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吉祥如意》 150-160(第17/23页)



    之后是张家人的车马轿子等等,原路返回颐园。

    东西两府早在国公爷去世时就分了家,各家门,自家户。不过,

    老祖宗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体己,比如米芾的真迹,还有那对西周双耳青铜杯,已经放在墓穴里成了陪葬品,其他的东西,都是要在葬礼之后分明白的。

    松鹤堂,芙蓉拿出了老祖宗的遗嘱,说道:“这封遗嘱是是老祖宗三年前第一小中风康复之后,趁着头脑清醒时口述的,由如意代笔,我、来寿家的,还有王嬷嬷在场,都在遗嘱下有签字画押。遗嘱的印章,是老祖宗亲自盖上去的。”

    芙蓉宣读了遗嘱:

    所有首饰钗环,银子和金子,皆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已经出嫁的孙女,张德华、张言华和张容华。

    所有的衣服,分给在颐园伺候的丫鬟婆子。

    其余的东西,比如古董字画之类,皆一分二,由东西两府平分。

    遗嘱说的很清楚了,芙蓉最后补充道:“张家三位小姐,二小姐已经过世,也没有后代,她的那份就交给周夫人。三小姐已经在皇姑寺出家,她的那份我会和王嬷嬷,来寿家的一起去交给皇姑寺交给她。不知各位有何议?”

    西府的人都没有表示,东府周夫人哽咽道:“我女儿都走了,我要这些钱没有用,我愿意把这一份都拿出来,交给在皇姑寺的三姑娘,她拿着这些钱积善行德,积福报,希望我女儿来世少吃些苦,就足够了。”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唉,芙蓉点点头:“行,我们会把二姑娘那份转交给三姑娘。各位,还有什么不明了之事?”

    其实两个侯爷对遗嘱都不满。

    东府侯爷觉得,他是张家宗子,出殡的时候是他摔盆啊,当然是东府独得老祖宗一切了!分什么分!

    西府侯爷觉得,颐园在修缮的时候,西府出了一半的钱!可是老祖宗一走,颐园就完全属于东府了——因为老祖宗是东府供养。

    老祖宗应该在遗嘱里头把颐园分成两半,东西两府平分才是啊。

    两个侯爷都觉得自己吃亏了,可是老祖宗遗嘱在前,都不好说出口,都在沉默。

    芙蓉说道:“既然都没有异议,那我们就按照刚说的话去办。还有最后一件事,我需和东西两府当家人商议。”

    芙蓉顿了顿,说道:“太后娘娘下了口谕,命我在老祖宗七七之后回宫,在太后身边当女官。”

    张家人都以为芙蓉会在翠微山祭屋里荣养,没想到张太后要召她回宫!

    众人顿时对芙蓉肃然起敬,将来张家还用得上芙蓉。

    在一旁默默侍立的如意心中大惊:芙蓉姐姐都四十五岁了……难道一辈子都要为张家效力啊!何时是个头呢?

    芙蓉说道:“老祖宗的葬礼太过简薄了,但国难当头,只能如此。老祖宗生前是个大慈大悲之人,乐善好施,遇到贫苦之人,舍钱舍米,自不必说。”

    张家人纷纷附和哀叹道:“正是!老祖宗是个大善人,见不得别人受苦。”

    芙蓉等的就是这些话,说道:“老祖宗对别人尚且如此,对颐园伺候的家奴们更是关怀备至,每年年底,颐园服侍的人都是双倍月钱,夏天有降暑补贴,冬天有炭补。”

    一旁如意心道:这个……这个是分明是王嬷嬷定的规矩……芙蓉姐姐把这些算在老祖宗头上是要做什么?

    芙蓉说道:“老祖宗对服侍的人好,服侍的人也都尽职尽责当差,回报老祖宗的恩惠。老祖宗自打从宫里搬到颐园,就一身的病,这么多人精心伺候着,不知道多少次把老祖宗从地府门口抢过来,都希望老祖宗长寿。”

    “可惜,人的寿数自有天有定,老祖宗还是走了。老祖宗走的这二十一天来,颐园的人操持着葬礼各项事务,还要伺候亲戚们和外头吊唁人的茶饭,这么多事情,忙而不乱,体面的将老祖宗送走。”

    “他们的付出,我都看在眼里,所以,我在进宫之前,还要为老祖宗做最后一件事。”

    听到这里,如意隐隐猜到了芙蓉说这一席话的原因,难道……

    果然,芙蓉说道:“颐园服侍的家奴一共一百八十六人,来自东西两府,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确认可靠才会选入颐园当差。他们共同服侍了老祖宗十年,又一起送走了老祖宗,可谓是劳苦功高,老祖宗生前是个大善人,对陌生人都舍钱舍米,何况是对身边伺候的人呢?”

    “我想着,老祖宗走的时候太匆忙,来不及说出如何安置颐园这些家奴。但是,以我对老祖宗的了解,定是会大发慈悲,放了颐园家奴,这些人,要走要留,悉听尊便。”

    老祖宗是被侯爷气死的,两个侯爷,一个心狠手辣,一个好色昏聩,都是不是好东西。芙蓉一想到颐园那么多好颜色的丫鬟,一个个青春年少,花朵似的,她进宫服侍太后之后,鞭长莫及,就再也罩不住这些姑娘们了——尤其是如意,在东府老爷那里是“留了名”的,这个老色鬼肯定不会放如意。

    自从那年帮红霞脱身之后,如意每年都送芙蓉两包进上的蒙顶甘露茶,芙蓉既喝了她的茶,就不会白喝的,想法子放了颐园的家奴,给如意这样的姑娘一条生路。

    芙蓉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张家当家人还能说什么呢?

    芙蓉要进宫当女官,陪伴张太后,张家将来还要指望芙蓉呢,不得听人家的话?

    何况芙蓉早就在话里设了个套,老祖宗是个大善人,不同意都不行。不同意就是阻止老祖宗行善、就是逆了老祖宗的意思、就是不孝。

    何况,一个萝卜一个坑。如今东西两府都不缺使唤的人,别人不可能把差事拱手让人。

    这一百八十六人回到各自府里,该如何安置他们?白养着他们,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张吃白饭的嘴,这又是个大问题,所以东府两府当家人都同意了,让颐园家奴自己选择。

    选择出府的不用给赎身银子,随身的东西都可以带出去,出去多念着老祖宗的好,记住是老祖宗的恩典即可。

    颐园,因老祖宗颐养天年而聚,也因老祖宗驾鹤西去而散。

    第158章 第一百五十八回:宴席散各自有归处,接孩子邻居又团圆

    第一百五十八回:宴席散各自有归处, 接孩子邻居又团圆

    紫云轩,如意在这里发放最后一个月的月钱,如有选择出府的, 连同放奴文书和身契一起给了。

    如意管着颐园除松鹤堂和大厨房以外的所有人,一共一百二十五人, 大部分都选择了离开。

    比如管着洒扫的辛婆子带着儿子辛丑走了,如意的好帮手秋葵也走了——后来,如意才知道秋葵嫁给了辛丑,一家人在花鸟市盘了个铺子, 做着侍弄花草的买卖, 小富即安。

    秋葵和辛丑如何看对眼、什么时候看对眼的?如意完全不知!

    如意感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彼此都是对方人生的匆匆过客, 人家小两口有自己的故事。

    当然还有蝉妈妈,如意和她在承恩阁相伴了十年,就像母女似的, 如意不放心蝉妈妈独自一人在外头生活,要蝉妈妈跟她一起出府居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