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10-120(第5/12页)

影的心理准备。

    进入含章殿内间,看到王适安正握着奶瓶投喂崔析,崔衍昭都有点怀疑是幻觉。

    崔析发现他来,蹬了几下腿。

    王适安埋怨:“回来这么晚,孩子都饿哭几次了。”

    崔衍昭很不好意思。

    王适安还有篡位大业要做,照顾孩子本该是他的职责。

    崔衍昭赶紧从抱走崔析,同时从王适安手里把喂奶的工作接回去。

    他解释道:“我今日探望了谢中书,与他商议带回出使夏国的使臣一事。”

    王适安并不能共情谢珉,冷笑道:“他自己将女儿送去,怎么还要阿昭救人回来?”

    崔衍昭:“使臣不止谢云织一人,无论有没有她,都该让使臣回来。”

    王适安敏锐地察觉崔衍昭言下之意,“阿昭已有策略?”

    崔衍昭:“……嗯。”

    对谢珉说的时候他没什么感觉,但在王适安面前承认,他很是不好意思。

    他知道王适安很厉害,所以在王适安面前承认自己有策略,总有种在学院教授面前画最基础的豌豆基因性状图的不配得感。

    王适安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是何种策略?也让我了解一二。”

    崔衍昭:“……”

    ……

    崔衍昭讲的时候,全程控制着不看王适安表情,他怕越看越不自信。

    讲完后,他紧张地等着王适安反应。

    王适安忽笑道:“妍皮之下,岂有痴骨?我果然从未看错过阿昭。”

    被王适安一夸,崔衍昭受宠若惊,许久凑出了两个字:“谢谢。”

    王适安觉得崔衍昭这呆呆的模样甚是可爱,伸手欲揽崔衍昭,但崔衍昭还在给崔析喂奶,不能被影响动作。

    王适安颇不耐烦,看了眼边喝奶边用手掌拍打奶瓶玩耍的崔析,皱眉道:“他怎么还不长大?”

    崔衍昭不语,悄悄掂了下崔析,感觉比刚出生时重了很多。

    要长多大才算大啊?

    时间来到了第二天。

    立春后第一次朝会,群臣俱是神色肃穆,裹得严严实实的谢珉也在其中。

    崔衍昭旁侧加了副坐席,供王适安坐。

    崔衍昭:“谢卿昨日向朕表明,他将亲去夏国,带回我国使臣。朕已经准了。”

    话落,谢珉瞬间成为众臣目光焦点。

    使臣被扣下的遭遇已证明夏国的危险,换成他们中任何一个,绝难有此等决心。

    众人明白产生这种决心的不易,对谢珉肃然起敬。

    前往夏国,极可能有去无回,但谢珉还是下了如此决心。且听陛下所言,还是谢珉主动请旨。

    这是何等的勇气!

    大家看谢珉的眼神都充满了赞叹。

    谢珉取出手巾轻拭额头冷汗,他头一次感到集体的注目是如此令人坐立不安。

    谢珉很有离开的冲动,但想到昨天和崔衍昭商议的结果,还是做出坚定的神情,道:“多谢陛下信任,臣此去必平安带回诸位同僚!”

    和斩钉截铁的语气不同,他心里不太有底。

    陛下承诺不会真送他去夏国,是真的……吧。

    谢珉不放心,决定再打一下感情牌。

    谢珉:“臣对陛下一片忠心,虽刀山火海,亦从容赴之!”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了其他大臣。

    原来谢中书的勇气是出于忠诚!

    衣冠南渡后,政权更迭频繁,如王谢这般的顶级世家只有保家之念,对国家并无忠诚之心。

    久而久之,“忠诚”二字早被淡忘。

    他们没有想到,这两个字再被提起,竟是在朝堂之上,出自陈郡谢氏口中。

    一时间,太极殿鸦雀无声。

    崔衍昭打破沉寂:“朕祝爱卿成功。”

    谢珉目含热泪:“陛下!”

    崔衍昭配合地回望:“朕对爱卿寄予厚望,爱卿珍重。”

    四目相对,尽显君臣相得。

    从始至终表现得漫不经心的王适安:“呵。”

    众臣:“!”

    不好,他们只顾着震惊谢中书要深入虎穴的事,都忘了当朝录尚书事,大将军,总百揆,随国公,皇后还在。

    王适安一刷存在感,大家都肉眼可见地很慌乱。

    崔衍昭忍住立刻转头观察王适安表情的念头,冷淡道:“不日启程,谢卿早些收拾。”

    说完立刻摆袖示意众臣离开——

    作者有话说: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哀江南赋》庾信

    大意: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

    2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世说新语·尤悔》

    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西平原村。陆平原就是陆机,因为他当过平原内史,所以也叫“陆平原”。

    3 陆机诣王武子 ,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 ,但未下盐豉耳 。”《世说新语·言语》

    千里指千里湖,在今江苏溧阳附近。

    第115章 第 115 章 计划第一步是……

    计划第一步是给谢珉叠光环。

    崔衍昭出方向, 著作郎张思运笔如飞。

    这类命题作文对张思而言很是简单,不过脑就能写出来。

    “谢珉,字贞质, 太常卿韬之子也。五岁能属文, 词义畅达, 亲戚异之。七岁丧母,号咷极哀,时人赞叹。……先帝主建康,尚为中书令。大家践祚, 会使臣陷于夏,众皆惊曰:‘何使之归邪?’珉夷然无惧色,曰:‘可使臣往。’帝慨然曰:‘贞质,朕之长城也。’”

    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

    但张思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于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如果续上“某年某月某日, 卒, 追赠某官职”,这就是一篇完整的人物传记了。

    可谢珉只是要去夏国而已,并不是死了啊。

    他怎么就下意识替谢珉作了传记呢?

    难道当著作郎太久了,被史书影响太深?

    这下要怎么向陛下交代?

    张思感觉大事不妙。

    而崔衍昭看到张思停笔,知道是写完了,下阶走到张思身后, 开始看张思的小作文。

    张思大惊, 抬首道:“陛下,臣……”

    臣还没有写好。

    他要说的应该是这句吧?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陛下离得太近, 他只顾着看陛下,不重要的想法早都抛之脑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