶毒、更狠戾。

    而不论是在何时,世人总是更渴求稳定......

    邪魔里的人大多手段血腥、狠戾,自然拖累得整个邪魔道脉都被世人所排斥、恨毒,没甚好说的。

    孟彰将那发散的心神收回,继续听上首的先生讲解。

    “正道中,儒家、道家各有法脉之别。”

    “儒家,虽不太明显,但就理念上来说,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等等......”

    儒家的法脉......

    孟彰听得很认真。毕竟他对儒家的法脉其实没有多少了解,就先生现在提到的这些个儒家法脉派别,他也是听先生说起才记下的。

    但想来也确实能够理解,孔子当年有三千学生,即便俱都跟随孔子学儒,但怎么可能没有各自的见解与想法?

    所以会有这么多的派别传承,孟彰真是一点不觉得稀奇。

    “道家之中......如今的道家法脉里,大体分为五大法脉。”

    先生的目光落到了太上道李睦、元始道明宸、灵宝道林灵、北辰阁白星和瑶池花萦身上。

    孟彰还注意到这先生的目光在坐于北辰阁白星、瑶池花萦这一列的酆都石喜身上停了停。

    他暗自挑眉。

    看来,太学或者说童子学里的先生们,也并不是真的不知道酆都的意义。

    倒也是,倘若他们真的一点都不了解,来自酆都的石喜也不可能与北辰阁白星、瑶池的花萦这两个人同坐。

    “太上道、元始道、灵宝道,齐称三清,据说都是传承自道门的始祖老子先贤。”

    孟彰暗垂了眼。

    他并不吃惊,一点也不。

    因为这样的惊讶在他翻看过道门几大法脉的记载以后,就已经出现过了。现在的话......

    孟彰自己早就都给消化干净了。

    太上道、元始道、灵宝道,在孟彰上一世的神话传说中,该是三位天尊的传承,可是在这一方天地里,却全都出自老子一人。

    他老人家一气化三清,三清传三大法脉,便有了太上道、元始道和灵宝道。

    是以在这方天地里,道门这三清法脉虽然也常有嫌隙,但在大体上,却都还保持着同进退的步调。

    也所以,即便北辰阁和瑶池合力,也难以将三清道脉的位置掀翻。

    三清道脉,仍旧镇压着整个道门。

    “在三清道脉之外,北辰阁的法脉传自昊天上帝。昊天者,乃天之帝君也,为北辰之星;瑶池派的法脉则传自瑶池圣母。瑶池,想来你们也都知晓,那是瑶池圣母的居所......”

    即便已经接连点出了道门的五大法脉,李睦、明宸、林灵、白星、花萦、石喜那六人中,独独缺了石喜所在的酆都未曾得到只言片语的提及,可这童子学学舍里,从先生到生员,甚至是石喜自己,竟都全无异色。

    孟彰暗赞一声,收回目光。

    “旁门......”

    “旁门所以为旁门,乃是因为他们的修士所修持的道法不合正统、不成条理和体系,多有疏漏,参差不齐......”

    “但是。”那先生端正了神色,目光沉沉扫视着下方的小郎君和小女郎。

    “这并不意味着旁门里的修士们就不需要小心,不代表着你们能够随意轻视他们。”

    先生正色道:“你等若是看过这阴世天地中的各方,就清楚了......”

    “出身正道,备受正道各家法脉看重、青睐的正道子弟们,足有四成,是栽在了那些旁门修士手中的。相比起五成的邪魔外道和一成的同道之外,这个比例一点也不差。”

    “你们俱都是聪明人,该明白这个比例所透露出来的关键。”

    孟彰沉心听着。

    先生继续道:“你们落在这里,都是已经死过一回的人了。我不希望什么时候,再看到你们在这里又死一次。”

    “在这里死去的人......”

    先生不说话了。

    整个童子学学舍里静寂无比,落针可闻。

    孟彰没有去看先生,却自发将这句话给补完了。

    在阴世天地里死去的人,就是魂飞魄散,连转生的机会都没有了。

    先生细看过下首各位童子学生员的神色,确定他们都牢牢记下了这一点,才继续往下言说。

    一一简述过旁门与邪魔之外,先生便将一切收拢,讲解起这方天地间的修行演变过程。

    “......人族初生时候,蒙昧混沌,对天地万象虽有认知,却多揣度、多猜想、多畏惧,是以彼时的人族,又因部落的缘故,多有图腾。”

    “图腾乃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