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谁也不能阻止我崛起: 15、六年 上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红楼之谁也不能阻止我崛起》 15、六年 上(第1/2页)

    很快就是年节。过年肯定是要在自家过的,栖灵寺也早早的封了寺,准备过节事宜。

    莫磐一直等到年三十的上午,才被莫青鸾亲自接回家,并跟惠慈大师说好,年初六就送莫磐回寺里。

    过了小年之后,莫磐也回了家里几趟,帮着莫青鸾准备了几回年节祭祀的事,都是当天就被莫青鸾送回了寺里。因是离得实在近,莫磐只当换了个住处,并没当回事。现在,他娘居然年初六就打算把他送回来,这还没出十五、年都没过完呢。

    不由难过道:“娘,你是不打算要我了,要把我送给惠慈大师做小和尚吗?”

    莫青鸾拿水葱般的手指轻轻戳了下自己宝贝儿子,笑声道:“我就是不要自己,也不能不要你!我已经跟宋夫子说了你年后就不去他那里读书了,你以后就跟着惠慈大师好好修行,咱们山上山下的住着,离得也不远,你听话,跟着惠慈大师好好调养身体,我也好放心。”

    莫磐想跟他娘说宋夫子已经去看过他了,以及他以后还会读书的事。但看到莫青鸾幸福满足的脸庞,他就不敢开口,就怕再让他娘为他担心害怕。心想,再等等吧,等他好的差不多了,到时候再开口,他娘也没道理拦着他上进不是?

    这一等,就是六年!

    这六年里,莫磐也不是一点书都没读,相反,科考要考的四书五经他都已经背的滚瓜乱熟,尤其是周易,他跟着惠慈大师好好学了几年,现下,他也能给人看个卦、解个签文什么的。但他觉着,周易里最实用的还是看天气和节气。

    这六年,要说最大的变化,还是莫家庄的风景。

    这几年,莫家庄在莫青鸾的经营下,里面的变化就跟莫磐的个头一样,一年一个样,让人看的目不暇接。

    最初两三年,莫青鸾按照莫磐画的图纸,围绕着庄子里的大湖和荒地进行基础建设,所耗费的不过些庄子上的人力物力,并不需要多大的抛费。

    最需要花银子的地方是将搜罗到的各地知名果树苗运输回庄子,和运到后的栽种嫁接事宜,这些苗木有活下来的,但更多的不是水土不服很快枯死,就是实验方向错误白白耗费了。惠慈大师只承诺给联系人脉,并不管他怎么折腾和折腾成什么样,更不会自己出钱给莫磐折腾。

    所以,很快,当时吴家给的银子和金子如流水般被花了出去,等莫青鸾准备将她的体己拿出来要给莫磐的时候,莫磐坐不住了,这样的坐吃山空他心里发慌。

    最后,他请吴大壮做中人,给吴家主吴存送了一瓶他自己酿造的葡萄酒,并且言明自己有酿造葡萄酒的方子,问吴家主可有兴趣。

    吴皇商自然是有兴趣的,他作为皇家采办,美酒从来都是大头。他尝了大孙子送上的红酒,觉着并不比欧罗巴进上的差多少,又仔细研究了酿造方子,觉着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他找了个时间,同样由惠慈大师做证人,跟莫磐签订了第一个十年协议,言明这十年里,由莫磐和吴家共同开发研究葡萄酒酿造技术,莫磐出方子和技术,莫家出人力和财力,所得分成五五开。等十年之后,无论酿造技术如何,是否继续合作到时候再说。

    莫磐觉着自己占了大便宜,因为他虽然出方子,但是没有付诸实施的方子也就是一张废纸,在开发这个方子的过程中,所耗费的例如葡萄种植、采集、酿造时间、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最终的售卖推广和所有过程中遇到的风险,都由吴家包了,而他却能拿一半的分成,虽然只有十年时间,但也算他占了大便宜了。

    吴存觉着自己占了大便宜。不说以后还能不能酿造出更好的葡萄酒,就现在莫小郎提供的酿造方法,他就有把握酿造出一批中上等的酒液,供给各大酒肆饭店和平民百姓,这里面的利润,光想想就让他兴奋不已。如果,侥幸研发出上上品的葡萄酒,能得圣上青眼,那么他吴家以后的富贵和荣华就不用愁了。至于,什么物力人力财力那些耗费,对家大业大的吴家来说,是最不需要考虑的。他觉着自家真是占了大便宜,便决定在分成的时候多分给莫小郎一些,就等着十年之后可以继续续约。

    莫磐的困境就这样解决了。交易的琐事和所得钱财一概交给莫青鸾打理,自己又可以继续悠闲的在寺里万事不操心的随着惠慈大师修行。

    你说方子来历?哦,他给惠慈大师和吴家的说法是自家祖传的,反正有造纸方子珠玉在前,吴存也没怀疑,至于惠慈大师有没有怀疑,他压根就不在乎,他现在在惠慈大师眼里还有秘密可言吗?没有!惠慈大师既然没问,他也不解释,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他给莫青鸾的说法是跟惠慈大师学的,反正他娘知道他正在跟惠慈大师学习,那么他酿酒的本事自然就是惠慈大师教的。这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没有!

    所以,他酿酒的方子到底是哪里来的,根本没人在意,也不重要,因为他们心里都有自己的考量和认知。

    有了酿酒的进项和莫磐的高投入,莫家庄以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高速发展起来。

    最先得到产出的是围着大湖建造的一个小型生态园。经过深挖整理之后的大湖,最长超过百丈,宽也有几十丈,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湖’。莫青鸾又着人开凿了引水沟渠,将湖周围几里之地都变成了良田地亩,专门种植一些精贵的细粮,所得除了留下自己吃和供给栖灵寺外,有余下的就放在城里的铺子里寄卖。

    就如当年他跟吴大壮说的,等湖重新挖好了,就在里面种满了莲花菱角,水里养了鱼虾龟鳖等水生物,湖边还有野鸭鸳鸯天鹅大雁等禽类栖息,一等绿意盎然风光无限的夏日光景,光大湖周围就能让人流连忘返。每年夏日莫家庄几日游,已经成了吴大壮这几年雷打不动的出游项目。

    除了良田中田种植各类粮食外,庄子里还有大量的下等田。

    其实这个类似于明清的时代,国内已经有类似于玉米、番薯、花生之类的作物引进,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大力的推广开来。所以,等他在惠慈大师那里吃到鲜嫩的黄玉米和煮花生之后,心里别提有多惊讶了。

    惠慈大师问他:“可是要在你那庄子里种上些?”

    莫磐自然忙不迭的点头答应。花生不用说,自然种在土地肥沃、排灌良好的良田里,他还指望榨花生油呢。

    庄里剩下的贫瘠田地就被莫磐混着大豆种上了玉米。要不是因为玉米种子不够,他还想连田埂岭地里全都种上。

    莫青鸾看了有些担心道:“要不要在良田里种上些?这新粮要是挑地怎么办?”

    莫磐挠挠头,不能跟他娘说,其实玉米不挑地性,在良田里自然要长的更好一些,但他更想培育优质的能适应贫瘠地的玉米种子,这样,所谓的下等田就会有了新的定义和用处。

    而且,玉米除了可用作粮食饱腹外,它的茎叶还能用作畜牧养殖的主要原材料。所以,重要的不是长的好,二是种的多,产量多。更关键的是,等测算过产量之后,庄子里的养猪场就可以着手扩大规模了。

    山下的田地逐渐有了出产,这让莫青鸾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他儿子想做什么,她自然只有大力支持的份,就算山上的果树不结果子,她也只当给儿子养了个趣味,更何况,每年春天到冬天,漫山遍野都有不同品种的花朵盛开,光看着也让人舒坦。

    虽然每季吴家那里都会有分红送来,但是,就算有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