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20-130(第10/13页)

少不要太生气。

    他本意也不是为了让表哥生气。

    崔衍昭深深地凝视虞堪之,道:“这样吗?那你很适合写小说了。”

    可以和谢启坐一桌。

    虞堪之不解其意:“表哥?”

    崔衍昭:“我与皇后很好,你不用操心。”

    说完就示意虞堪之离开。

    虞堪之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被放过了,心里颇过意不去,准备主动请罚。

    正要开口的时候,他察觉有人进来。

    表哥的宫侍怎么不通传啊?

    虞堪之纳闷地抬头,看到来的是王适安。

    是王适安,那没事了。

    想到自己鼓动人说王适安坏话的事,虞堪之不想面对王适安,但门只有一扇,而且王适安进来后就关上了,他不可能无声无息跑出去。

    虞堪之于是转回头继续盯香炉。

    王适安对虞堪之视若无睹,信步走至崔衍昭身旁坐下,把一条装着信纸的绢袋递给崔衍昭,道:“我方才得到消息,燕国与夏国联合,欲自寿阳犯界。”

    崔衍昭从带中取出信纸,大致扫了一眼后,转头看向王适安,“你要走吗?”

    提到打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王适安。

    崔衍昭有些不舍。

    他可以和王适安一起去,但是不能不考虑崔析。带崔析吧,战场对崔析这样一个半岁都没有的小宝宝太过危险;不带吧,把崔析单独留在建康同样很危险。

    想来想去,他只能留在建康陪崔析。

    王适安:“濡须口的将士方经训练,派遣他们顺流而上支援边境便足够了。”

    他对崔衍昭分析:“燕夏龃龉已深,不可能诚心合作。若他们真心攻打江南,夏不会允燕借道寿阳,燕也不会借道夏国。不然若取得战果,又当如何分配?我看他们南下不过顺便,真实目的在于探对方虚实。”

    崔衍昭觉得王适安说得有道理,但他倾向求稳,所以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以防万一,用不用再调人?”

    “陛下!”

    本来坐一边假装不存在的虞堪之突然离席跪地。

    “臣愿带队前往濡须口,与当地将士一同作战。”

    为表哥解忧,就当是弥补他这次的错误了。

    崔衍昭望向王适安。

    王适安不以为意:“多一人少一人并不影响大局,此事由陛下决断。”

    崔衍昭于是对虞堪之道:“战场危机四伏,注意安全。”

    “表哥……”虞堪之没想到在他做了错事后,表哥还是这么温柔,心里十分感动。

    崔衍昭也觉得虞堪之真是懂事的好弟弟。

    兄弟俩深情对视。

    王适安:“呵。”

    崔衍昭收回目光,“……表弟既已决定,就早些启程吧。”

    虞堪之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多余。

    虞堪之离开后,崔衍昭准备招呼王适安一起去看崔析。

    王适安先他一步开口,目光灼灼,笑意促狭,“阿昭说与我很好,很好又是多好?”——

    作者有话说:点击《汉书·艺文志》可看与司马迁并称“班马”的东汉史学家班固锐评诸子十家。

    第129章 夸夸 战争没日没夜地持续了数……

    战争没日没夜地持续了数天。

    这天正午, 日光正盛,投在战船上的流影不住晃动。

    虞堪之背靠舵楼站立,手里紧紧握着长槊, 专注盯着前方厮杀的情况。

    此番燕夏联军的领兵将领名叫郭先, 曾跟随贺兰绪四处征战, 战绩不菲,备受重用。

    在土生土长的北方将领中,郭先算是擅长水战的,因而能和他周旋许多天。

    不过战斗到现在, 郭先一方已呈明显的不利态势,眼看着这场战争就要结束了。

    越是临近收尾,虞堪之精神越发紧绷,生怕在最后时刻出现变故。

    他观看着状况,兀然站直身躯, 举槊指向前方, 大喊道:“勾住他们的船,别让他们逃了!”

    敌军是往襄阳方向而逃,如果放任他们逃回去养精蓄锐,战事又会拖延许久,伤亡亦会增加。

    虞堪之话落,一枚枚沉重的铁钩落向郭先一方的战船, 并牢牢钉在木质的船舷上。铁钩尾部均联系着同样沉重的铁索。

    将士们同心协力, 强拽回燕夏联军那些想要逃逸的战船。

    联军中也有想要反抗的,但很快被制服。

    虞堪之目光始终钉在郭先所在的战船上。

    郭先战绩不菲, 除了在北方的战绩,他还曾成功攻入江南,替前朝扶持傀儡皇帝, 让本就在混乱中的前朝分裂更加严重,推动前朝覆灭。

    面对这样有手段的对手,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只见郭先在战船被勾住后,就挥刀猛砍连在铁钩后的铁索,试图摆脱被越国俘虏的命运。

    与郭先同在一条船上的郭先亲信也在协助。

    郭先力气极大,铁索被砍得不住晃动,竟真有断裂之势。

    虞堪之下令:“放箭!”

    铺天箭雨应声奔向郭先战船。

    郭先身边的亲信为他挥刀挡着箭雨,不久后身中数箭,接二连三倒下,但郭先仿佛有天意庇护,始终没有中箭。

    虞堪之看不下去,放下手里长槊,夺过一小兵的弓箭,冷冰冰凝视郭先一眼,手指轻抬,箭矢飞射而出。

    此箭正好中郭先肩部,但也在此时,铁索终于承受不住连续劈砍,断裂开来。

    郭先的船只顺流而下,离虞堪之部队越来越远。

    虞堪之一惊。

    反应过来后,他重新抓起长槊,跃上相邻一艘快船,指挥操舵的士兵朝郭先追去。

    *

    长安宫中一处荒废的宫殿里,贺兰宝席地而坐,托腮注视着面前巴掌大的铜像。

    铜像造型是慈悲微笑的佛陀,只是一条腿缺了脚掌,只能单腿立在地上。

    这是贺兰宝刚铸成的金人。

    手铸金人占卜吉凶,是北方流行的风俗。在郭先出征后,他手铸金人占卜,铸成的佛像残缺,是再明显不过的凶兆。

    他或许该下令追回郭先,但郭先出征已经数日,如今已来不及了。

    而且郭先出征一事是父亲留给他的辅国大臣荀聪所决定。

    荀聪会听他的话吗?

    贺兰宝心里生出强烈的抗拒。

    他不想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想到荀聪,就不可避免会想起父亲。

    想起父亲,他就会回忆起自己做过的无数错事,尤其是一夜葬送十万士兵的劣迹。

    他试图回忆母亲,但他与母亲从来都未见过几次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