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是道侣: 24、汐河往事(二)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是道侣》 24、汐河往事(二)(第2/2页)

无望又寿元将近,便将主意打到了中域顾氏身上。

    他决定改张姓为顾姓,成为中域顾氏的“外支”。

    所谓“外支”,乃是修真界一些顶尖氏族扩张、巩固自身势力的一种手段。

    一些无根基无底蕴的散修或者小氏族,可以通过改姓,依附于这些顶尖氏族,从而受其荫蔽。

    但无论小氏族们依附顺从的意愿有多强烈,这些中途加入顶尖氏族的人,在血脉上和本家到底不是同源,因此,只能被称为“外支”。

    可纵使是“外支”,也足以靠着顶尖氏族的名头,获取不少好处了。

    而像中域顾氏这样煊赫的氏族,即便是发展“外支”,都有着不低的要求。

    不可能什么三教九流都能成为中域顾氏名义上的一员。

    只有一点,不仅是中域顾氏,整个中域七族,都十分优待那些曾经服役于边关的已退伍将士。

    中域顾氏身为七族之首,更是做了表率,善待从军者的好名声远播五域。

    因此,张姓修士求了从军时认识的几个中域顾氏支脉的人帮着打点,又凭着曾经在顾氏麾下从军的经历,没费什么大功夫,就顺利改姓,成了中域顾氏的外支。

    自此,这世间少了一个“张家”,多了一个“顾家”。

    一开始,扯着中域顾氏的大旗,南陆汐河这个顾家过得也是十分滋润。

    但渐渐的,顾家的后代中竟鲜少有能修行的后生了。

    这与灵根出现的几率有关,孩子父母的修为越高、灵根资质越佳,其子嗣有灵根且灵根品质好的概率就越大。

    因此,顶尖氏族之间,往往会相互通婚,就是为了保障其子嗣后代修行资质的稳定。

    但一毫无底蕴的汐河顾家,自然找不到什么血脉优良的修真家族来通婚。

    如此一来,其后代的修行资质便越来越差,到如今,整个汐河顾家竟寻不出任何一个有灵根的人来了。

    汐河顾家渐渐没落下去,虽仍保留着一个中域顾氏外支的名头,但其实已经与那等煊赫仙门没有什么实质关系了。

    可已经尝到了做仙门家族好处的顾家族老们却不肯就此放弃,他们仍做着白日梦,希冀家族里有后代出现灵根,然后,再度和中域顾氏牵上线。

    甚至,妄想着成为中域顾氏的“近支”。

    所谓“近支”,是指原先的外支中,有资质极佳的人,和中域顾氏本家的某支结成了姻亲关系,自此,变“外”为“近”。

    族老们视尹氏为珍宝,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们觉得尹氏生下三个有灵根的孩子,并非是因为运气。

    而是一厢情愿认为,汐河顾家本身的血脉返了祖,家门兴旺在即。

    他们一心盼着尹氏再度生下有灵根的孩子,最好是个绝世天灵根,那样便可有望与中域顾氏的旁支联姻,让他们重回修真家族的行列。

    在家中族老们的殷切嘱咐下,尹氏便怀上了第四胎。

    一开始,她过着曾经想也不敢想的富贵生活,心中其实得意又舒坦,觉得再生出一个有仙缘的孩子亦非常好,是件体面的事情。

    但就在她怀胎六月时,汐河附近一个修仙氏族竟寄来一封信和一个包裹——

    那信是一封告知书,那包裹里是一盒骨灰——她第一个孩子的骨灰。

    尹氏的第一个孩子,八岁时被测出灵根就离家去修行,此后便再无音信,人们只晓得自此那孩子就踏入仙途,脱离了人世苦厄,至于这仙途之上,又该有何等悲欢,却难以知晓了。

    算算日子,尹氏接到信的那一年,那孩子也不过十五,寻常人家的女儿,正是待嫁闺中、青春正好的年纪,可那孩子,却死了。

    而这丢掉性命的缘由,在书信上也只寥寥数字:修行之法错乱、误入歧途、经脉逆行而亡。

    信的末尾是:因其生前屡屡念及亲人,思母甚过,故寄回骨灰,安魂归乡。

    那天,尹氏抱着书信与骨灰盒哭了一夜,第二天清晨时,她望着窗外透出的天光,忽而明悟了:

    送自己的孩子去修行,无异于失去她们。

    而她肚中正在孕育的这个孩子,也不是为了自己而生的,而是为了顾家的族老们,为了那些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所谓荣光。

    这个为了汐河顾家的荣光与妄想而诞生的孩子,就是顾崇禧的亲姐——顾晏灵。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