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长公主(汉穿):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卫长公主(汉穿)》 50-60(第5/32页)

小家伙不明白阿姐要什么。

    不过阿姐要的东西肯定很好,她信阿姐。

    刘彻负手而立,看着面前一双女儿,无奈道:“你们怎么什么都想要。阿瑶,这是学宫,住的又不舒服。”

    刘瑶噘嘴,“阿父偏心。学宫不给,我的公主府什么时候给我?”

    “阿父真坏!”刘珏点头表示赞同。

    “……”刘彻嘴角微抽,俯身捏了捏刘瑶的软腮,笑问道:“你才多大,就想着出宫。还有你,才学会跑。就想着飞,翅膀长硬没有,别什么都学阿瑶,懂吗?”

    刘珏冲他吐了吐舌头。

    刘瑶拍掉他的手,振振有词道:“阿父,宫里人太多了,住不下那么多人,我去宫外住,是孝顺。”

    主要是随着她长大,一些烦人的规矩就要讲究起来,她不喜欢。

    刘彻笑了笑,“自然这样,朕告诉你,你平时乖乖地待在宫里,就是对朕最大的孝顺。”

    刘瑶见状,眼珠子转了转,拉了拉他的衣服,“阿父,我的公主府呢?”

    她不信磨不来一个单独的房产。

    刘珏歪头,同样奶声奶气质问:“阿父,阿姐的公主府呢?”

    刘彻纳闷:“别人都不喜欢往宫外跑。你小小年纪就想着出宫,让子夫知道该伤心了,你忍心?”

    刘瑶大眼睛斜觑道:“阿父,你是盖不起?还是舍不得?盖不了,我自己盖?”

    她有自己的汤沐邑,还有太皇太后的两成遗产,盖个公主府绰绰有余。

    “……你啊!”刘彻无奈,俯身屈指弹了刘瑶小脑门一下,“别催了,朕知道了,今日就不应该带你出来。 ”

    阿瑶的公主府虽然现在建早了点,既然孩子想要,那就让人建吧。

    刘瑶一听,满意笑了,抱住自家阿父的大腿,不吝夸奖,“阿父英明!”

    然后看向刘珏,“阿珏,以后咱们出宫,阿父就管不着咱们了。”

    刘珏用力点了点头,提醒道;“还有妹妹和黑黑。”

    刘彻:……

    总觉得在阿珏心里,他的小女儿与刘小黑地位相当。

    一行人走到前院时,刘瑶看着光秃秃的门楼,好奇道:“阿父,学宫的名字叫什么?”

    对于学宫,她知道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那可是举世闻名。

    刘彻望着门楼上雕刻的字,淡淡道:“春秋学宫。”

    牌匾已经让工宫做了,由他亲笔题字,过两日就挂上。

    刘瑶点了点头,算是记下了,学着他一样望着门楼,“阿父,我能来这个学宫玩吗?”

    “你在这里确定能听懂?”刘彻调侃道,“你若是学问够好,日后别说来玩,当个夫子授学也没问题。”

    刘瑶斜了他一眼,“那阿狙、东方筠、霍去病他们呢?”

    阿狙是勋贵之后,东方筠是官员之子,她是想问一下这个学宫有什么入学要求。

    刘彻闻言,蹙眉思索片刻,“他们啊……”

    见他为难,刘瑶了解,看来阿父还是想要高标准的。

    刘瑶打算以身作则,拍着胸脯道:“阿父,你放心,日后我想进春秋学宫,也会参加朝廷的考试,不会让你为难。”

    刘彻愣了一下,福至心灵,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阿瑶说的没错,想要入学宫,考试即可,以实力见真章。”

    虽然他打算大力推行科举考试,但是不代表就抛弃察举制,“举孝廉”与其并不冲突,只要是人才,无论从哪一条路来的,他都喜欢。

    但是学宫这边,他想提高一下标准。

    ……

    七月,各郡国应试结果出来,一共选出了一百五十六人个。

    十月,除了赶路途中出意外或者出事故伤亡的人,全国应试者一百四十五人汇集长安。

    虽说这么多人,对于长安几十万来说,也就是一滴水的容量,况且每次陛下发布选贤令,至少会有千人赶往长安,所以长安百姓一点也不觉得惊讶。

    朝中的大臣纷纷观望,他们知道陛下这次在实验新的选士方法。

    对于这,主父偃、张汤等出身普通的官员自是万分支持。

    他们早年为了求学、出人头地,受尽了苦头。即使有了真才实学,可没有门路,也是半生做了无用功,尤其主父偃,他早些年因为家室和性格原因,被许多人针对、嘲讽,更加理解寒门子弟求学谋出路的艰难。

    有了科举,寒门子弟好歹还有一个出路,若是没有出路,寒门子弟只能等,或者放下身段和尊严,学会讨好、依附贵族或者权臣,否则就只能等朝廷什么时候再下求贤令,守候机会,自然这个机会他们也要与那些有门路、有背景的权贵子弟争抢。

    刘彻见主父偃如此热心,就将命他当主考官,刘瑶听说后,去找刘彻,让他添上东方朔,表示两位主考官才能更好监督。

    大汉朝第一次科举,这么重大的事情,日后青史肯定留名。

    东方大姨父!她为了他的前途真是操碎了心。

    东方朔嘴角抽搐地看着如同小大人叹气的刘瑶,“哦,那我谢谢阿瑶了!”

    刘瑶恨铁不成钢道:“你看看主父偃,你们名字还差不多,怎么前程差这么多,长安人都知道你聪明,可是阿父想要人干活时,就想不到你。东方大姨夫!”

    她两手掐腰,郑重其事地站在他面前,语重心长道:“你要反思!”

    反思?

    东方朔无语地看着她,反手指了指自己,“阿瑶。咱们要就事论事,‘主父偃’、‘东方朔’,没有一个字相同的。”

    刘瑶小手捏着下巴,敷衍道:“念起来都一样。”

    东方朔:……

    念起来也不一样。

    他发现,阿瑶年纪虽小,但是人与陛下一模一样的固执。

    刘瑶:“东方大姨父,我说的是真的,你要严肃对待这次考试,防止有人捣乱、舞弊。”

    东方朔点头:“这个我知道,我与主父偃商量过了,想了好多防止作弊的法子。”

    毕竟陛下要考的东西很多,持续时间也长,而且人数众多。

    刘瑶出主意,“你们可以多设计几套试题,若是泄露了,就采用其他试题……”

    东方朔挑了挑眉,眸光精亮,诧异地看着面前滔滔不绝的小女孩。

    看着她说的如此上头,东方朔想起陛下与他们说的事情,试探道:“阿瑶,陛下与我们商议过,若是科举考试能行,打算每年都举行。”

    “每年?”刘瑶愣了一下,反问道:“阿父需要那么多人才?有那么多钱可以折腾吗?”

    东方朔微微点头。

    他也觉得陛下太贪心,两年一次或者三四年一次就行,主要是持续不断,成为大汉的主要选才门路,这样对大汉、对百姓都好。

    东方朔含笑问道:“阿瑶觉得几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