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汉穿):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卫长公主(汉穿)》 50-60(第6/32页)



    刘瑶脱口而出,“三年!”

    东方朔目欣慰,赞同道:“阿瑶说的没错。”

    他回去就给陛下上书。

    与东方朔分开前,刘瑶再次表达了对东方朔的期待,“东方大姨父,你可要再加把劲,别等到我的公主府建好了,九卿还爬不到。”

    东方朔转眸想了想,打趣道:“阿瑶,我觉得,你现在与其鞭策我,不如哄哄陛下,让他给我一个九卿之位,说不定可能性要高些。”

    “东方朔!”刘瑶听得眼皮直跳,心想东方朔这些年脸皮倒是越发厚了,她板着脸,郑重道:“你就死了这条心,我是不会给你走后门的。还有……哄小孩子,是要天打雷劈的。”

    东方朔:……

    ……

    十二月初,大汉第一届科举考试在春秋学宫举行,主父偃、东方朔主持监考,中间,期间出了些许差错,明经试题有泄漏嫌疑,所以主父偃、东方朔按照之前的商议,启用了备用试卷,刘彻听说后,大力嘉奖了两人,赏赐了酒肉。

    主父偃连连推辞:“此乃东方朔的想法。”

    东方朔解释道:“这是微臣与长公主聊天时,长公主随口之言。”

    主父偃当即道:“长公主真是如陛下一般聪慧,微臣不及。”

    东方朔斜眼瞅了他一眼,眼神写着“马屁精”三个字。

    主父偃装作没看到。

    刘彻哈哈大笑,“孩童偶有妙言,有的聪慧孩子才能更是超过大人,但也要大人能听进去,事情是你们做的,这些酒肉就属于你们。”

    东方朔:“陛下说得对!”

    刘彻又笑了一阵,看了看他们呈上来的考生试卷,规整洁白的试卷上,字迹或自己秀美、或飘逸飞舞、或端正……看着上面的字,仿佛见到考生本人一般,他能想象出这些来考试的读书人,有的严肃、有的腼腆、有的雄武、有些散漫……

    刘彻心情越发愉悦,决定再给卫少儿赏赐千金,若是没有她,他现在恐怕还要费劲看竹简。

    都是同样的字,竹简的阅读速度无法与纸卷相比。

    十二月中旬,科举考试结果出来,一共录取了十五人。

    二十日,这十五名录取者穿着宫中赏赐的衣饰,在三公九卿的注视下,向刘彻行礼,然后进行最后一关考试。

    再来之前,负责考试的官吏已经告诉他们,不必紧张,他们的功名与赏银都不会缺,这次考试只是为了在陛下面前展现才华,确定最后名次……

    众考生:……

    就是这样他们才紧张的,他们苦学半生,不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大殿中,身着金线绣龙的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腰悬白玉佩剑的刘彻面色严肃地端坐在龙椅上,看着场中一些神情激动,脸色涨红的考生,面上淡定,心中却受用,要不然今日也不用折腾出这般重大的场面。

    刘瑶带着人悄咪咪站在后殿门口偷瞄,看着满殿的人,心有戚戚焉拍了拍胸脯。

    看着有些吓人。

    第一次举行科举考试,各方面还都在磨合,比较随意,不过这次气势、场面上到时给足了,让刘彻还有考生过足了瘾。

    这次殿试则是在偏殿进行,刘彻命丞相薛泽监考,他则是与众朝臣继续商议朝政,等到朝政议完,偏殿的考试距离结束还有一个多时辰,他就带着三公九卿在场中巡逻。

    让刘瑶看的直摇头,没看到一些胆子小的考生手抖的都写不出字了,阿父还乐此不疲。

    不知道的,还以为手抖的考生被冻的呢。

    说起来,昨日还下了大雪,幸亏殿内火盆够多,木炭也添的足,所以手抖的问题可不能推给天气。

    等这次结束,她劝阿父,以后考试的时间调整一下,春秋两个季节,哪个都比数九寒天的现在好,那时候穿衣服也好看。

    这次殿试来自齐国的程陶成为头名,被称为“魁甲”,第二名是来自淮南国的雷兴,第三名是来自燕国的刘善,此人身份有些不简单,他乃是宗室子弟,是燕王弟弟的儿子。

    刘彻看到一表人才的刘善,那是越看越喜欢。

    他之前下达诏令时,没想过这次会有一个宗室子弟能出头,刘善有今日这成绩,代表他们刘氏皇室的潜力很大,可不是一群只会享福的蠢货。

    刘彻在众朝臣的见证下,当面给三人授官,魁首程陶拜为谒者,二名雷兴、三名刘善则是授为郎中,还有赐金、赐宅。

    听得东方朔都有些咋舌,他当年来找陛下时,陛下可没有这般贴心,况且他觉得此次考试内容不难,若是他来,“魁甲”唾手可得。

    要不下一次试试?

    一套流程走完之后,君臣和乐,就在刘彻开口打算再勉励这些殿试的考生时,就见刚刚还被他夸奖的第三名刘善出列,一下子跪在刘彻面前,大呼道:“请陛下为微臣和臣的母亲做主啊!”

    “!”刘彻眼皮一跳。

    为什么要在他如此高兴的日子里捣乱。

    对了,这个捣乱者还是他选出来的。

    众臣瞪大眼睛,目光灼灼地看着刘善。

    这个刘善也算是燕王的堂弟吧,这次来到长安,难不成是要弹劾燕王?

    刘瑶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没想到今日还能看到这种内容。

    大汉首次科举实验,再加上有人当堂告御状,日后话题不会缺了。

    既然情况都这样了,刘瑶也不藏着了,蹑手蹑脚地猫到刘彻身边,近距离看戏。

    刘瑶声音虽然稚嫩,语气却坚定,“你放心,阿父公正英明,你有什么话直说,不用客气!”

    众臣看到刘瑶也出来凑热闹,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阿瑶!”刘彻扶额无奈地看着她。

    心想自己是不是太宠她了,进大殿,朗卫居然都不拦。

    刘瑶小脸无辜,“阿父,难道我说错了吗?”

    刘善也紧张地看向刘彻。

    刘彻心累,“没错!”

    刘瑶闻言,向跪着的第三名眨了眨眼,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你要相信阿父!”

    听到这话,刘善再次伏地叩拜,悲声颤抖,“陛下!求你救救我的母亲……”

    事情倒不复杂。

    刘彻有个哥哥,名刘定国,是燕国的王。

    这家伙臭名昭著,无恶不作,不是人的事情几乎都做了,尤其喜好淫……乱,他先是将自己父亲的小妾霸占,还生了儿子,这事在燕国不少人知道。

    接着又厚颜无耻地将弟弟的妻子抢了,占为己有,此女便是刘善的母亲,刘善的父亲懦弱,不敢与刘定国对抗,刘善数次想要夺回母亲,被刘定国殴打,刘善也曾经长安想向长安求救,谁知道信件被人截下,他也差点被刘定国害死,这次也是在燕国国相的帮助下,才能参加此次科举。

    至于燕国国相为何愿意相帮,因为他的妻女也是受害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