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公千岁: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督公千岁》 190-200(第6/17页)

“平乱”有功而受恩赏,御赐蟒袍加身,煊赫一时。

    可也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后来却因其子贪污军款也受到牵连,从两广总兵的位置上被调去辽阳做守备,官运算是到了尽头。此后他始终未能再得到重用,大约过了三四年之后,便以年老多病为由还乡养病,不久之后病逝故居。

    而那时的江怀越,刚刚被承景帝赏识,奔走于大街小巷为君王搜寻各种消息,以期赢得信任重用。

    很难描述当他听说黎昇在老家病故时候的心情,他甚至没有见过这人,只是这个名字,从始至终都刻在心里。

    不愿去想,也不能去想。

    当年曹经义为了洗清他的身份,是动了不少脑筋才顺利将他带回京城的。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大瑶山“叛贼首领”的“孽子”罗桢,而是出身卑微的寒门少年江怀越。进入紫禁城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中,他都要以另一个人的身份生活,从姓名到籍贯,从情绪到爱好,什么都是假的。

    甚至不能流露半点乡音,不能在父母家人惨死的忌日里,给他们上一柱香。

    他也曾恨极了那些下令攻山的人,然而当他真正执掌权势后,三名奉皇命前去剿灭瑶民叛乱的大臣,死的死,老的老,只剩下一人仍居高位。他不动声色地暗中搜寻一切可能扳倒对方的证据,最终抓到他纵容家人欺行霸市的把柄,以迅雷之势将厚厚一叠密报呈送上去,看着承景帝脸色阴沉,直接下令将其革职查办。

    那名兵部侍郎至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新近上任的西厂提督会如此敏锐地查出了他家的案子。当此人病死在牢狱中的讯息传来的时候,江怀越正在皇城外的草场上,他什么都不能说,只是跨上烈马,由着它的性子驰骋于碧青草场,心境却是一片空白。

    而如今,却又从商荧这里得到了消息,程亦白,也就是沈睿、陶先生,曾经与两广总兵有交情,正是经由了黎昇的引荐,才到了辽王府中。

    更关键的是,当初在南京时候,他曾问过沈睿为何会去了辽东,沈睿的回答却是说自己前去辽东投靠亲戚,通过亲戚介绍,得以追随辽王左右。

    沈睿当然不可能是黎昇的亲属,那么他为何非要在这样的细枝末节上说谎?

    江怀越眼神阴郁,视线缓缓下沉,落在了桌上的寒白剑刃间。

    *

    午后的太液池晴光潋滟,贵勤走在白玉桥上,只望了一会儿湖面便觉目眩神迷,连忙定了定心神,跟随前面的人往长桥那端走去。

    桥那端早有十来人等候,都是他从内官监带来的,见了他便问道:“佥事,咱们能去大殿了吗?”

    贵勤点点头,指着他身前的那个太监道:“这位就是带咱们去崇智殿的贾公公,娘娘叫咱们谨慎修缮,不要动静太大。”

    那贾公公又叮嘱了许多,便带着他们往崇智殿行去。

    一路水光碧莹暖风拂花,四周寂静无声,这一行人也不敢造次。迤逦行去,但见湖中与琼华岛对望着的另一岛屿上,有层层砖石砌起圆形城墙,拱卫着其间殿堂庙宇,形制别具一格。

    “这就是团城吧?”身边的随同人员轻声问。

    贵勤点点头,道:“据说里面有前朝留下的渎山大玉海,可惜我等都无缘得见。”

    他们只是小声交谈,前方的贾公公已经斜着眼看了过来,两人只好马上噤声不言。一路沉默着到了前方的崇智殿,引路的太监道:“进去吧,还缺什么东西就出来叫我。”

    贵勤感谢了一句,带着手下进了崇智殿。众人在内官监的时候早已看过图纸,研究了修缮的步骤,只是真正见到这蔚为大观的崇智殿之后,少不得又再度聚集起来商议对策。

    待等贵勤安排好各人的任务后,众人开始忙碌,他带着图纸绕着大殿细细查看,眼角余光扫视过去,贾公公还坐在树荫下没走开。

    这一天他们忙到接近天黑,直至贵勤带着手下们离开崇智殿,贾公公一直都守在大殿门口。

    “公公真是辛苦了。”贵勤向他笑了笑,“只是这大殿修缮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咱们明天还得继续。”

    贾公公板着脸道:“娘娘住在太液池,咱们自然要倍加小心。”

    贵勤连连称是,寒暄几句后,带着众人跟随他离开了崇智殿。

    从原路返回时,夕阳余晖遍洒湖面,映出斑斓似锦的绮丽景致。从琼华岛延伸向湖心的长长石桥上,有宫女端着木盒缓缓而行,似乎是要走向团城。

    “听说这附近的蕉园收藏的都是历代珍本,以前都是翰林学士们过来看的,不知道现在他们还能进吗?”贵勤随意地问道。

    贾公公鄙夷道:“你也不想想,如今贤妃娘娘在琼华岛上养胎,那些人哪里还能自由出入?”

    *

    次日清早,贵勤便又来到了之前杨明顺带他去的那间小屋。推开门,杨明顺早已等在里面。

    “有没有发现什么?”他一见到贵勤便问道。

    “倒是没有什么异常,我因是第一次带人去修缮,不好随意走动,而且有个姓贾的一直守在门口,说是怕我们缺东西,其实是在监工。”贵勤顿了顿,又道,“不过我回来的时候,看到有宫女端着木盒从琼华岛出来,像是要走向团城。”

    “团城?”

    “对,照理说那边应该没人居住吧?我还特意问了,团城边的蕉园也禁止翰林学士们入内看书,整个太液池应该只有贤妃和她的宫人们了。”

    杨明顺想了想,道:“你觉得那个宫女手里端的是什么?”

    贵勤摇摇头:“隔得有点远,看不太清,可我估量着那形状,像是盛饭菜的食盒。”

    杨明顺心头一震,随即道:“你什么时候再去?”

    “等会儿就要去。昨天只是做了点表面功夫,我有意让他们放慢速度。不过跟他们说的是趁着太液池那边人少清净,慢工出细活,总比在内官监里忙这忙那的好。”

    杨明顺紧皱眉头,道:“贵勤,你能不能想法子进团城去查看一下?”

    贵勤面露难色:“团城虽然在琼华岛和崇智殿之间,可我毕竟是去负责修缮的,也不好胡乱走动。而且团城又不像其他地方一样四通八达,它周围全是城墙,我就是想进也难啊!”

    杨明顺也知道他说的都是实在话,可是心中焦虑终难消除,此时不由想到督公,更觉要是他在的话恐怕早就想出法子,而今却只有依靠自己,真正是绞尽了脑汁。

    贵勤见他唉声叹息,只好与他一起商议,过了好一阵才算有了结果。他也不敢在外逗留太久,因此急急忙忙向杨明顺道别,很快又离开此地。

    *

    此后几天内,贵勤每日都带着手下前去太液池崇智殿修缮。那个贾公公起先还恪尽职守坐在门口监工,时间一长觉得无聊,就不免抱怨他们做事懈怠,并不严重的问题居然修缮了那么久还没有完工,贵勤则以各种正儿八经的理由加以解释。

    从第四天开始,天气不再晴朗,时不时下起疾雨,使得修缮工程变得缓慢。贾公公又是一通责骂,扬言他们若是再不赶紧结束工程,就要去禀告娘娘。贵勤连忙请他多多宽恕,一边塞给他银两,一边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