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40-150(第14/31页)



    纪元也是砸了人力物力,终于把一百亩的二号一代成功全部授粉。

    就等着看五月的收获。

    与此同时,一号二代,以及三号一代等等,全都陆陆续续种下去。

    接下来一次种植十亩到五十亩,全部都要精细化管理。

    要不是宁安州不缺税费,还真支撑不起来这样大的花销。

    这事当地百姓也是知道的,甚至周围的官员,乃至武新府,滇州府两个知府,全都略有耳闻。

    不过都没讲什么。

    培育良种,本就是本地官员该做的。

    如果纪元真的弄出来这种好东西,他也不会藏着掖着。

    看橡胶作坊就知道了。

    纪元一边操心田地的事,一边在安排橡胶作坊的选址。

    主要在武新府附近,预计建造五个。

    滇州城附近,竟然同样是五个。

    不过武新城的陈知府倒是没说什么。

    大家都知道,便是多了个十个作坊,对整个天齐国的橡胶需求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

    只是纪元的要求也太多了。

    想要开橡胶作坊,就要修路,道路四通八达的才好。

    还要确定两件事,一个是本地不能放弃耕田,另一个是砍多少树,就要加倍种多少树。

    这三个要求其实都很合理。

    普通百姓都明白怎么回事。

    道路好,那才能把货物运出去。

    不能放弃耕田,是怕大家不种粮食了,专门靠次牟取暴利。

    砍多少树,就种多少树,则是要有一个持续的发展。

    这些道理都没错。

    问题就在于,商人逐利。

    有时候不是他们蠢,是他们太重利益。

    所以这些要求,必须明文规定。

    好在滇州府本就靠山吃山,本地人也有休林的习惯。

    就是一段时间不能砍树,不能捕猎,好让本地休养生息。

    但这些只是一条条规矩的开始而已。

    后面要求橡胶的品质,还要求橡胶的价格不能挤压其他人等等。

    总之,一切都有条例。

    这让陈知府他们不由得认为,纪元是不是早就准备好了。

    滇州府内部开始建造橡胶作坊,也让天齐国各地来的商人松口气。

    橡胶在外面实在是太火,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用上。

    不说其他的,单说染布来用,颜色不容易掉,还鲜艳好看,就足够让大家抢疯了。

    可惜橡胶的产量太低。

    各地其实都再想办法。

    还好,滇州府这边已经在提高产量。

    只是再加十个作坊那也不够用啊。

    纪元的信件,已经随着本地两位知府的文书送到京城。

    但这文书,先到了李首辅手中。

    让李首辅递上去。

    宁安州到京城,最快也要四个月。

    三月份信件发过去,七八月才能收到。

    等结果再送过来,肯定要十二月底,甚至明年了。

    橡胶迟早要走向各地。

    纪元的好友们,却先大家一步拿到橡胶的制作法。

    白和尚也好,董康武营他们也好,哪个都是聪明人。

    相信他们先一步拿到橡胶制法,肯定能发挥其作用。

    等这些事情忙完,纪元卖画的钱也到手了。

    董家还通过纪元的提示,找到画假画的小贼。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个小贼模仿技艺高超,所以只是被董家邀请做客赏画,便能模仿个七七八八。

    这人自然被扭送到官府,让不少买画的人家都丢了脸。

    而这人还张狂的很,说自己假以时日,肯定会超过青堂。

    陈知府跟董家,还以为纪元会不高兴,但纪元并未多说,只讲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他并不想参与。

    这自然也有藏马甲的意思。

    陈知府暗地还跟董家说。

    纪状元也太低调了。

    若他是青堂,那恨不得满天下宣传啊。

    可再想想纪元身上的光环,似乎明白他低调的原因。

    低调的纪元拿着五千两银票,直接去了大夫家中。

    银票递给大夫之后,照常道:“若有名贵药材,还从这里面出。”

    大夫欲言又止,说了实话:“程小姐,多半已经知道了。”

    程大人这次病重,所需的药材一样比一样难寻。

    程亦珊自然看出什么。

    纪元直接道:“总不能不吃药吧。”

    程亦珊在外面听着,手里拿着的是她下个月的俸禄。

    当然不是全部的,她还留了一部分准备家用,这些钱用来买药。

    说实际的,她前十六年的人生里,没有为银钱烦恼过。

    似乎十六之后,事情急转直下。

    如今十八的她,好像总为这些事苦恼。

    本以为日子会好一些,但打击接踵而至。

    说不难过是假的。

    但也仅限于此了。

    纪元似乎察觉到什么,看了看窗外,似乎是在对大夫说话。

    “我母亲是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去世的。”

    “也是缺医少药。”

    “她本来是能活下去的,但是少了几十两,甚至是几两银子。”

    “这些对我来说,不过举手之劳。若能用千金散尽,换一条人命,难道不值得吗。”

    “若程小姐问起来,也可以不必答。”

    “她那样聪明,不会在此事上纠结。”

    等纪元离开,窗外已经没有人了,但窗台上放着一份银子。

    不多,几两而已。

    但有一种默契,已经形成了。

    纪元再看到程亦珊弟弟程亦淮的时候,见他撸起袖子在捕鱼,竟然没有读书,忍不住道:“这会该是你读书的时候。”

    十岁的程亦淮摇头:“不读了!我要捕鱼!”

    捕鱼给家里吃。

    纪元好笑道:“用你补贴家用?”

    程亦淮抿嘴。

    纪元却道:“如果我是你,我一边捕鱼,一边读书。”

    说罢,纪元“潇洒”离去。

    惊的程亦淮下巴都要掉了。

    啊?

    一边捕鱼,一边读书?

    回家之后,程亦淮还跟姐姐吐槽。

    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