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我来当: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女帝我来当》 70-80(第6/23页)

反对,一方面确实是因为和汉军仇视久了,他对汉军有仇恨。

    另一个原因当然是,他其实有点不满一个女子来指挥他们这些大男子汉。

    好歹他也算是一方渠帅,听大贤良师的指挥改道向北,千辛万苦的来到冀州会合,还保存了黄巾军大部分有生力量,种种决定都表明他足够尊重大贤良师了。

    当然,他也知道杨家军在中间提供了战术配合,这一次也是杨家军烧毁了粮仓。

    总体上来说,杨家军确实算是盟友。

    但人心就是这样,一个队伍里面谁当老大,谁当属下,那是天然就会有冲突的事情。

    其他几个黄巾军渠帅看起来没有意见,但恐怕也有几个在心中赞同彭脱的想法,凭什么要对投降的汉军好?

    粮食那么珍贵,谁愿意给予曾经的敌人。

    “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不知道两位是否同意我的方案?”

    张梁和张宝立即点头,他们当初也对杨家军有疑问。

    可是几个月接触下来,这两位虽然没有对杨家军俯首称臣,但至少也算是非常信服对方了。

    听到这一个答案,杨秋笑而转身看向了其他几个人。

    “大贤良师已经将战场的决策权完全交给了我,以及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诸位渠帅到底还听不听从大贤良师的吩咐?

    如果不听从的话,现在就可以转身就走,我没什么意见,就算之后的围攻没有杀死汉军,我等杨家军还可以退守并州。

    可是黄巾军接下来只能留在冀州以及往北前往幽州生活,到时候黄巾军想要建立什么样的世道,诸位都可以自己来做,我杨家军绝不插手。”

    这番话一说出来,波才赶紧在旁边开口了。

    “诸位兄弟,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心中所愿,无非是让我们的兄弟们能够活下去。

    那些汉军之中,也有许多是出身底层的庶民,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尝尽人间苦楚的苦命人。

    对于那些强硬反抗的,我们自然可以毫不犹豫地剿灭他们,但若是,他们愿意投降,为何我们还要步步紧逼,不肯给予一线生机?

    更何况,如果我们现在就心生嫌隙,不能团结一致,那么汉军定会如饿狼扑食,抓住我们内部不和的弱点,将我们一一击败,到时候,我们该如何自处?

    诸位兄弟,难道你们还想再回到那种被围攻、朝不保夕的日子吗?

    我们好不容易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这才能共同击败汉军。”

    这话一说完,一旁的卜己梁仲宁点头。

    其他人虽然面露犹豫,但好像也已经被说服了,杨秋见状立即说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若是大家不愿意接受投降的汉军,我杨家军全部接受,之后就转移到并州那里安定下来。

    如此,诸君还有什么意见吗?”

    这番话一说出来,众人终于不再犹豫了。

    大概他们想的是,到时候投降的汉军谁分配得多一点,谁分配得少一点,都不想多出粮食吧。

    这其实倒也正常,涉及到利益分配之后,人心都会不齐,尤其是这种还要倒贴粮食的举动。

    但杨秋站的格局和他们不一样,这场乱世后来死了一大半人,许多年都没有把元气恢复过来。

    所以在这个世道,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除了是那种凶残的胡人,杨秋让其去了煤矿里面挖矿。

    其他老实投降的军队,杨秋都会给人正常生活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的质量参差不齐,有能力的可以继续当兵,没能力的就去当普通农户种田,有特殊能力的就去当工匠。

    眼下并州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杨秋毫不介意把所有人都转移到并州去。

    至于黄巾军的这些渠帅,杨秋这几天见了众人之后,心中不由得有些叹息。

    难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多少事迹,实在是没有战略格局。

    不过杨秋一开始也做好了准备,她合作的重点主要是冀州的黄巾军,因为这一群黄巾军最忠心的人就是张角。

    而张梁和张宝也没有那么多私心,比较听从长兄的吩咐,所以目前两边合作得还不错。

    按照杨秋未来的规划,冀州的黄巾军大概最后都会臣服于杨家军。

    而从其他地方来的黄巾军,每个人的心思就各有不同了。

    不过这也影响不了杨秋,因为这群人的规划是未来在冀州和幽州占领地盘,这对杨秋来说也是好事儿。

    有这么多人在前方吸引火力,并州安稳的时间也能长一点。

    到时候两边持续交流,自然会有人慢慢倒戈在杨家军那里。

    不过这种事情现在不必着急,杨秋可以断定这些人之后会内斗,能力不足心思狭隘的人,自然会被慢慢淘汰。

    而这些事情杨秋不需要插手,时间会选出合适的人留下来。

    所以当天晚上的会议商讨结束之后,不管大家有多少心思,但作战方案已经一致了。

    接着,杨家军将特殊武器都运送到了周边,每一个方向都有杨家军的人在旁边协助。

    其中邓勇负责西面,吕布负责南面,杨秋负责东面。

    至于北边,那是给汉军留出的溃败路线,反正往北逃也没有出路,但也必须留这么一条路出来。

    毕竟人在绝境之时,有时候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还是留一条出路比较好。

    这样,汉军就不会孤注一掷了。

    于是次日天亮,汉军就从三个方向发出了猛攻。

    他们也知道北边没希望,所以集中了兵力对付这三个方向的敌人。

    当然不是冲杀出去,而是三面都带着骑兵,再加上重甲兵不断向前突围,弓弩兵,盾牌兵,长枪兵不断在后面配合。

    一群人带着必死的勇气结成阵式往前冲。

    对于这种战阵,三个方向的黄巾军也是一样的办法,结成大阵对抗。

    双方都会出动重甲兵长枪兵等不断向前冲击,若是有箭矢,两边也都会有盾牌抵抗。

    这种打仗比的就是士气,比的就是阵法的严密,谁的战阵先完蛋,骑兵就会冲过来疯狂砍杀。

    到那时候,对方自然会获取胜利。

    杨秋早就预料到汉军的实力要强于黄巾军,毕竟人家今天出动的都是精锐。

    所以杨秋才分成三个人指挥杨家军,还在三面准备了特殊武器。

    当然,这现在也不算是特殊武器了。

    虽然敌军不知道这种武器的名字,但是能够喷出火龙的东西,他们这阵子也在兵卒那里知道了。

    所以杨秋,吕布,邓勇的目的是,一旦汉军以超强的阵法快要突围黄巾军的阵法。

    那么三个方向的火兵就会直接喷射火龙攻击对方的阵型。

    接着,杨家军再派前几十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