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在秦朝忽悠人的日子》 50-60(第22/24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读到这句时,他的手微微一顿。
博浪沙的刺杀,不正是“其下攻城”之策吗?即便成功,又能改变什么?换一个暴君?还是让天下重陷战火?
得到兵法的张良,开始了全新的修行。他不再将自己困在复仇的执念中,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这个时代。
他注意到,尽管秦朝有许多善政,但严刑峻法仍让百姓苦不堪言。即便如今隐隐有改变的迹象,可沉疴依旧存在,他只需要等待。
“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他在竹简上写下这句话,随即又补充道,“然守天下不可以暴。”
他开始系统地研究秦朝制度的得失,分析各地的民情。他发现,旧六国贵族中仍有不少人心怀不满,而普通百姓虽然享受统一的便利,却也对繁重徭役怨声载道。
“时机未到。”他对自己说。
他相信自己能等到那一天——
作者有话说:要完结了,贴一下本文使用过的参考文献:
部分屈原的辞赋
《秦始皇帝传》马非百
《秦始皇性格特征研究》李常春
《三次刺杀行为对秦始皇地域政策的影响》孙家洲
《楚巫文化的盛行与审美特性》李响
《先秦时期楚巫乐舞的身体语料研究》 侯晓萌
《楚国物质生活文化研究》 王箐
《里耶秦简所见迁陵蛮夷与秦王朝蛮夷政策》 王勇
《秦汉时期的女性观》 崔锐
《秦汉魏晋神仙观念的历史考察》 武峰
《方士与方术》 刘厚祜
《秦汉时期的炼丹术》 丁贻庄
《徐福东渡研究》 刘莹
《周秦两汉神仙信仰研究》 张文安
《秦宫殿建筑地盘与院落布局研究》 任中
《中国古代石磨盘研究》曾慧芳
《先秦秦汉时期小麦问题研究》张振兴
《黄河流域史前至两汉小麦种植与推广研究》李成
《中国传统玩具中的造物智慧研究》毕元玲
《论秦始皇的素养、风度与政治品格》高自双
《中国古代石磨盘研究》曾慧芳
《道德文化与秦汉妇女地位》马欣
《法家思想与秦王朝灭亡关系新论》徐卫民
《真实的秦始皇》段清波
*《史记 留侯世家》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今江苏睢宁)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第60章 车驾行进在通往琅琊的驰……
车驾行进在通往琅琊的驰道上。
嬴政的目光不再像第一次东巡时那般, 仅仅扫过象征威仪的旌旗与肃立的甲士,而是真正地、有意识地投向了道路两旁跪伏的黔首。
他看到了与记忆中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一次东巡,他看到的是一张张麻木、恐惧、深藏着恨意的脸, 如同秋后被霜打过的野草,死气沉沉。
那时的他并不在意这些人, 恨也好、怕也好,他都无所谓。只要不造反就行。
而如今, 那些低垂的头颅下, 虽仍是破旧的衣衫, 但许多人的脸上,竟隐隐有了些血色。
更让他心头微动的是,在一些老者眼中, 他捕捉到的不是纯粹的畏惧,而是一种近乎恭敬的顺服。
在一些胆大的孩童偷偷抬起的目光里, 甚至是好奇多于惊恐。
实际上,始皇帝频繁地进行巡视并非为了享乐,在现代的生产力和条件下进行长途奔波依旧让人疲惫不堪,更何况是古代。
究其根本, 是为了震慑天下,以自身的威严维系并不稳固的社稷。
如今,两次东巡黔首截然不同的反应也让嬴政心生波澜。
“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 他脑中莫名闪过这句形容上古圣王的句子。虽未至如此,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细微的生机,他感受到了。
这一切,仅仅源于那日在骊山他听从了林凤至的话语。
林凤至说士民咸怨。
他就建立科举,开设咸阳学宫,拉拢能够拉拢的士族。
然后在赋税徭役上松松手, 让耕者能留足口粮,织者能余下尺布。
这微不足道的“松手”,竟比万千甲兵的威慑,更快地软化着这片土地上的民心。
林凤至无意间曾经说过一句话,她自己或许已经忘了,但嬴政依旧记得。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嬴政深以为然。
远处海波微澜,让他想起了徐福。徐福和前任琅琊郡守胆大包天,竟藏匿旧齐田氏后人,并借此侵吞大量田产。
事发后,他雷霆震怒,严惩不贷。
而如今,同样是齐地的贵族,却已有人削尖了脑袋,想将子弟送入咸阳学宫,去学习那些由神使带来的、足以改变家族命运的新学问。
看看吧,这道路两边跪拜相迎的人中,不乏旧齐的贵族、乃至于偏远的齐国王室。
要问为什么嬴政会知道哪些人曾经忠于旧齐,蒙毅对此表示有话要说。
蒙氏曾是齐国人,在旧齐有些关系。此前,也正是这个关系让他看到了徐福的端倪。
这些人现在跪拜在他的车驾下,不再排斥法家的思想,不再排斥大秦的统治。
因为他们能在大秦获得自己的位置。
第一届科举已经完成,报名人数不算多,总共录取五十四人。这五十四人,有的来自咸阳,有的来自旧齐,有的来自旧楚。
无数人盯着他们的籍贯,终于确认始皇帝是来真的。他们争先恐后地要一个咸阳学宫的名额,造纸官坊出版的科举相关数目几乎一经售出就售罄。
吕雉科举时的文章更是被传遍大江南北。
上升的通道已经确立,能否在大秦风云变化的局势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看的是他们的能力而非其他。
分化,正在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