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开国皇后升职记》 160-180(第5/26页)

出面,就能让我们赦免她爹,归还他杨财产的地步。”

    皇上算是听明白了,这事是没得商量,他会主动提起要对杨家网开一面,也是想给皇后面子,眼看皇后比自己还记恨当年的那些人与事,他能怎么办?当然是偷着乐了。

    “朕实在想不通,他杨弘深怎么会与那些人搅和到一起了呢?那十多万两银子,应该就是他想与那些人加深联系的投入吧?”

    柳明月嗤笑了一声道,“还是因为他的野心太大、太贪婪,想必他也发现了太子与那些人之间的关系,就想提前巴上那些人,等着将来有跟着飞黄腾达的那一日。”

    这种人的心思,实在不难猜,所做一切皆从自身利益考虑。

    外人可能会觉得是她不念亲戚情分,可是在柳明月看来,对方才是真正无情无义,不会念半点亲戚情分的人。

    皇上当然也清楚这点,“嗯,你的分析应该没错,咱们那位大姐夫,可不是个愿意久居人下的,他肯定看出来了,知道咱们不可能会给他真正出头的机会,才会想着要去攀附那些人,结果,就是这运道着实太差了点。”

    【作者有话说】

    164

    第164章

    心狠

    眼看时间已临近过年,眼看自所有涉案人家抄没的财产,都已完成最后的统计与核对,正式充入户部大库,杨宛如也没有进宫求情的打算,柳明月就知道对方的想法了。

    对此,柳明月不仅不会觉得她心狠,还觉得她能在当下这个时代环境中,有自己的决定和坚持,是件难得的好事。

    毕竟不管是根据原主的记忆看,还是据她来后这几年的观察,基本可以确定,那杨弘深就是一个自私自利,利益至上的存在。

    原主的大姐柳明瑶要好点,准确的说,对自己女儿的态度可能要好些,会有些母女之情,但在事关其巨大的利益面前,估计好得也有限。

    从柳明瑶在娘家的行事作风上,就不难看出,她跟杨弘深还真是绝配,真正的一路人。

    而杨宛如不管怎么说,在此前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的,如今能做得出明知娘家受难,在有能力解决的情况下,却不理会的事,应该是因她在上辈子不仅没能落得什么好下场,她的父母可能也没帮她。

    要不然,她应该不至于对父母亲人如此冷漠才对。

    皇上也忍不住为此感慨道,“看来咱们那位大外甥女,还真是个心狠有主意的,竟然真就选择袖手旁观了。”

    “杨宛如是个有主见的,可能是因她也知道自己父亲是个什么德性,才不愿意过问,都说这世上无不是的父母,可是有些当父母本身并不够格,遭子女反感和冷待,也属正常。”

    听到这话,皇上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了自身经历,心里舒畅的同时,口中却道。

    “你啊,也真是的,现在说话是越发没有顾忌了,幸好周围没有外人,这要是被传了出去,咱们夫妻俩辛苦攒下的名声,可就完了,耳根子也将不得清净。”

    皇上还真不是在夸大其辞,早年他父母尚在世时,他因不愿听父母之命,提携自己的兄弟姐妹与侄子们,也不愿将自己拼命赚的钱拿出去充公,就曾受到过不少诘责。

    等他当上皇帝后,又因不愿大封亲族长辈,也不愿重封兄弟侄子的事儿,没少受非议。

    在这个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喊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大环境中,他深知在言语方面绝对不能落人口实的重要性。

    柳明月当然知道皇上在顾虑什么。

    “陛下放心,臣妾也就是在陛下面前,才说说心里话,肯定不会在别人面前这么没分寸。”

    皇上心情很好的点头道,“这倒也是,皇后向来聪明,当然知道轻重,那……这杨家的事儿,就这么算了?”

    柳明月理所当然的回道,“连他们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操心,我们有什么好犹豫的,陛下实在不必为他家的事儿多费心,杨弘深那边,先这么冷着吧,算是给他个教训,若他还不识相,还想继续上窜下跳,就让他从哪来的回哪去。”

    皇上连连点头道,“好、好,都听皇后安排,朕就不操心了。”

    即便是在这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皇上也没放弃自己的教席大业,会在有他的课的时间里,带着郭锦昭一起去御林苑。

    当然他是去当教席,郭锦昭是与那些将士们一起受训。

    柳明月很担心他的身体,并不支持他这种情况下,仍然坚持去当教席,可是皇上坚持,而起他还兴致颇高。

    太医也委婉的说,皇上能做他喜欢做的事,对他的身体状态有益,柳明月才放弃劝阻,任他继续风雨无阻的当他的教席。

    不过柳明月也能明显感觉得到,有了大安军事学院,皇上还亲任院长与教席之职后,不仅各地驻军上的各种奏折,态度都明显变得恭敬了不少,连朝堂上的一些武将,也都变得温驯不少,不再像从前那么桀骜。

    听到柳明月这么说,皇上有些意外。

    “朕还真没发现这种变化,就是觉得学院里的那群小子,一个个的都不是省油的灯,不过跟这些年轻小伙子们呆在一起,朕觉得自己仿佛也年轻了不少,更精神了,哈哈。”

    柳明月也能看得出来,皇上在和那些年轻将士个相处久了后,精神状态好了许多,笑着点头道。

    “依臣妾之见,他们应该也都意识到了朝廷对军中的重视,才会出现这种整体上的变化,总之,这是件事好事,马上就要过年了,让户部拨款,让各军将士都能在过年期得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皇上对此当然没有异议,不过他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

    “朕当然不反对,就是李尚书那边,怕是又得要费一番口舌。”

    柳明月当然也知道,“户部刚借臣妾遇刺一案,发了那么一大笔横财,没让他们将些财物上交,赔偿臣妾所受到的惊吓,已经很便宜他们了,他们怎么好意思拒绝臣妾的提议?”

    这话说得本没道理,可是皇上听着,却觉得仿佛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皇后说得甚为有理,朕也觉得,那些抄没的财物,本应归咱才对,户部要是不同意,朕也要跟他们好好理论一下。”

    李尚书应召过来,听完柳明月的提议,下意识看向皇上,发现他一副本该如此的模样,他就知道这是两位已经商量好了的,只好硬着头皮辩解道。

    “陛下、娘娘,咱们大安在军资费用方面的花费,已经数倍于前朝,实在没必要再增加这笔花销,让其它各部得知,难免会有意见。”

    说完,他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两位丞相,想要得到这两位的支持。

    皇上神情肃然,义正言辞的说道。

    “前朝不就是因为不愿在将士们身上花钱,才使得各地的驻防都变成毫无战斗力的空架子,从而让异族在入侵时,基本没受到什么抵挡,咱们大安可要牢记这些经验教训,将士们拿命保家卫国,咱们朝廷当然要在物资方面尽量照顾一下,好对得起他们的付出。”

    李尚书只觉头大,再次将目光投向崔右相,察觉到这一再投向自己的求助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