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笨鸟驿站,拯救世界》 20-30(第8/16页)
着听着,小哑巴说:“姐姐,我好像想起来了点我以前的事。”
第26章 农场大开发
“你想起来什么了?”
研究所一直让李籽好好找找小哑巴的身世,这说不定会对他们的研究有所突破。
可小哑巴就像是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没人知道他的身世。
“我记得,我刚开始,好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山洞里,从那个山洞里,我看到了跟我长得一样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妈妈,那个小男孩还来找我玩过。
后来有一天,那个小男孩不再来找我了,我等啊等,等不到,就去找他,然后就到了这里。”
根据小哑巴说的,结合黄茗他们说的,应该是管理区的一个小男孩跟小哑巴在山洞里玩,后来小男孩去世,小哑巴来找他。
“那你还记得那个山洞在哪吗?”
“记得啊,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呢。”
也是,那个小孩都能去,肯定不会是太远的地方。
“那等雪化了,你带我过去看看。”或许那里藏着小哑巴的身世之谜。
过完年,研究所通知李籽,麦子已经收获,经过检测,里面的辐射量远远低于当地本土植物辐射量。
被他们用特殊药剂调整为酸性土壤之后,那片地方甚至不长杂草,少了很多麻烦。
冬小麦也种上了,不过冬小麦收获的时间要长一些,当然,也更适合管理区这边。
种子并不多,只有十袋,研究所留下两袋继续研究。
钟卫国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把十袋粮种带回管理区,现在冬天还没过去,他们也没有办法立刻种粮食。
“我们已经想好,就在运动场那里种,那地方开阔,这几年的时间,原本的塑胶场地也都被毁坏的差不多了,稍微清理一下就能用。”
“那剩下的种子呢?”
十袋粮种是一千二百斤,学校的运动场约三十亩,一亩地大概需要二十斤粮种,那他们的粮种还会剩下五袋。
“我们用四袋,剩下的六袋要分到其他的地方,最好是分到火山口附近的管理区,专家组不是说了,那里的温度更适合粮种,粮种成熟的速度更快。”
用四袋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们对外说的是他们自己研究的,那要继续研究肯定需要粮种啊。
“我们的打算是就近原则,咱们省有个管理区,非常靠近火山口,要给他们两袋,剩下的就是周边省。
黄茗不是回家了嘛,她家在的白县就在火山口附近,她用收音机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了,白县也分两袋,还有两袋送到首都去。”
分出去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等到收获,那些地方还要把粮种送过来一部分,方便研究,同时以他们作为中心点,继续往外辐射。
现在交通不太便利,用这种当时,慢慢辐射全国。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根据研究所的预计,五月份这批粮种种植出来的春小麦会成熟,七月份会有一批冬小麦成熟。
黄茗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来还很不容易,收音机消息传不远,要从白县传到市里,然后市里再继续往省会……一点点传过来。
除了这个消息,她还让省会春天交换物资的时候,帮她把她存的物资送到市里,有报酬的那种。
她这段时间就先在白县这里跟着吃,物资送到后还上。
黄茗回来会跟着秦省的科学家们一起回来。
除了农业方面的科学家,研究所还点名了不少其他行业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末世没什么研究条件,但是未来的研究所需要他们啊。
尤其是这其中还有很多未来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在末世的时候,年轻,精力旺盛,跟未来说不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还有一些在独特赛道的佼佼者,在未来的时候已经因为所谓的意外,或者是所谓的自杀,导致整个赛道的研究倒退好多年。
冬季来的快,去的慢,一直到四月份,积雪才开始慢慢融化。
积雪开始融化,说明温度到达零度以上,他们就需要建设农场,也就是以前的运动场,准备播种。
尽管这些种子已经适应了酸性土壤,那也不能直接拿酸雨浇,这些种子的母本也都是生长在遮风挡雨的地方的。
经过土壤稀释后的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没有直接的酸雨危害大。
所以他们需要在农场顶部安装玻璃棚顶,阻挡酸雨的同时,也可以收集雨水,净化后用来浇地。
管理区生产不及,这个冬天,研究所一直在邮寄钢化玻璃,大量的钢化玻璃,笨鸟驿站前院都要没地方堆放了,还要放一部分在管理区。
一整个冬天没出来的人们,精神面貌并不差,这个冬天他们在地下看了一冬天的电视。
他们也知道,管理区开春之后就会种植研究出来的粮食,以后他们就不缺粮食了,这让大家都有了盼头。
管理区开始招工,这不容易,管理区的工作就那么几样,这么几年,只有减少的,没有增加的。
这次招工居然要招一百多个人,工程队也有新工程。
“大家听好要求啊,我们需要有耕作经验的,最好以前是农民,不是农民,到农田里干过活也行。”
如果是在偏远地区招农民,比如说白县,那容易得很,白县管理区可以说百分之五十的人都符合农民这个要求,要是再带上干过农活,那得扩大到百分之九十。
可东大管理区原身是学校,附近住的也都是早就实现城市化的城区居民。
“我!我家是农民,祖上三代都是,我考上大学后寒暑假回家还得干农活呢!”
“好,过来登记。”
大家都知道,这是选拔人去种地呢,之前还有人说,管理区研究出来的粮种是假的,视频也是假的,还分析的有模有样的。
比如说拍摄场景里无意间扫到的一点其他植物,再比如说他们管理区根本就没有能种这么多粮食的地方。
之前还有人将信将疑,现在招农民开始后,大家都不相信假的这种说辞了。
一百多农民,都是大家认识的人,是不是种地,一问就知道。
很快,这一百多人凑齐了,有男有女,当天就被带去农场。
他们前期的工作就是在五天之内把农场里的积雪全部去除,同时把表面的石块,塑料之类的东西也去除,每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
农活是很累人,很吃体力的,这些人的伙食也提升到了管理区壮劳力的水准。
厚厚的积雪,越到下面越难铲除,因为最下面的都被压成了硬邦邦的雪块,必须要用锄头或者是铁锹把雪块砸开,才能铲除。
农场唯一的好处是,塑胶场地上面的塑料,连同下面的水泥地早就被腐蚀的不成样,一锄头下去,不用担心被水泥地的阻力反震。
这么长时间没有做这样的高强度工作,不少人第一天回去的时候都是腰酸背痛的,手也磨破了,那也没有一个人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