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孤不想当皇帝!》 60-70(第12/44页)
术。
南青需要煤,允许一部分技术出让。
双方暂时达成协议。
而背叛南青的商人,几乎投靠了赵国公。
“一段时间没留意,西北商人已经发展成不可控的因素。”南青还在这里喝着奶茶吐槽。
陶金也很想吐槽:“王爷,早前奴婢就提醒您了。”
“您非得说不急。”
南青尴尬放下奶茶:“这不是没想到他们可以能耐到连水泥都能仿制。”
水泥的煅烧一直受宁伯等人的秘密保护,根本不可能流出。
只能说是那些商人自己到处搜刮人才捣鼓出来的。
这是属于人家的本事。
她倒无话可说。
“不过没想到他们连玻璃都仿制了。”南青唏嘘不已。
陶金忍不住提醒:“王爷,现在京城的达官贵人都在订购玻璃窗,打造自己的水泥房。”
“这不是挺好的拉动经济。”南青轻咳几声。
“王爷!”陶金急眼了。
南青赶紧打住:“你别光看外面,没发现家里的发展开始迟缓?”
迟缓?陶金不太了解:“最近大家不都在铺轨,难道还有比这更先进的事?”
南青向她说明外界的情况:“现在大姚已经有诞生红衣大炮,有初版铁木兰的威力,而大梁的土炮已经可以达到量产的地步,你认为他们发展的速度不快吗?”
“照着我们走过的路发展,显然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说到底模仿比研究容易。”
说来说去还是无法避免他人仿制。陶金瞬间有种无力感。
“京城确实已经开始设立洗衣厂和纺织厂,学荒北,招募女工。”
南青倒是希望这种欣欣向荣的场面能持续更久。
可惜京城始终学的只是点皮毛,不过也够用了。
至于大梁那边,明显更快发展。
南青觉得自己有必要重点关注大梁。
至于西北的事,她不介意给那些背叛自己,还造成市场恶性竞争的商人一个教训。
“陶金,传令下去,让工坊单纯立一个水泥部门,专门锻造便宜好用的水泥,咱们跟他们打价格战!”
“还有拆迁贫民窟,盖一片建筑楼区。开始卖楼卖房。”南青大出手:“还有土豆红薯玉米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推广出去,挤占西北市场。”
她就不信了。
产量大,便宜,好吃的土豆,红薯,玉米,投入西北那个主食吃稻谷的地区,不会给他们的粮价带来冲击。
“也是时候让西北的老百姓过过好日子了。”南青算盘打得精准:“反正,西北各府的农田大都属于一些乡绅地主。”
就算伤也伤不到老百姓身上。
至于破坏经济,西北两年前刚经过战乱,当地人饥一顿饱一顿,还要交重税,哪有什么健康的民生经济。
南青的一道商令颁发下去。
留守在荒北商务府的商人,立即将荒北的低价粮大批投入西北的高州府与吴泰府。
再由两府高价雇一些货郎,走街串巷,将低价粮的消息散播进乡下,让早就饱受饥饿的穷人,不管真假为了一条活路,纷纷派出家里的青壮年前往高州府与吴泰府。
高州府的荒北商人连商务府的消息都没收到,就被打得措手不及,刚想联系当地官府制止低价粮,就被商务府来得督察警告了。
商务府之所以没有通知西北的荒北商人,就是要打个信息差,打得一些被安插在两府的不法商人。
如果是自己人就算损失商务府都会赔偿,而不是自己人,为了避免损失,势必会与当地官府勾结应对低价粮的冲击。
然而两府的县衙基本没吭声,尤其是高州府的县令,朝廷两年都没给他发俸禄,让衙差无米下锅几乎都跑光。
自己也差点变成光杆司令。
自从收到来自荒北支援的五千两津贴,他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尽管不多,但足够他缝缝补补又三年。
还有吴泰府的县令,家中老母常年卧病在床,就靠着他那点微薄的俸禄看病续命,结果朝廷各种理由推迟延发,两年来,他连自己的棺材本都吃没了。
老婆作为县令夫人还要给周围的有钱人缝缝补补,才能勉强维生。
使得那些有钱人都笑他是乞丐县令。空有一顶乌纱帽。
南青直接给吴泰府的县令发去五千两津贴,还特批他母亲来荒北治病不用钱。
赵家还想利用此事拿她把柄。
南青根本没给赵家机会,先通知了新帝,再给了一百万两。新帝直接将此事捂下去。
不然为什么新帝对南青屡次越权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还不是没钱,就算想管,也管不了。
不如承一份人情,让这位皇兄念他的好。
南青也没有吝啬,人情世故拉满,荒北有好东西她就第一时间让人送进皇宫。
甚至连火车的设计图都给了新帝。
反正新帝也没钱打造火车,只能看看设计图做几天好梦。这不比赵国公有情绪价值?
于是这种睁只眼闭只眼的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一种默契。
赵家根本拿两府没办法。
乡下的穷人进高州府后,发现街上的每一个铺子都张贴了低价粮的招牌,路牌还指明哪里有更低价格的米铺。
而且米铺设立的地方也很巧妙,就在县衙旁边。
高州县令甚至搬来长凳坐在米铺守着,穷人们哪里见过这种架势,对他们来说县令就已经是这辈子见到的顶大的官。
谁能想到县令会帮忙看米,还跟店小二似的吆喝:“低价小麦,土豆,红薯,玉米,都可以买。”
“要是还买不起,本官这里还有团购价格。”
有衣衫满是补丁的人壮着胆子站出来问:“大人,什么叫做团购?俺们从乡下来的啥也不懂。”
高州县令道:“团购,顾名思义就是一群人买一种低价粮,并且超过十斤以上,会将成本分摊下来,总体价格至少便宜十文。”
此话一出。
乡民惊呼声音宛如潮水般涌进米铺。
“真的有低价粮!”
“县令大人总不会骗人。”
“俺们没有做梦!家里人终于不用挨饿了。”
“大人!我们十个人要买三斤小麦。”
高州县令让衙差去称米,铜板也是象征性收一收,自从荒北那边有意无意补贴他们后,他们就打心眼觉得自己是荒北的官了。
因为晋王不仅包下他们的食堂去经营,还免费承包衙门的伙食,逢年过节,还有餐补与全勤奖。最重要的是每个月他们还有三次免费的医疗机会。
家里的孩子还能送去荒北接受三年义务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