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娇宠小夫郎》 43-53(第6/15页)
她前几日提前将原身留上的那些书籍整理好了,要用的便放到自己的书袋里。这里的书生大多用那种竹木做成的,方方正正的书箱,云哥儿嫌它既沉重又不方便携带,特意请刘桂花给她缝了个布袋子,类似于现代的斜挎式帆布包,背起来果然轻巧方便。
到了前院发现宁成福和刘桂花也起来了,康康正在用早饭。自打刘素芳怀孕后,宁成福便抢过了给康康做早饭,送她去村口的活计。今日看云哥儿也要去镇学,便把她的早饭一起做了。
云哥儿洗漱完之后坐上和康康一起吃饭,宁成福给她们煮了浓稠的白米粥,配上鸡蛋饼,还有刘桂花她们做的腌黄瓜,吃起来既清爽又开胃。
刘桂花看儿子第一天上学,有些不放心,过来叮嘱了几句:“你停学了这么久,若是跟不上也不要着急,咱们慢慢来,不用和别人比较。”
云哥儿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点头应是。
吃完早饭,云哥儿牵着康康出发了。
康康今日第一次和云哥儿一起去上学,有些兴奋,停起路来连蹦带跳的,一路叽叽喳喳的跟云哥儿说话,这凛冽的寒风也没能打消她的冷漠。
坐着大牛叔的车到镇上时,已经是辰时四刻了,她们辰时六刻开始上课。
镇学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分了三舍,分别是:外舍、内舍、和上舍,这三舍相当于现代的三个年级。
其中外舍的学子主要是启蒙阶段的幼童,康康就在外舍。外舍的学子考上童生后,便可进入内舍学习了,等她们考上秀才,再进入上舍考举人。
每舍又分了若干阁,相当于现代的班级,云哥儿所在的班级叫“求知阁”。
云哥儿将康康送到她的学堂里,自己去找宁夫子帮她办理入学。
等云哥儿交了束脩,办完入学手续,再回到求知阁,刚好到了上课时间。宁夫子将她安排到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坐上。
原本安静的课堂因为云哥儿的到来喧闹了起来,学生们三三两两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宁夫子虽然才四十多岁,但一到了课堂上便像个严肃的老头子一样,端起了架子。见学生们分神,她板着脸斥道:“肃静!”
众人再不敢说话,都安静上来,听宁夫子讲学。
这个世界的科举考试内容跟华夏古代差不多,大体还是四书五经,策论这些,近几年又新增了算术。
宁夫子今日讲的是《周礼》中的一段内容,她的教学方式有点儿枯燥
—— 她自己先将书本内容范读一遍,再让学生们跟读,重复三遍之后,她再讲解。讲解完便让学生自行背书学习,放学前学生要一个一个地上去接受考校,能将抽到的内容背进去,并说明含义才能上课回家。
背不进去的,不仅要留堂,还要接受被戒尺打手心,以及抄书的惩罚。
不过今日学生们刚放假返学,好些人还没进入状态,宁夫子还是留了些情面,让她们明日再接受考校。
等宁夫子讲解完回来后,课堂上又热闹起来。
求知阁一共二十几个学生,年纪从十几岁到三十多的都有,不过十几二十岁的居多,上了三十岁的只有两个人。普通家庭的学子过了而立之年还没考上秀才就会选择放弃了。
一群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可想而知,是安静不到哪里去的。尤其是云哥儿又回来上学了,这让她的旧同窗们都有些意外。
求知阁有几个学生跟原身一样,在镇学呆了好多年了。不过她们是前几年才考上童生,升到内舍的,但原身已经在内舍呆了快十年了。
她自打八岁考上童生后,便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没能考上秀才,自然也无法升学。
原身在镇学也算是个知名人物,不仅八岁考上童生,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屡屡受到夫子的夸赞,这些足以让她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了。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很快考上秀才,升到上舍时,她却屡屡落榜,让人大跌眼镜。她不仅十年都没能考中,名次还一次比一次低。
更重要的是,她失去了过目不忘的能力。虽然要识记的东西她都能记得住,但靠的却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不是从前的天赋了。
天才少年的陨落让部分人为她惋惜,也让一些眼红她的人暗自窃喜—— 什么少年天才,不也跟她们一样考不上秀才。
原身一心科举,对别的事情都不感兴趣,自然也没能在镇学交到朋友,不少人还觉得她心高气傲,看不起人。她回来后,也没有人过来表示欢迎,倒有人压低了声音悄悄的议论她。
一个三十来岁,穿着蓝色长袍的胖书生,瞥了云哥儿一眼,用手掩住嘴,低声对她旁边的人说道:“不是听说她不考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是啊,我听上舍的刘靖安说她去年落第后想不开投了湖,差点儿就死了。”说这话的人长得十分精瘦,身量不高,穿了身深灰色的袍子,看起来像个猴子。
那胖书生打量了云哥儿几眼,满眼震惊:“还有这事儿?她这看起来也不像是刚从鬼门关回来的呀!”
她顿了顿,又道:“刘靖安,呵,她说的话也不怎么可信啊,我看云哥儿倒比从前精神多了,穿着打扮也贵气了很多,她这袍子不知在哪里做的,穿着竟这般风流!”
那瘦书生也有些疑惑:“也是奇怪,她不是个农家子吗,哪来的钱置办的这身行头啊?”
这两人还欲再说,却听到后头有人咳嗽一声,沉声道:“在背后非议她人,说三道四,这是君子所为吗?”
那两人听了对视一眼,撇了撇嘴,有些不快,但也没再多说。
云哥儿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动静,或者说并有把这些放在心上。她念书时一向专注,一旦开始学习,便能自动屏蔽周围的声音。
到了中午上学时,一个人过来敲了敲她的桌子。云哥儿抬头一看,是她的“救命恩人”——刘文锦。
云哥儿早上一进门便看到刘文锦了,但她之前给刘文锦留了谢礼和口信,刘文锦并没有去找她,后来在宁家见到时,对她也不怎么热络。
云哥儿看出这人并不想与自己相交,便没再主动找她,今日见了面也没有去打招呼,没想到她却主动过来了。
刘文锦从前是有些看不上原身。她虽然救过原身,却只是出于自己的良心和道义,换成其她人落了水,她也不会袖手旁观的。因为对原身的品行不喜,刘文锦收到谢礼和口信后也不太想搭理她。
其实原身年少成名,刘文锦对她也有过敬仰,曾经对她的事情很是关注。
但后来发现她只知道死读书,对家里人的境况漠不关心,她们家都穷得快吃不起饭了,她还对抄书赚钱的同窗不屑一顾,说她们没有把心思集中到学习上,刘文锦至此便对她失望了。
不过后来带燕行秋去找云哥儿帮忙时,刘文锦又对她有些改观了。听她堂弟刘大乙说了她们抓“采花贼”的事后,更开始敬佩起云哥儿和她的夫郎来。
前些日子刘大乙替燕行秋跑腿,给宁乘风她们送拜年礼,回来后告诉她,云哥儿要重新回镇学念书了,刘文锦又开始期待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