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6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60-180(第8/30页)

向朝廷,与这些诸侯,岂能一概而论。”荀彧微露不悦。

    “是我失言,失言。”荀柔连忙道歉。

    荀彧没与他继续纠缠,只点点头起身理顺衣摆,“营中还有事,你在家中好生修养。”

    “辛苦兄长。”

    “职责所在。”荀彧拱手长揖一礼,取了文稿告辞。

    荀柔伏在榻上,望向窗外日渐炽烈的太阳。

    虽然有些直接,但堂兄还是能明白吧。

    会如何选择?

    他的文稿,写得有些繁冗,不够精炼,但认真读下来的聪明人,一定能看到里面埋的深坑。

    矛盾。

    即使,只在“士”之间,名望世族,学阀名门,边郡望族,以及地位更低微的寻常读书士人之家,彼此之间,最深切、最直接的欲望理想,是有矛盾的。

    彼此之间,只有争斗,没有共赢,没有任何办法,能皆大欢喜。

    而之后,再增加农、工、商,这种冲突矛盾就会变得更加激烈。

    他虽然没有写出,但他相信,以堂兄的智慧,只要看明白这一部分,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剩下的,他还不能准确表述的部分的意思。

    赢家通吃,败者失去一切,一切利益的争执,就是如此直白、残酷、简单。

    从一开始,就必须做出选择。

    然后,拥有共同利益者就是朋友,就是可以团结的对象,而另一面,利益冲突者,没有任何情谊、没有任何妥协,就是敌人。

    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知道接下来该走的路。

    堂兄必须想明白这一点,也必须在他们到达长安前,想明白这一点。

    第166章 春信如风

    春暖熏风南来,野草随风,在荒芜的田野与空旷无人的村落中,肆意的扩张领地。

    人间消息却并不随风信飘散,反而由于动乱与四起的劫匪难以交通。

    但至少有两条是已知的,朝廷西迁长安,以及,董卓确实被太傅荀柔成功刺杀了。

    讨董联盟变成了一个笑话,诸侯尴尬的面面相觑,朝廷危机似乎解除了,可是要立即往长安拜见天子,称臣入奉吗?

    心里总有些不情不愿。

    未经朝廷,私自起兵,胆敢这样做的人,多少心中都有些想法,但到这一步,眼见危机解除,朝廷西迁,又该怎么办?

    直到某天清晨,大家发现刘岱已然悄悄不见踪影,剩下的人瞬间恍然大悟,几天就走了干净,只剩下本地陈留太守张邈与盟主袁绍。

    至于袁氏另一位,先前往扬州购粮募兵,也不知得到消息没有,但大概是不会回来了。

    张邈为郡中春耕耽误,各县巡视去,酸枣联盟行营,于是只剩下盟主车骑将军领冀州牧袁绍。对着空荡荡的营寨发了几天呆,袁绍也待不下去,与手下谋士将领商议,终于急急往冀州最靠南面的魏郡去。

    虽然前任州牧“自愿”将印送给他,但各郡太守或有不服,再加上如今盗匪横行,无论如何,先要稳住基业,春耕耽误,还要主持补种,还要剿一剿山匪,能收多少粮食就得多少,不能完全荒废,否则他再家大业大,也养不起手下兵马。

    “嘭!”

    夜深无人时,袁绍到底忍不住拍案,他如何也想不通,整日病恹恹,看上去瘦怯胆小的荀含光,竟然轻易将董卓刺死了。

    费心费力四下联络说服,好不容易建起来的联盟,却成了笑话,还不如当初就留在京中,与荀含光合谋诛杀董卓算了。

    说起来,曹孟德也曾行刺董卓,却是不能除患……待他募兵归来再见,可要好生嘲讽一番。

    “看来是奉孝赌输了。”

    酒壶捧起,清澈酒液倒入盏中。

    芳草遍地,落英缤纷,纵使近来诸事不顺,曹操眼见如此春景,心中郁闷也是一舒。

    他执起酒盏,仰首一饮,微醺之间顿时心意飘荡,“好酒!”

    “是好酒。”郭嘉亦一饮倾盏,大大咧咧的用袖口一抹唇边水迹,“文若既然不来,想是念着含光心意,西去长安了,可惜得此佳酿不能与之同饮。”

    曹操长叹一声。

    他比郭嘉还要可惜。

    以郭嘉先前分析,荀彧对他颇有赞许之意,若不是那时消息,大概就要投到他帐下。不提对方年少就有“王佐”之名,就以先前相见,其才智气韵,早就令他倾心,若能得之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可惜,对方去了雒阳,却不见东归,大概是入朝了。

    想到荀文若,自然而然令他想起了荀家另一个让他惊才绝艳的青年,却就更令人惋惜。

    他又倒了一盏,又叹了一声,“含光,酒量一向不佳。”

    郭嘉洒然一笑,“这一盏,就够他醉了。”

    曹操起身,将酒浇入土地。

    郭嘉亦随起身,与他并肩而立,“翌日,若是祭嘉,明公却不得只这般小气,不够一坛酒,嘉且不依。”

    “奉孝何处此不祥之言。”曹操顿时心肝一颤,“可是身体又有不适?”

    曹氏、夏侯氏两家加起来,就找不出一个文化人,郭嘉算是他起义以来,帐下第一个谋士。

    “生死乃是寻常事,明公何必如此,最终不过尘归尘,土归土啊,这一句似乎也是含光从前说的。他既去刺杀董卓,也早将生死看淡。”郭嘉摆摆手。

    幼年同伴这次行为,实令他无言,仰首苍天,竟生出生命无常之念。

    曹操一时无话,他自己也曾尝试刺杀董卓,却无功而返,实在不知荀柔是如何做成,“荀氏忠义。”

    “文若既去长安,我等日后,倒也不必再担心家小了。”郭嘉笑道。

    “也是。”曹操点点头,迎着吹面不寒的暖风,胸怀开敞,“丹阳精锐,名不虚传,以此五千精兵,定能荡平天下”

    远处,夏侯惇领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兵卒,从芳草缓坡疾驰而来。

    见礼过后,兵卒双手捧上一封帛书。

    曹操打开,草草扫过,顿时神色一喜,“含光未死?文若请我前去相助?”

    “正是。”兵卒不是寻常兵卒,乃是荀家宾客,闻此连连点头,接着又连忙磕了一个,“主公道雒阳只有段煨将军稍许兵马,雒阳还有许多粮草兵械,担忧西行一路白波匪寇袭扰,想请将军护送一程,还望将军答应!”

    “当啷!”这是瞬间因惊喜而呆若木鸡的郭某人,失手掉落了手中酒盏。

    曹操回头一望,眼中亦是闪闪的笑意,回过身将人扶起来,“壮士一路辛苦,某即刻收拾营寨,明日寅时造饭,卯时便拔寨启程。”

    被郭嘉称赞看淡生死的荀某人,此时正在自己给自己扎针。

    三寸长的银针,又细又软,技巧不足,再加上病来皮松肉少,得下死力气,一针扎准穴位,还得捻一捻,可以说十分酸爽。

    俘虏营中各种病患,华佗恰巧遇到一个疑难杂症,兴趣上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