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60-180(第9/30页)

,就不怎么关心趴着慢慢修养的荀柔。

    手术,是能尽量避免就尽量避免的,还是以保守治疗为主,荀柔自己懂得穴位,向华佗讨教了一下施针,自己就上手,调理一下经脉气血,也能好得快一些。

    他想要做的事情太多。

    白手起家与改造,哪个更难,很难比较,但东汉至此积弊已多,各方各处都要改,眼前就是这几万西凉士卒。

    从来向坏容易,向好艰难,跟着李傕郭汜的西凉兵,早被二人带得如匪寇一般,这样的人,绝不是他理想中的军队,但他既不能放了他们必然聚啸成匪,也不能丢给段煨这是考验人性,当然更不可能全部杀了,所以得自己吸收。

    枪杆子里出政权,他既然想要改造大汉天下,本来也必须亲自掌控兵马。

    将帅之中,倒也未必各个都需要勇武过人,先前放出烟花那两手,也算是帮他建立了一点高深神秘的人设,但即使是高人,也不能躺着训练兵卒。

    面对老兵痞,他一个未曾练过兵的菜鸟,如何谨慎都不为,顶好能一路顺利到达长安后,再在老将的协助下完成整编和训练。

    但如今俘虏期诸多事宜,他却没办法了。

    这几日,他甚至都不能出去看看,就怕西洋镜被戳穿。

    阿音时常回来,总说一切顺利,显然是不想让他操心,但文若都住在城外军营里了。

    五万青壮,还有曾被他们欺压的十万百姓,纵使没有兵器,计划作得再周详,又怎会一点问题都不出。

    “哗啦啦哗啦啦”

    数余赤膊的青壮,浸泡在雒水之中,在工匠指挥下,用石板在水上搭建桥梁。

    “嘿咻、嘿咻”

    不远处,雒阳城墙上下,也有成百上千的青壮正在修葺,官道上每隔数步,就有青年三人一组,举着石杵在夯实道路。

    以前驯化俘虏的方式,最简单就是饿着,空饿上几天,人没有力气,自然就不会惹事,荀柔不准备如此。

    粮草尚且充裕,用不着虐待俘虏,但吃了饭,不能闲,闲生事端。

    最好能做点不费脑的重复重劳力,将吃下去的热量消耗掉,再锻炼一下协作,打散原本形成的小团体。

    波才带来的并州残民中有工匠,雒阳跑会来的百姓中,也有些手艺人,正好,邙山有石有土,可以就地取材。

    于是,基建计划就轰轰烈烈展开。

    修成什么样子不重要,重新训练出听从命令的思维逻辑,再将性格有问题的刺头挑出来才是重点。

    把人驯服住了,这一路往长安,也会安全些。

    计划没有问题,执行起来还是会有许多琐事,荀彧亲自往各处巡视,再回帐中处理细务,以及准备启程西行的各项事宜,待庶务稍减,这才趁隙,从袖中取出堂弟文章来。

    孔子“微言大义”,孟子荀子“借喻作比”,古之圣贤文章,向来要人悟的,荀柔这一篇文章却写得直白,全无文采修饰,字句简单,只识字蒙童大概都能读懂,荀彧却并未轻看,一字一句极其认真,一遍读完,忍不住放下文章,忍不住喟然长叹。

    晴空万里,一轮白日,竟全无一丝掩饰。

    中原大族,世卿世禄,把持中枢;学门士族,姻亲勾结,名传天下;耕读小族,偶得机缘,不过下吏;边地儒生,纵得查举,任于僻边。

    荀彧看着文中,将世家如何世代公卿,在天灾疫厉收并百姓田地,将平民逼作佃户,学门士族如何左右“民声”,垄断经文解释,以图己利,写得纤毫无隐,忍不住抬手揭开香炉顶盖,将纸张递于炉上。

    手一伸出,便察觉温度不对,荀彧愣了愣,这才想起,因为浓重香气会引发堂弟肺疾,他近来都只在夜间休息前燃一把艾草驱除虫蚁,许久不曾燃香。

    清秀的长眉紧蹙。

    他当然知道堂弟写得无错,甚至极好,那些旧年在颍川事,一件一件浮上心头。

    王佐之才、荀氏宝珠,荀家亦曾品评人物,当年旱灾之时,荀家也曾被农夫求过,送上田土、签下身契,这些事从百姓的角度去看,却是如此血肉淋漓。

    这真是一篇极好的文章,甚至太好了!

    他读来尚且心惊胆战,被那些俗儒所见,作为风浪之口的含光,仅凭这篇文章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含光,难道不知吗?

    荀彧抿了抿唇,心中答案清楚。

    堂弟自然知晓的,却还是写了。

    他将文章铺展在案上,沉思许久,展开一张白纸,提起笔来不能这样传扬出去,但就此荒废,也未免太可惜。

    外间传来些微喧哗,荀彧将文章一掩,唤来外间侍卫,听闻只是女营小事,也就不再过问。

    男女有别,堂弟一开始,便让阿音将营寨中女子单独设一处照管,倒也两厢方便。

    “锃”

    见血的刀归了鞘,荀襄瞪了一眼周围围观的众人,众人顿作鸟兽散去。

    荀襄回身,见貂蝉已在安慰被取笑的少女。

    她如今可知道叔父为何要将所有女子单列一营。

    从西凉兵卒欺辱下,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女子,却在这几日自尽而亡了十余人,或被父兄夫君寻上来却又被羞辱,或忍受不了营寨中的闲言碎语。

    若是任其各自寻找亲人,或者仅仅不专门保护,都会死去更多。

    她同情她们,却无法理解她们的脆弱,但叔父将这些女子交给她,想看的绝不是现在这样的局面。

    荀襄咬咬唇,缓步走上前。

    女子们畏惧的悄悄退后,却又不敢真的逃走。

    “从明日起,所有人卯时起来,随我操练!”荀襄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命令。

    叔父是对的,闲着生事,还是劳累了,什么都不必想。

    千里之外,长安数日禁闭宫室,少女眼泪早已干涸,望着光线幽暗的,分辨不出时辰的窗棂,木然的张开嘴,将一枚金篦,往咽喉塞去。

    【光熹二年,董卓孙女董氏入侍天子,后董卓见诛,董氏吞金而死,朝中议论,懿帝悯之,以贵人礼葬于渭水之滨。】

    第167章 矛盾与统一

    后宫女子死去,不过是卷过朝堂的一缕轻烟,若非其姓董,这件事甚至不会在士大夫口中提起。

    这是董姓氏族最后一个人。

    早在数日前,董卓死去的消息传到雒阳,就有人群冲入董氏几处府宅,将宅中董氏族子弟并老弱一并斫杀。董卓母亲年过九十,面对来势汹汹的人群,扶着拐杖逃到宅门,被围堵后哀求活命,终被一刀断首。

    董白之死,昭示着曾经如飞鸟一鸣冲天的董姓氏族,霎时云散烟消,只在历史的只字片语留下淡淡几笔,供后人闲话。

    刘辩淡淡叹息,宽容的让人将之以贵人礼葬在渭水之滨。

    群臣中或有亲友被董卓所害,心怀愤懑未消,一时争辩两句,很快被同僚劝阻天子是仁慈之君,董氏已族,小小女子无关大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