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皇子》 60-80(第2/68页)
郑国大部分城池颗粒无收。
他们归于纪国的二十四城却在按部就班秋收,每家还能得到合理的分配,成为百姓的农奴也有份。
等收获之后,所有井田制取消,登记户籍后就能以村为单位划分各家的土地。
村上面是乡,乡上面是县,县上面是郡。
五郡设一驻军跟巡查。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八月中旬,所有户籍统计结束,秋收也差不多结束。
不得不佩服纪国官员的办事效率!
这些官员只有一个回答:去了国子监卷出来的!
到这个时候,二十四座城池的百姓心已经在纪国这边。
被纪国统治之后,各家各户有自己的田地,各处的治安也有人管,还有官员在乡间讲解跟他们有关的纪国律法。
什么家里被偷了,路上被人打了,被人骂了,被人欺负了,都能去找里长,找乡长,再不行告到县里。
以前有怨无处声诉的情况大大缓解,那些乡里恶霸也畏惧纪国的官员跟巡逻士兵。
秋收之后,各地官员还会组织他们整理水渠,用先进的水泥来修道路,更会关注家中老人跟孩子的生活。
谁家有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三岁以下的孩子,一个月能领半升米。
不怪他们倒戈得快啊!
实在是纪国的福利太好!
等问了纪国人才知道,人家纪国早早就实行这样的律法,人家都习惯了。
纪国在收拾战局,或者说整理战果。
但祁喜那边万分着急。
为什么?
国君还在人家手里呢!
祁国国君被奴隶抓走献给纪胜,纪胜忙着打仗就没管,又给了弟弟。
纪凌也觉得是个烫手山芋,又给了郑锡。
郑锡表示无语的同时,让人好吃好喝招待,连同抓来的卿士一起送到纪国国都。
要人?
找我们国君纪伯啊!
纪伯倒是接手了,甚至还去看过几次,只是正经话一句也不说。
祁国国君问:“外面打得怎么样了。”
纪伯答:“天气挺好。”
“祁喜还好吗?”
“秋高气爽,不错。”
祁国国君无语,知道纪伯是无赖,没想到会到这种地步,最后忍不住道:“什么时候放我回去?”
之前抓到统帅都会放回去,现在抓到国君,自然也不例外,大家都是中原诸侯国都讲礼。
纪伯这次没有回答,笑眯眯离开。
祁国不放点血,怎么可能要回国君。
反正纪国不缺吃喝,他们不着急。
所以时间拖到纪国收揽下二十四座城池之后,纪伯才理祁喜的书信。
祁喜也是无奈。
没有国君在,很多事都不能做。
说句不好听的,两国打仗中,国君死了都比被抓了强。
死了的话,他可以扶持新国君,那就不再受人限制。
像打仗那会,国君死在当场,他还能领着人奋起反击,不会瞻前顾后。
纪国收揽城池的时候,国君要是不在纪国手里,祁国照样可以生事。
偏偏国君活着,还在他们手里。
这种想法当然只埋在祁喜心里,他更大程度上,还是希望迎回国君,这样才能名正言顺。
可纪国却等所有事情尘埃落定再聊。
祁国大势已去。
换作其他时候,祁喜给纪国递消息还没那么难,不行像上次一样,找个中间人就行。
现在郑国懒得理他们,赵梁是纪国哈巴狗。
昌,卢说不上话。
祁喜甚至找了周天子。
最后还是周天子送信,纪伯才理他们,算给周王一个面子,周天子的妹妹还在锡城,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数来数去,其实大家还在周的框架里。
庆国被异姓夺权,想的也是去周。
郑伯城池被占,以为自己要亡国,同样逃到周。
祁国想要回国君,同样去找了周王。
虽说周天子权力名存实亡,但依旧有些作用。
当然,纪国理,也是在八月后,彻底收归二十四城之后。
此时纪胜纪凌两兄弟,大学士郑锡已经回了纪国都城。
纪国六十六城,尽数稳稳当当。
人口已经到了六百万。
内里的事安顿好,外面的事同样不容松懈。
昌国那边铁桶一块,还要等待时机。
卢国已经因为纪国盐的大量铺开苦不堪言。
纪国的盐有多好,吃过的人谁不知道?
即使卢国盐改进方法,可还是不如纪国的盐更精细,苦味更少。
短短两个月,纪国盐几乎已经全部代替卢国盐。
就连卢国内里,也在偷偷走私纪国的精盐,甚至到了屡禁不止的地步。
没办法,日日都要用的东西,价格便宜质量还好,这种情况下,闭着眼都知道怎么做选择。
卢国这边钝刀子割肉。
祁国算是明摆着放血。
既然让周天子传达意思,纪国是搭理的,祁喜索性又送了许多贵重礼物到周,请周天子继续说和。
周天子思索片刻,转而让使臣去锡城,让自己的妹妹周公主前往纪国。
这样郑重其事,既然表明周对纪国的满意,也表明对此事的重视。
纪国虽然跟周接触不多,说敬意也谈不上。
但至少从未欺负过周王室?
甚至还帮忙照顾自己妹妹,祁国找他带话也给面子。
这种态度,已经领先诸侯国一大步了。
而且周天子也不是想替祁国说和,而是想让纪伯帮妹妹说门亲事,妹妹今年十四,该说亲事了。
周天子原本的意思很好,纪伯这边对小公主虽没印象,这次去锡城也没专门看过,但公主身份确实代表重视。
纪伯道:“公主亲临,要不让凌儿去接?”
纪凌无奈抬头。
最近忙得要死啊!
可大哥是储君,接了不合适,也就他身份还行。
谁料纪国这边已经准备好,周那边出了点状况,周天子染了风寒,两天之内竟然病重。
这下周公主也不能过来,只能掉头回周去看看哥哥,还亲手写信给纪说明原因。
纪凌对此表示很理解,当使臣跟见哥哥两个选择,还是去探望生病的哥哥重要。
周公主的信他也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