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大明徐后传》 大明徐后传 第129节(第3/3页)
当然,彼时的小太监马三保刚刚立了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学会游泳。
朱棣仔细翻看着一封书信,突然瞳孔一缩,颤抖着说道:“妙仪,是他,居然是他!”
徐妙仪抛开手中的文书,接过书信,“李善长?!”
韩国公李善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宰相。
☆、第204章千古奇冤
韩国公李善长,和魏国公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一样,都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最初跟着朱元璋造反起兵的谋臣,响当当的从龙派。虽不像徐达和常遇春这种冲锋陷阵的武将立下战功,但其智谋了得,出谋献策,功勋卓著,是文臣第一人,人称“军中萧何”。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封了李善长为左丞相,并赐金书铁卷,封韩国公,是唯一得到公爵爵位的文臣,名声大噪。
除了名以外,李善长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身为淮西文官集团领袖的他,成功的将文官里唯一可以于他抗衡的诚意伯刘基从朝中挤走,逼得刘基辞官回乡,去老家青田县养病去了,于是没有了对手掣肘的李善长在朝中呼风唤雨,几乎无所不能。
除了在名利上登峰造极,李善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贵。李善长和洪武帝是君臣,也是儿女亲家。
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的长子李琪,成了李家的儿媳妇,而且临安公主是洪武帝的长女,地位尊贵无匹。
李善长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难得在名利巅峰时头脑也仍然保持清醒,深知盛极而衰的道理,极力促成长子李琪尚了公主,有了公主的庇护,将来李家后人即使没什么本事,也足以守成了。
之前徐妙仪怀疑过李善长,包括他的对手刘基,因为有能力瞒天过海,一直藏在背后截断线索,甚至将锦衣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朝中有这种实力的只有几个,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义父道衍禅师将这个名单一一列举出来,当时李善长的名字就在其中。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