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3、注意节制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朕与大将军清清白白》 13、注意节制(第1/2页)

    追谥需往南郊告天。

    太常早已选定了吉日,谥议、谥册、谥宝一应俱全。

    临出发前,太后赶来,为崔衍昭整理衣襟与腰带,动作轻柔细心。

    母子关系总算亲密了一点。

    崔衍昭受宠若惊,都有些不敢动:“劳累母亲了。”

    何流意垂着眼,并未言语。

    她以为已经习惯了先帝不在身边的日子,可今天百官云集等待告天,无异于大张旗鼓地宣告先帝已山陵崩,空落落的情感又一次鲜明地在心里招摇。

    崔衍昭被忧郁的情绪感染,默默叹了一口气。

    虽然他和养父没怎么相处过,但对方把江山托付给他,这份沉甸甸的给予不是说不在乎就能不在乎的。

    告天祭服别于平日里的朝服,崔衍昭头戴十二旒衮冕,外披九章纹皂紫敞袖袍,内以绛色曲领襦并赤红下裳打底。

    跟随祭天的大臣也依职位与官阶穿着不同祭服。

    整装完成后,崔衍昭乘上肩舆,百官骑马伴随。

    王适安位于百官最前,他稍一侧头就能看到。

    朱服武冠,意气风发。

    崔衍昭手捧谥宝,玉牌柔润的触感传到手心。

    玉牌上刻着养父的谥号。今日仪式结束后,这块玉牌将被放入太庙养父的神主牌位前。

    天光明媚,距离告天的地点还有一段距离,崔衍昭决定放空一会。

    *

    汾州。

    夏国与燕国正在对峙。

    卫衍夺取颍川后又连下数城,洛阳、豫州尽入夏国。

    他本该继续一路进攻下去,但贺兰绪亲征,燕国本已瓦解的士气重新凝聚了起来。

    入目的城墙上站满身披盔甲的燕国士兵。

    有些手中持着弓箭,有些持铁钩,还有些奋力拉动着套在夏国架好的云梯上的铁索,试图阻拦夏国他们的速度。

    卫衍抬头,阴沉狠厉的眸光扫过城墙,并没有看到贺兰绪的身影。

    这并不令人意外,贺兰绪重病在身,就算亲征,也不可能出现在城墙上。

    曾经将父亲追击得仅以身免的枭雄,如今也不得不面临英雄迟暮的困境。

    卫衍冷冷一笑,扬起手中马鞭,喝道:“继续挖掘地道,今夜之前,我军一定要入城!”

    “殿下,”身后一人骑马上前,面色为难,“太后已经下了诏书,要求殿下回京。如今殿下颇有收获,而且连日征战,士卒疲惫,敌军又有贺兰绪坐镇。何不就此言和,先回京面见太后再说?”

    卫衍缓缓转过头打量来人。

    “孤记得,今晨你还抱病不肯出帐——”他骤然两眼一眯,神色危险,“难道是装的?”

    不出意外,卫衍就是夏国未来的皇帝,掌握着他的生死。

    来人吓得几乎要从马上掉下去,战战兢兢道:“不,不,臣有病,臣有病!”

    “有病?”卫衍咧嘴笑起来,恐怖莫名。

    “正好,孤亲自为你治病!”

    他拔出腰间长剑,一剑捅穿来人心口。

    失去生命的躯体缓缓从马背上滑落,眼底还残余着深深的恐惧与迷茫。

    卫衍收起沾血的长剑,望了望四周噤若寒蝉的士兵,带着冷笑继续之前的话题:“第一个登上城墙者,赏绢万匹!生擒贺兰绪者,赏绢五万匹,封万户侯!”

    重赏之下,士气重新振作。

    城内。

    “陛下,”汾州太守听着外面的擂鼓声与人声,紧张地对贺兰绪道:“他们正在挖掘地道,预计傍晚就会攻入城中,不如臣先护送陛下退往——”

    “不必。”

    贺兰绪坐在桌前,一手按着额头,一手在桌上敲击出有韵律的节拍,沉着冷静的姿态让太守紧绷的内心都不禁松缓下来。

    贺兰绪:“着人在城内靠近城墙的地方挖掘堑壕,派一部分兵力守在那里,一旦有敌军冒头,杀。”

    太守:“臣领命。”

    刚要离开,又被贺兰绪叫住。

    贺兰绪声音温和,但眉宇尽是不可忽视的凌厉之色:“汾州难守,还需主动出击。再拨一支敢死队,由朕亲率破敌。”

    太守闻言怔住:“臣,臣岂敢让陛下以身犯险?”

    贺兰绪冷冷扫他一眼,威势不言自彰。

    *

    崔衍昭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且顺利的出宫。

    直到途中冲出一道身影,低头抬手奉上书卷。

    “妾有治国九策,今欲献予陛下。”

    崔衍昭回过神,看到道边跪着一道头戴斗笠,身着素裙的身影。

    虽然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拦道,但总不能一直僵持着。

    崔衍昭:“起来吧。”

    话落,他隐约听见王适安冷哼了一声。

    大概是听错了。

    崔衍昭努力再听,只听到了其他官员细小的声音。

    “似乎是谢家的女郎。”

    “没错,她腰带上绣有谢家的家徽。”

    “贞质,你……”

    “……”

    中书监谢珉从人群中走出来,面上有一丝尴尬,但还是维持住了沉着冷静的风度,“小女任性惊扰圣驾,还请陛下恕罪。”

    谢珉,字贞质,出身陈郡谢氏。

    崔衍昭已经掌握了“没关系”三个字的古代平替:“无碍。”

    眼看一场风波就要过去,谢家女郎忽然仰头,声音清澈:“妾听闻,陛下强留大将军……”

    崔衍昭:“?”

    最近建康传起了流言,说陛下与大将军情非一般,又是留宿大将军府,又是时不时召幸大将军。

    连谢云织都有所耳闻。

    她这次准备了治国九策不说,还想顺便劝谏陛下不要过度沉迷大将军。

    如果陛下一直把大将军留在建康,国家还用谁北伐?

    她决定当众点明此事,让陛下在大众的压力下不得不放手。

    可陛下竟生得这样美……

    那还是给陛下留点面子吧,换个方式建议。

    谢云织心里想着,姿态含蓄了几分,改口道:“妾在闺中便听闻陛下风仪非凡,如今方知传言非虚。”

    崔衍昭:“……”

    别以为他没听到上一句。

    如果王适安愿意跟他营销帝后情就算了,但是王适安不愿意,他决定澄清:“强留之事子虚乌有,朕与大将军系君臣之义。”

    但是似乎没多少人在乎他的澄清。

    谢珉用羽扇的扇面抵着谢云织胳膊,小声催促:“快回去,快回去!”

    崔衍昭:“……”

    好像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