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恶女,只想造反: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我,恶女,只想造反》 60-70(第8/28页)

“你骨子里的那点小心思,当我陈九娘看不透?”

    崔珏:“……”

    陈皎有心让他难堪,忽地上前,说道:“崔郎君想不想听听我爹是怎么评价你的?”

    崔珏露出警惕的眼神,试探问:“养的一条狗?”

    陈皎摇头,兴致盎然道:“我问他怕不怕我俩搅合到一块儿去了,你猜他是怎么答的?”

    崔珏沉默,表情多少有点微妙,本以为她会八卦,哪曾想那厮讨厌得要命,知道吊起了他的好奇,故意道:“你猜。”

    崔珏:“……”

    他故意装作没甚兴致的样子,淡淡道:“崔某不敢越雷池半步。”

    陈皎坏透了,故意吊着他的胃口,“你最好如此。”说罢做了一个剪刀手。

    崔珏:“……”

    真讨厌!

    待她离去后,崔珏满腹牢骚,心想明明是你故意来招惹我的,还成了我的不是了。

    但又惊异于她的大胆,居然敢用这事去试探淮安王的底线。他实在好奇淮安王是什么反应,但陈皎那厮又故意不说,着实令他懊恼。

    第二日众人打道回府。

    话说那告示贴出去后确实激起千层巨浪,成为了通州百姓时下热议的话题。

    人们围到告示前,议论纷纷,有妇人半信半疑道:“当真去了闵州就能分得田地吗?”

    旁边的年轻小郎君回她,“告示上都写着呢,只要在通州没有田地的,不论什么户籍,都能下户到闵州分得自耕地。”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道:“闵州这般乱,谁愿意过去落户啊?”

    “是啊,听说那边的暴民可怕得很,见人就杀,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去,不是送死吗?”

    “我还听说衙门都被砸了,当官的都被杀了呢。”

    “闵州连连生乱,当地人只怕都死得差不多了,咱们通州人若过去分田地,不是发死人财吗?”

    这话惹得众人哄笑。

    “这年头,管他什么财,若能分得百亩田地,那也是白捡的便宜啊。”

    “你当便宜这么好捡?那边秩序混乱,若是运气倒霉的,只怕一过去就丢了小命,这边苦是苦了些,好歹能得安稳。”

    “不是说朝廷已经派兵去平乱了吗,听说是惠州那边派的兵。”

    “朝廷的兵管屁用,之前不是平过乱,结果如何,还不是又来了,一茬比一茬厉害,我等屁民哪受得住这般冲击?”

    人们意见不一,一些人觉得可以去发死人财,一些人则看热闹,怕丢了性命。

    在陈皎等人返回闵州的途中,通州的告示陆续张贴到郡县,甚至是乡里。

    有些日子过得艰难,实在没得办法的百姓动了心思,心想只要落户到闵州就能拿田地,委实是白捡的便宜。

    这不,一家佃农想摆脱入不敷出的日子,寻求闵州的出路,但需要极大的勇气去冒这场险,因为不仅要离乡背井,还得预防路途中出意外。

    在他们犹豫不决时,隔壁同是佃农的两口子表示待秋收后,就打算卖粮前往闵州搏一搏前程。

    刘家娘子姜氏瞻前顾后道:“我就是怕,听说闵州到处都是死人。”

    周氏说道:“这年头哪里没有死人呢?”又道,“就是因为人死得太多,田地没有人耕种,这才把咱们通州人放些过去,若不然哪里捡得到这种便宜?”

    “王娘子话糙理不糙。”

    “嗐,我们两口子商量好了,等秋收上了粮税,就把户头下了,拿到闵州去碰碰运气,万一运气好捡到了便宜,以后卖了地也是一笔不小的钱银,总比继续耗在这里强。”

    周氏两口子是商议好的,他们年轻些,胆子也要大点,反正眼下脚上也没鞋穿,万一过去能讨到一双鞋,冒次风险也是值得。

    不少人抱着这种心理,开始筹谋秋收后去往闵州。一来上交粮税后下户更容易,二来可以卖粮筹备路费。

    最先有动静的是临近九岗郡的百姓,一些避难的闵州人听说分田地一事,纷纷回去了。还有一些通州百姓也想去讨便宜,因着不限户籍,少许贱籍贫民也寻到了出路。

    整理户籍重新分配田地是一项非常繁杂的任务,衙门里的众人忙得像陀螺似的,将废墟重新复原。

    陈皎带来的人全部都散落到九岗郡各地把这片满目疮痍的废墟修复。

    现在用人紧缺,人们临时搭建草台班子,像有些衙门压根就没有县令,他们抓会识字断文的读书人来帮衬,甚至连十一岁小子都不放过,简直丧心病狂。

    那齐宜冲躲过了义军抢掠,却没躲过这群草台班子。方孝宣简直是个大聪明,差人探听周边谁会识字写文的,十一岁的齐宜冲被捉来衙门帮忙记录户籍档案。

    齐宜冲:“……”

    他觉得这个世道有点魔幻。

    方孝宣受陈皎洗礼,也学到了厚颜无耻的真传,对齐宜冲进行洗脑,说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又说他是闵州人,现在当该担当起读书人应有的责任云云。

    齐宜冲无比诚恳道:“方主记,我如今还未成年,恐难……”

    一沓厚厚的蓝底账册丢到了他手里,他彻底闭了嘴。

    有一些县里的情况则要好许多,至少还有书吏在,他们只需要执行命令就可以了。

    同时郡里也张贴了告示,当地人如果没有田地的,只需要到里正或衙门那里登记,查明实情便可分得田地,人均四十亩起步。

    陈皎用田地来吸引人们回归,简单粗暴却有效。此举不仅把通州周边的百姓吸引过来了,也给当地百姓重新振作的勇气。

    目前九岗郡内治安严厉,但凡发现扰乱秩序偷鸡摸狗者,格杀勿论。

    分配田地的告示挨着贴到泰安郡,在他们治内期间,沈乾敏带兵把中幽那边的小部分义军歼灭,维护了当地太平。

    陈皎等人去到泰安,与徐昭会了一面,双方说起各自的情形。

    目前徐昭他们并不想跟义军的主力较量,先从周边力量薄弱的地方入侵,再将其分散。

    这个思路陈皎是赞许的,说道:“你们的计划甚好,不过我想把进展拉得更快些,就用田地做诱饵,动摇那些义军的军心。”

    徐昭好奇问:“此话何解?”

    陈皎:“把谣言散布出去,就说通州人前来分田地了,但凡名下没有田地的户主都能分得人均四十亩的田地,我就不信他们不会动心。”

    徐昭失笑,“定有人坐不住。”

    陈皎也笑了起来,“你仔细想想,乱民起义,无非就是饭碗里没粮吃,往日闵州的大部分田地都被官绅占据,而今我全部重新分配,谁不想合理合法拿自耕地?”

    徐昭:“是这个道理。”停顿片刻,“那通州那边岂会放人过来?”

    陈皎:“祸水东引,通州府怕我把叛乱引到通州去。”

    徐昭有片刻的无语。

    几人商议扰乱军心的可行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