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如期: 5、第 5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许如期》 5、第 5 章(第2/3页)

,想说什么又不敢开口,余光瞧见阿姐在院子里探头探脑的,无声无息地踮着脚溜了出来,努了努嘴道:“这是怎么了?”

    许如期心情很复杂,小声凑到阿弟耳边道:“恼羞成怒了。”

    “怎么了这是?”许荣昌也觉得有些不对,蹑手蹑脚地凑上来问。

    “您就别管了,少说少错。阿弟也别管,快去书院!”

    许如期生怕自己说漏嘴,闹得更不愉快,迎着许家父子不解的眼神下了结论,扭头躲进屋里收拾自己去了。

    这几日事多,刘廿七娘也忘了拘着许如期做针线的事,让她得以回到茶坊帮忙。

    她有几日不来,此时再回来,晓得内情的常客们都要出言调侃她几句。

    开门才一个时辰,许如期便臊得撑不住,扎起袖子钻进灶房里烧水去了。

    李静纨此时已经平静了下来,哼着小曲煮茶呢,见许如期面红耳赤地从外头进来,晓得她是害了羞,也不戳破,只微微一笑,如往常一般使唤她。

    忙了一会儿,灶房外头有人轻声叫:“李娘子。”

    许如期与李静纨抬头一看,是农妇顾阿嫂,她提着个提篮,正鬼鬼祟祟地伸头往灶房里看呢。

    李静纨赶紧在腰围上擦了一把手,招手让她进来。

    顾阿嫂熟门熟路地与李静纨避到一旁,将提篮上盖着的麻布掀开——

    第一层是几个充数的大饼子,再掀一层,里头是堆得满满的鹌鹑馉饳儿。

    李静纨低头数了数,又翻开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从兜里数出了一把铜钱递给了顾阿嫂。

    顾阿嫂接过后,对李静纨笑了笑,一言不发地悄悄离开了。

    正巧,这时外头有熟客唤道:“我就好你们家这秘制鹌鹑馉饳儿,许掌柜给我来一碗。”

    “好嘞,干拌鹌鹑馉饳儿一碗,小份。”许荣昌高声道。

    许如期听了,熟练地添了柴火,等锅里的水开后,转头从方才顾阿嫂拿来的提篮中数了五个鹌鹑馉饳儿,又抓起一把野菜一块儿下在水里。

    馉饳儿煮得晶莹剔透后,与野菜一块儿漂浮在水上,这时许如期再笊篱把它们捞入海碗中,点上香油、虾米、蒜末,滴入一点陈醋一点酱油。

    拌好后,她笑盈盈地把东西放在食桉上端了出来。

    那外头坐着的熟客许如期也认识,正是负责虹桥南边的桥南巷、桥东巷等四个巷弄的巡捕赵大元。

    他们巡捕通常住在桥南巷尾的军巡捕屋内,夜晚不当值时,白日里便爱在丰盛茶坊听书聊白,消磨时间——

    毕竟若是巡捕在茶坊吃喝了,许荣昌也不敢收他们的钱啊。

    许如期恭敬地将赵大元要的鹌鹑馉饳儿放在他面前,笑道:“您请用好。”

    赵大元唔了一声,用勺子捞起一个馉饳儿塞入口中,咀嚼后叹道:“我就是闹不明白,你们家这鹌鹑馉饳儿究竟用的什么秘方。”

    许如期神秘一笑道:“您也说是秘方了。”

    秘方就是。

    跟手巧的村妇收购,买来一文两个,卖出去一文一个,倒手一下,轻轻松松翻个倍——只是遗憾挣不着赵大元的钱罢了。

    有位中年客人见赵大元吃得香甜,伸脖一看,馋得流口水,冲着许如期道:“小娘子,原样给我也来一份。”

    “好嘞。”许如期大声应了,端着食桉往灶房走去,“贵客要一份干拌鹌鹑馉饳儿。”

    那客人见许如期长得好,人也大方,扭头对许荣昌夸赞道:“这是你家小娘子?大方懂事,真是不错!”

    许荣昌咧嘴一笑,还未说甚,周围的老客人便起哄笑道:“可别提了,许掌柜家中的掌上明珠,留到今日还舍不得嫁哩,他们家不单单宝贝女儿,你瞧他那一脸花,他对屋里那个也不赖。”

    “桥南巷驰名惧内!”

    这客人看起来不是临凌人,却一副了然的表情,笑道:“你们临凌最是疼女儿,要能娶回家一个最好,能掏空岳丈半数身家,那可是挣大发咯。”

    这客人说的没错,临凌确实厚嫁成风,一等一疼女儿的家里养一个小娘子,要从出生那日起开始为她攒嫁妆,当真能掏空家里半数钱财,但他语气里不甚尊重临凌岳丈们,得了众位本地客人的不满。

    巡捕赵大元家里也有个女儿,养得也娇,老大不乐意地嚷嚷道:“那也不是什么怂头缩卵的货都能从老子手里把妮儿带走的!人品不好、样貌不好的谈都不要谈,老子宁愿养妮儿一辈子!”

    “好!赵巡捕说得好!”

    许荣昌从前看见这白吃不给钱的赵大元,都要在心里痛骂他两刻钟才能解恨,今日难得听他说了句人话,当即止住了暗自唾骂他,出言赞了他一句。

    外地客人瞧着也是个经商的,见事情不对,连忙装作没听见赵大元说话,装聋作哑地糊弄了过去。

    藏在灶房门后的许如期看着那客人被赵大元讥讽完,才端着食桉出来,把方才客人要的鹌鹑馉饳儿送上桌。

    这回她却没再对他笑了。

    不过,那外地客人虽然冒犯,但也说中了许如期另一重心事——

    丰盛茶坊现在是两面临街,面阔两间、进深两架椽的瓦屋,但从前,它紧挨着桥南巷第一间店铺,只有阔面一间,一面临街。

    是第一间店铺的掌柜的赌钱败了家产,钱庄威胁不还要剁了他的手,他无奈紧急将铺子贱价出手,被隔壁的许荣昌借钱买了下来,打通了,才有了如今的样子。

    虽然桥南巷是庶民们生活的地方,但桥头第一间铺子毕竟位置好,贱价也不便宜,许家拿了现钱一百贯,又以原本的铺子为质,问钱庄借了一百一十贯。

    许家与钱庄约定好每年还三十贯,还五年,连本带息,一共要还一百五十贯。

    今年是最后一年了,若是许如期今年便嫁出去,家中又要还钱,又要嫁女,经济少不得要紧张起来,若是能明年再嫁,许家父母手头也能宽松一些。

    许如期一时又打起了退堂鼓,心事重重地在灶房中忙碌着。

    十九岁的小娘子,听上去挺大,但从小长在父母羽翼之下,半点心事也藏不住,一会儿便教有心人看了出来。

    待生意清闲了一点,李静纨便迫不及待地问她道:“怎么了?”

    许如期期期艾艾地放下手中活计,正思索着怎么跟她说才好,不防灶房外又传来了声音。

    “李娘子。”

    娘俩吓了一跳,一齐抬头望去,见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抿得一丝不苟的佘婆子正在门口冲她们笑呢。

    “哎哟,您来了,这是?”

    李静纨注意到了佘婆子手中拿着一个不起眼的木匣子。

    佘婆子含蓄地勾了勾嘴角,遗憾道:“今儿一早,李家说没相上,这块好料子便是按理要赠与小娘子压惊的。”

    许如期眼睛一亮,正要趁机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那佘婆子又开口道:“要我说,李家虽然富庶,但李家大郎与小娘子倒是不甚相配,只是当时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