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十福晋: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清穿十福晋》 50-60(第7/18页)

   “老十,出来这一路兵部的差事,你能理清楚多少。”康熙没想到自己最花心思养大的两个儿子,现在能相争到几乎混蛋的份上。

    送奏折的侍卫被扣下,没能及时把奏折送到御前的事,康熙已经审过一轮。

    送奏折的侍卫和拦侍卫的兵部守卫都各有各的说法,说起来也各有各的道理。两边都一口咬定是对方没按规矩来,胤禔更是梗着脖子喊冤,是太子爷故意给他下了套,把康熙气了个够呛。

    这事一时半会儿掰扯不清楚,后半程的护卫和部署却不能再全交给胤禔负责。自己身边还有侍卫处守着轮不到兵部插手,但南巡随驾这么多人,康熙已经不放心自己这个大儿子了。

    “回皇阿玛的话,儿子沿途只负责步军营和护军营里一部分事务,顶多……”胤俄这个时候不敢乱说,又想了片刻才继续回道:“顶多四五成。”

    “够了,具体事务有马尔汉负责,从今天起兵部的大小事情由你和诚郡王看着。”康熙抬手指了指侧殿,“老三和兵部的人在那边,你先过去把该交接的处理好。”

    “儿臣遵命。”胤俄后背已经惊出一身汗,心也砰砰跳得厉害,面上却不敢显露半分。

    诚郡王一向跟太子走得更近,现在把老大的差事分给自己和他,这就说明皇阿玛心里还是更偏袒太子。

    康熙让胤俄现在就过去,胤俄自然不敢耽误。但身边还有个禾嘉,他不敢起身又磕了个头,“皇阿玛,那博尔济吉特氏是不是可以先回去了。”

    “她留下,朕有话要问。”康熙看着跪在底下连半边肩膀都要挡在禾嘉前头,一副不值钱样儿的儿子,甚至都觉得有些好笑,“你放心,朕不吃人。”

    话都这么说了,胤俄再不放心也只能起身去了侧殿,留下禾嘉第一次单独面对康熙。

    “听说你在盛京有自己的买卖,做得还不错。连盛京将军和六部的官员,都知道跟着大格格做生意只赚不赔,是不是有这么个说法。”

    对于温僖贵妃看中的这个儿媳妇,康熙自然查得比旁人更加仔细。

    尤其胤俄成亲以后这小半年整个人跟前几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这里面要说没有禾嘉的功劳康熙不信。

    既有了这么个有本事的福晋,康熙用胤俄的时候就得小心再小心,别好不容易才放心儿子不会被钮祜禄家拐跑,又添了对阿霸垓部的忌惮。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的额娘早年间去世,阿玛续娶了福晋。儿臣留在阿霸垓部身份多少尴尬,所以才主动搬去了盛京城里的郡王府。”

    对于康熙会去查自己的过往,禾嘉早有准备。这会儿虽然紧张得连声音都在颤抖,但回话还算流畅。她这样的反应看在康熙眼里也很合情理,真要是一点紧张都没有他才更要怀疑了。

    “阿霸垓部离盛京还是远,想要买卖东西都很难,从关内出去的商人不光部落信不过,儿臣也不信。想来想去都是买卖不如自己做,赚了赔了总比外人骗去了强。”

    “你这话倒也不是哄朕的虚话。”这话说得坦荡直白,康熙闻言也点头赞同,“今天你跟老十出去玩儿,是你提的还是老十提的。”

    康熙看得出来禾嘉的心是野的,像草原上的鹰即便被驯服了,若是还有机会她还是会选择翱翔天际。

    当初自己派人去盛京打探消息的时候,盛京城就已经有了阿霸垓部的大格格不打算嫁人要招赘的传言,若不是一道圣旨让她成了老十的福晋,这会儿她恐怕在盛京都要只手遮天了。

    “儿臣不敢欺瞒皇阿玛,是儿臣不愿错过这次随驾出行的机会,想要去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才让阿哥陪我出去玩儿的。”

    “喜欢玩儿?”

    “儿臣有个汉学的师傅,儿臣读书的时候老师跟我说过,光读书不行还得多出去看,看得多了书上的字才活了。要不然读得再多也是无灵气。”

    说得越多,禾嘉就越适应,紧张还是紧张,连垂在身侧的手指都隐约有些发麻。但脑子已经快速清醒过来。她知道康熙这是不放心自己,怕自己是个心大会挑唆胤俄争权夺势的人。

    自己不能硬凹自己是云淡风轻的人设,就算说了康熙也一定不会信。就只能往纯粹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路子上靠,应该更靠谱些。

    果然康熙听了这话紧皱的眉头又舒展了一点点儿,“你阿玛给你找的汉学师傅,文气太重了。不过你不用考科举,学些高山流水倒也合适。”

    “儿臣读书是为了不让关内来的商人骗我,文气不文气的也就不那么要紧了。”禾嘉得坐实自己在康熙心里的印象,就只能真心实意实话实说,只不过不把话给说全罢了。

    这话说得有点糙,要是被前朝那些大学士们听到,说不得就要说十福晋有辱斯文。但康熙却觉得这话在理儿,好不好的得用得上才是真的好,用不上的说得再说也是无用。

    这样一个实用至上的儿媳妇,康熙几乎能猜得到胤俄成亲后为什么会转变。他不变他就该跟不上自己的福晋了,一年两年也许还好,时间再长些,这夫妻二人就该连话都说不到一块儿去。

    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反而放心了大半。越看重实在利益的人其实越难去妄想得不到的东西,胤俄和禾嘉的出身就注定了胤俄要是起了不该起的野心,回报十有八九是不成正比的。

    “话说得不错,人也是个聪明的。”康熙盘问一溜下来终于愿意给禾嘉定调,“但要记住,你是胤俄的福晋,从今往后凡事得以他为先,别越界别逾矩方能长久。”

    “是,谢皇阿玛点拨,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这话本该成了亲之后由当婆婆的来说,可惜温僖贵妃不在了宫里没人能在禾嘉跟前摆婆婆的款儿,康熙才不能不亲自上阵。

    这边禾嘉被康熙事无巨细地问,另一边侧殿里的胤俄也不轻松。侧殿里除了兵部尚书马尔汉和诚郡王,还有今年才十三岁的胤祥也在。

    “三哥,十三这是?”交接的事具体有各自的主簿和主事负责记下,胤俄几人坐在一旁听明白看明白就行了,倒是坐在一旁生瓜蛋子似的十三,更惹人眼。

    胤祉这两年都在带着国子监和翰林院的人修书,这差事悠闲又清贵,眼下看着不起眼等真出了结果,自己在文人里的地位也就稳了。

    现在突然让他来掺和兵部的事,干得好老大记恨干得不好皇阿玛怪罪,简直里外不是人尽受夹板气。所以这会儿见了胤俄就跟见了亲兄弟一样,毕竟多一个人一起遭罪就比自己一个人强。

    “皇阿玛的意思,让十三跟着你,沿途有什么他能接的差事就让他去办,不用怕他年纪小。”

    诚郡王在康熙跟前还算得宠,尤其是近几年直郡王跟太子针锋相对,四贝勒胤禛入了户部又整天扒拉那点银子脸比阎王还难看,也就诚郡王文武兼备又不起幺蛾子,康熙事事都要把他带在身边。

    胤祥今年十三岁,从去年起窜了些个子比胤俄也就矮半个头了。

    他额娘章佳氏前两年领了妃位的份例却一直没正式册封,今年过完年身体就很差了一直在病着,这次跟着圣驾出来算是康熙给他的恩典,把这小儿子带在身边,好让宫里宫外的人看着,别欺负了他去。

    当年贵妃走的时候胤俄也就这么大,也许是感同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