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三尺青锋》 170-180(第2/14页)
舟不要冲动行事,不要妄想跟“天”斗,陆行舟吩咐下去的事,他也会办得滴水不漏,让人找不出半分差错。但他绝不会为了陆行舟得罪人,哪怕那些人只是最普通的小吏,县衙里没有人对麦风有意见。陆行舟觉得,以麦风的能力,只当一个县丞,真是太屈才了。
但陆行舟不认为麦风是一个好人。麦风劝诫陆行舟,是为了不承担陆行舟肆意乱为的后果,须知他毕竟是陆行舟手下的人,若陆行舟真的出事了,麦风也绝不会好过。再者,他左右逢源,谁都不偏向,谁都不得罪,但谁也不在乎,他这般待人不是因为善,而是因为利——明哲保身,低调行事,哪怕做不出什么政绩,也能在官场中平平安安地站稳脚跟。
陆行舟跟麦风的价值观不一样,所以每次谈论到相关问题之时,就会引发争论。陆行舟觉得很无奈,他想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同道人”,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但他观察了这些天,放眼偌大一个官府,他居然找不到一个做事只为民的人。
要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将整个河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谈何容易?
这日,新的门房给陆行舟送来了一个信封。陆行舟一看,信封上写着“毛诗三百”四个字,他有些惊诧,问:“这诗集是谁送来的?”
“回禀大人,是县里的富商廖俊辉。”门房知道陆行舟的规矩,犹豫了下,问:“要把这封信退回去吗?”
在收礼这件事上,陆行舟的原则稍微降低了,一些薄礼收就收了,等之后统一换成银两,再拿去救济穷苦百姓,也算是做了好事。所以他说:“不必,留下便是。”
“是。”门房退了出去。
陆行舟继续忙手上的工作,等到暮色沉沉砸下来之时,他才想起来拆开信封。
这诗集也太薄了吧,陆行舟边拆边想,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半本。等到完全拆开之后,他才发现里头装的根本不是诗集,而是一百两的银票,一共三张,便是三百两。
原来“毛诗三百”是这个意思,陆行舟冷笑一声,他压下怒火,不紧不慢将信封重新粘好,喊来门房:“去把那廖俊辉叫过来,本官要亲自问问,他这份礼物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门房瞪大眼睛:“大人,你是不收这份礼吗?”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陆行舟看着他,“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在紧张什么?”
门房两股战战:“下午有不少人来找小人打听,问大人是不是收下了廖俊辉的礼,小人如实告诉他们了,大人,小人不知道你的心意,小人只是把知道的说了出去,求大人宽恕……”
陆行舟还有什么不明白?他骤然色变:“你早就知道这里头装的是银票?”
“是……”
“你为何会知道?是那廖俊辉明示了吗?”
“不是。大家都知道啊,信封上写的诗的数量,代表的便是里面钱的数额。”
陆行舟好一会没说话。
门房小心翼翼地问:“大人,现在还要把廖俊辉喊过来吗?”
陆行舟泄气:“不必了,你去把这个信封还给他,让他以后别再给本官送这种东西,否则本官只会怀疑他做贼心虚。还有,以后若再有人来送‘诗集’,也不必拿给本官看了,本官一概不收。”
“小人遵命。”
陆行舟陷在椅子里,天黑了,他也懒得点灯。
他陡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就算他在这个位置上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会有任何成效。麦风说得对,他只是一个县令,他只是一个人,他的力量极其有限。
第172章 徒劳无功-1
这日陆行舟照例去牢房巡查,他发现,通过牢房的最后一道门后,居然还有一间屋子,那屋砖瓦朴素,虽只盖了一层,占的面积却不算小,而且门上还有锁。之前陆行舟都是夜晚来的,黑灯瞎火什么也看不清,这次白天来看,才有了新的觉察。
他问狱卒头:“那屋子是做什么的?”
狱卒头说:“那是关押乞丐的。”
“那些乞丐犯事了?”陆行舟疑窦丛生,“若没犯事,为何要把他们关起来,若犯事了,为何不把他们关进牢里,跟别的犯人一起?”
狱卒头低着头说:“那些是捕快养的特殊乞丐。”
“你好好解释一下,什么叫特殊乞丐?”看着狱卒头这模样,陆行舟肯定其中必有问题。
原来特殊乞丐,说的就是一些被捕快带回来的、年纪不算大的乞丐,捕快用县衙的钱供他们吃喝。等这些乞丐长大些之后,依旧会住在这里。如果县衙里面有什么无法侦破的案子,捕快就会去特殊乞丐里面找找有没有符合年纪、体型、外貌特征的“凶手”,有的话,就拿他们来结案。
陆行舟已经不想再说“岂有此理”了,这一切简直是荒谬。他说:“也就是说,这些乞丐都没有犯罪?”
狱卒头斟酌着说:“目前为止,暂时是这样的。”
陆行舟问:“那把锁的钥匙在你们身上吗?”
狱卒头说:“捕头身上有一把,我这有一把。”
陆行舟伸出手:“把钥匙给我。”
狱卒头想想,这事跟他关系也不大,到时候万一有什么重大疑难案件,县衙找不到人来顶罪,只有长官和捕快会急得团团转……想到这里,狱卒头很麻利地把钥匙给了陆行舟。
陆行舟拿了钥匙,去把门开了。
屋内有七八个乞丐,正围坐在一桌打牌,瞧见穿着官服的陆行舟,连忙都放下了手中的牌,起身道:“大人。”
他们毕竟都是没犯过事的乞丐,没有牢房里的那群犯人那么嚣张,陆行舟说:“你们收拾收拾,离开这个地方。”
“什么?”
“去哪啊?”
“是有案子了吗?”
“可也不需要我们全部人都去顶罪吧?”
“莫非是很大的案子?”
“我、我才来这里没多久,那么快就要去顶罪了啊。”
“大人,给句准话吧。”
……
乞丐们七嘴八舌,陆行舟觉得又气又好笑:“不是让你们去顶罪,是让你们离开县衙,从哪来的回哪去,不要再来了。”
此话一出,乞丐们更是炸开了锅。
“为什么啊?我们又没做错事。”
“是啊,我们一直老老实实待在这,凭什么让我们离开啊?”
“我们不走。我们是从破庙里来的,现在也没地方可去。”
“对,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走。”
……
陆行舟劝道:“你们全都有手有脚,没有一个是残疾,也没有一个是哑巴,就算没了家,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气过活。何必要蹲在这个地方,等着某一天成为替罪羔羊?”
一名乞丐说:“我们虽然有手有脚,但是没读过书,也没学过武,就算不当乞丐,出去了也只能做些粗活贱活,还不如待在这个地方,起码有瓦遮头也不愁吃穿,若有一天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