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古代长兄日常》 150-160(第8/13页)

年龄大了,虽然还有学生在任上,总归还是担心人走茶凉。没想到白县令恭敬一如往昔,还特意送上珍贵的水果,激动之下,又告诉白县令不少关窍。

    有人指点跟没人指点,那是完全不同的,有了这些关窍,白县令能够接手更快更妥帖。听到夏知州夸赞西瓜,他自然还想投桃报李,再送一些。

    林屿后院还剩七八个瓜,一时自己也吃不完,便又摘了两个,用篮子装好,在上面贴了个字条,备注什么时候摘下的。

    西瓜摘下后,如果不随意摇晃,放在阴凉地能够保存两个星期,但也最好贴个标签,免的误食。

    白子望正在兴致勃勃的描述自己吃到西瓜的激动,“去年夏天,我娘本来是想给我买西瓜的,结果我爹非说等回家再买,结果人家就全卖光了!”说着白子望气鼓鼓的撅起嘴,很是不高兴。

    最后现在能在冬天尝到,白子望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差不多用最快的速度啃光自己那份儿,然后又想吃,白县令当然要满足孩子的愿望,让他吃个痛快。

    最后白子望心满意足的离开。

    后来听到的消息就是,夏知州离任在即,特意办了一个辞别宴,也跟认识的人告别,席间,夏知州竟然能拿出市面上少见的瓜果,这还是在冬日里,惊掉一众人的眼球。真是不可小觑,姜还是老的辣。

    林屿听到这消息,差点乐坏,等到他大规模种植西瓜,不赚翻都对不起如今的造势。

    正盘算着这事,另外一个吃瓜群众姗姗来迟。

    要不是有信件来往,偶尔还会寄来书册,林屿差点以为这个拜下的先生是错觉,如今终于出现,竟然让他难得一惊。

    “这有什么奇怪的?老夫自然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难道还能天天待着不动?”白老先生假咳一声,老脸饱经风霜,从来不见红。

    林屿突然想起一事,“对了,白大人升官了,老先师父您不去贺一贺吗?怎么说也是长辈吧。”

    白老先生浑忘了自己的人设,脱口而出:“贺什么?”随机快速反应过来,“这才升迁到知州的位置,老夫压根没放在眼里。”

    这也太严格了吧?林屿咂舌,要知道能做到知州的位置,怎么也算的上光宗耀祖,获得“族谱从他开始写”成就,结果家里的长辈都不当一回事的。

    太难了!

    白老先生摸着胡须掩饰尴尬,当时他就是随手选了一个伪装身份

    于是他强行转移话题,开始检查起功课来,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见,谁知道学生学到什么程度了!检查这是师长应尽的责任,才不是他掩饰尴尬呢!

    但林屿学的很好,凡是白老先生要求看的书籍,至少也也看过三遍以上,暂时不通的地方就记下,专门誊写到另外的本子上,总之,把一个勤学好问的学生表达的淋漓尽致。

    白老先生本来还想挑刺,没挑出来不说,还耐心的解释了一回学生不懂的问题,把自己原本的目的忘到脑后。

    解释过后,白老先生又是遗憾又是感慨,这么聪慧的学生倘若从幼时启蒙,现在想必也该成为一代大家了,不过现在也不晚!

    两人一口气说了一个时辰的话,口渴了,林屿想了想就去后院摘了个瓜,切好奉上,老师运气这么好还能赶上吃瓜,当然要让他尝一尝。

    白老先生对学生的神神秘秘不以为然,什么名贵的点心茶水他没品尝过?就是端上龙肝凤胆他也不会惊讶的!可是等林屿揭开盖子后,白老先生还是惊讶出声,霍的站起,“西,西瓜?!这可是刚刚二月,哪来的?”

    这可是违逆天时的东西啊!

    “当然是地里长出来的啊!难道还能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屿半开玩笑的说,“师父您运气好,还剩三个瓜,再晚来一点就吃不着了。”

    毕竟瓜就结了这么几个,送的送吃的吃,没多少了。

    白老先生掩饰过心里的惊涛骇浪,先去看白瓷盘里摆的,翠绿的皮嫣红的瓜肉,不由得垂涎欲滴,管它什么天时不天时的,吃了再说!

    咬下一口西瓜,清甜脆爽,滋味可口,甜度刚好既不会淡又不会腻,汁水丰沛,实在是解渴又过瘾,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第一百五十七章

    白老先生畅快的吃了一回, 不由得拍着大腿遗憾起来,早知道有瓜吃,他该提前过来的!可惜现在就只剩下两三个瓜, 勉强过点瘾,可惜啦。

    换成林屿哭笑不得的,“您要是喜欢吃,剩下的都归您, 只是不要多吃, 容易肠胃不适。”再好吃也不能顶饭啊!毕竟是水果。

    白老先生一抹嘴,终于想起正事来, “这瓜我早年听过,不好种,容易坏,你到底是怎么在冬天种出来的?”他蠢蠢欲动,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更重要的是,白老先生心中生出妄想来, 冬天能种瓜的话, 能不能种粮食呢?如果能种, 岂不是再也没有饥荒?

    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

    “难倒不难,可需要细心和耐性。”林屿看师父这么有兴趣,就把人往后院引, 那里平时都是关严实的, 进出的钥匙只有两把。

    布置更是精心, 保证光照和温度, 才能让瓜顺利生长, 而这些经验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 全靠人的体感。

    如果不是之前种蘑菇有经验, 他也未必拿捏的准,光是炭火这一项,耗费甚巨。

    老先生亲眼见着了西瓜棚,还有里头的花费,不由得叹气道:“真是小鱼吃出了鲍鱼的价格,耗费太大了。”

    林屿解释着:“我这不是从前没种过瓜吗?想要先种一回看看情况,如今顺利了,今年就好大批量种植。”

    知道里面耗费的钱财多,白老先生便歇了心思,他如果多追问两句,林屿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还能给出出主意。办法都是人想的,冬日种植技术除了用来种瓜,种蔬菜一样能用。

    但此刻老先生还不晓得自己错过什么样的宝藏,把话题转到了别的方向,开始问起村子里的情况。

    其实这不需要问他都能发现,附近可以说是大变样,不仅仅是林家村,连隔壁几个村子也眼巴巴的看着,等着轮到自己这边。谁又喜欢过苦日子呢?

    春来要播种,而连年耕种的土地难免失去肥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会把腐烂的麦草或者树叶都堆在土里做埋肥。

    林屿当然知道这个,他甚至还记得一个自制肥料的方子,先把树叶和麦草烧成草木灰,再足足浸泡六个时辰,取其中的清液用来灌溉。除此之外,豆渣也有同样的效果。

    三叔家开豆腐坊,每天制造的豆渣一桶一桶的,用都用不完,只能用来养牛,倒把牛养的又肥又壮。

    听说能用来做肥料,三叔还很讲究的分了两块“试验田”,一块倒的是草木灰肥,一块倒的是豆渣肥,看看年底到底是哪块田的产量,更高。

    看起来控制变量法,学的很到位。

    所以尽管白老先生过来,他应该尽量抽时间学习,但推肥的事情也耽误不得,每天需得去看几眼。

    翠州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多年一来大家也是以麦面作为主食,去年,林屿特意托人送来几斤水稻的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