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40-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书后我成了开国皇帝》 40-50(第2/26页)

愉悦和满足。

    原来盛世的烟火同样可以倒映在世界的眼里。

    直到硝烟散尽,小云高昂的兴致才微微收敛。他兴奋地看着安临琛,问道:“接下来我们去哪去干嘛?”

    安临琛笑着给他套上一个小小的面具,哪怕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看不到小云,他也想给对方过节的仪式感。

    小云乖乖坐在他臂弯上,看着安临琛带着笑意的眼。

    他觉得,这一刻,他能记很久很久。

    两人收拾好,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此时人们正处在兴头上,整体情绪都要高昂三分,到处都是人群,孩子的嬉闹声、人们的欢笑声,在灯光里刻下欢快的印记。

    各色花灯在夜色里看得并不真切,暖色的灯光透出各种彩色纸张,给夜糊上了一层迷蒙的颜色,也给他镀了层柔软的壳。

    安临琛感觉自己走入了诗词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①

    他注视着这绚烂景色,却没发现小云的目光定在他身上。

    那双漂亮的眼睛里,翻腾着他不自知的情绪。

    他的陛下,真好呀。

    这么好的人,和他绑定了,是他的了!

    犹如梦中。

    元宵节过完,日子渐渐回归平常。

    这平常里倒也有点小水花——现有的两个报纸联手,共同出了一刊‘新春特辑’,并宣布正式开刊。

    消息一出,瞬间掀起年节的余热。

    如今的社会一切追随帝王的步伐,报纸作为新生事物,更要紧追不放追随;是以帝封笔的时候,报纸同样休刊了。

    原因很简单,要过节了。

    如今开刊倒是比开朝早。

    开刊时间自然是安临琛授意的,这期特刊也是。

    想要掌舆论,热点自然不能放过,何况是他自己主动制造出的、精挑细选的宣传时机——玻璃。

    街上的报童开始出没,他们比平日里多了个红色头巾或者红色腰带,一眼看过去非常醒目。

    若是有心人留意细数,会发现他们的人数从开始至今,一直在慢而持续的增加着。

    “新年发财!双报新春特刊祝您新的一年财运滚滚来!”

    “卖报卖报!元宵节的烟花详解!”

    “卖报卖报!帝与民同乐盛况,附物品分析!”

    “新年新气象,帝王与民同乐图来啦!”

    《储秀报》和《盛京日报》虽然都出了特刊,但两者的宣传方向不一样。

    光明正大地拉扯在一起,告诉人们这期特刊是‘联袂版’。

    《盛京日报》上,重点刊印了元宵当日盛况。

    一张描绘了花灯节当日热闹的长幅画卷占据了大半篇幅,剩下的篇幅用来讲解描述了画卷上的细节。当日的穿搭、仪仗用品、人员流动都有着详细严谨的出处。在此之上,‘玻璃’一词正式而隆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储秀报》更多的笔墨都放在了玻璃制品本身上,详细介绍了这东西的由来、用处、能制作的大小器皿用具,大夸特夸此物的跨时代性,最后表明这项技术即将下放民间,除却自用,官家不多生产。绝不与民争利。同时干脆地写出了售卖、招工、后续等各种信息欢迎咨询官方报宣司。

    总之,两刊都拿着年节做借口,都满满当当地写着玻璃。

    直接明了。

    如今整体温婉含蓄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哪见过如此直白霸道地叫好。

    报纸发售到如今的好处便体现了出来。

    玻璃这一新生事务在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里,人人知晓。

    帝巡游时那透亮的灯光仍清晰刻印在众人心里,官方文章虽言简意赅、却光明正大地为其做宣传。

    人心蠢蠢欲动起来,不少有远见的人们更是开始到处打探新成立的‘报宣司’的消息。

    这也是安临琛的小心思,他已经光明正大的将‘报宣司’和报宣司卿的事情都放了出去。

    等人们习惯、真实得到好处以后,报宣司卿的长官是男是女又哪里重要。

    只要不耽误他们发家致富、能带着他们养家糊口,那就是好人圣人。

    民心便是浪潮。

    大潮兜头打下,乐不乐意都会被裹挟。

    帝还未开朝,下面的暗流已经开始涌动起来。

    有心人关于报宣司的探查,得到的消息少而简洁。

    报宣司,刚成立的部门,其下人员未定未知,但是领头人已经确定:楚蕴灵。

    皇帝的封官诏书还热乎着呢。

    而且人家确实也有着相当显眼、能撑得起这份职位的功绩。

    没回京之前,楚大人只以病弱,郡主身份这两点闻名京城世家。

    提起楚蕴灵这个名字,京城的家族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串加盖的头衔:大将军嫡女、封号郡主、超品国公之女。是个能够享受食邑、甚至能分封领地的尊贵人物。

    现在再提起,则要在此之上,再加上更多光环:比如钟灵敏秀、才华横溢、有大儒亲赞的名声、有手段有魄力等等,以及是一手将报纸报社办起铺开的能人。

    之前是因为这独一无二、只该由皇室之人使用的封位,分封到了她头上的时候,被礼官拿来吵嘴了,京城的不少人家看了一段时间的热闹。但一来人家爹妈愿意,二来皇帝支持,三来小姑娘的身体确实不好,后台又够硬,这称号便硬是封了下来。

    这相当于楚家请封了世子,也算堵住了人心。

    同时,如今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并没有女儿,宫中女眷哪怕算上,也没有比她品级更高的。整个大锦尊贵的人物里,怎么数她都在第一阶层。

    这样的一个年轻小娘,回京一个月不到,便立稳了盛京报社。发布的《盛京日报》内容实用详实,贴近百姓生活,百姓接受度非常之高。迅速站稳脚跟之后,铺开速度更快中带稳,飞速向着整个大锦境内扩散。

    发展的红红火火。

    都知道皇帝在背后扶持,但是哪怕皇帝挂个名,出手做事的仍旧是小姑娘自己。这是份天大的功劳,但也不是谁都能拿稳,都能交出如此漂亮的答卷的。

    毕竟没点财力兵力后台势力,哪个敢染指舆论。

    总之,楚大人没回京前,便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回京之后,小姑娘光环更盛,干得事情更是刚强漂亮的很。

    如今这报宣司的消息一出。

    楚蕴灵=楚大人,永安郡主=报宣司卿。

    原本盲目跟风反对、拿着礼制跳脚的人开始摇摆。

    尤其永安郡主年岁小、又体弱,看到人家有了成绩,便跳出来想要摘桃子,这不怕被人戳着脊梁骨骂哦。

    何况还不一定能摘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