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女侠有个反派丞相爹》 60-70(第13/15页)
“不用谢,我也是看在悠悠的面子上。”
所以一国相爷没有面子是吧?
崔北楼无奈目送这位问天阁的高手离开。
封问天应该已经猜测到他和那位师父一样觉醒了。
他身处京城,能接触的事情更多。
结合双方情报,他足以做出以下推断。
再过去数次剧情重来时,他可谓是单打独斗。到了这一次,他与那位师父都有奇遇。
他遇到了悠悠娘亲,有了孩子,有了夫人的帮衬。
而那位师父在以前的剧情里,也许只收游四方为徒,可在某个契机下,他对收下九个弟子有了执念。也恰是收悠悠为徒后,江湖线与朝堂线联系在一起。
悠悠的存在本就是原著剧情最大的变动,以他女儿为中心,开始发生各种改变。
而他能有女儿,又是因悠悠娘亲。
莫名的,他觉得那位师父遇到的契机,也与悠悠娘亲有关系。也不知悠悠娘亲当初怎么会来这个世界,要是能再来就好了。
深夜。
四海镖局总舵。
一道身影如柳叶般落在书房的房顶上。
风拂柳可不觉得总镖头会把账本藏在书房。
不过这些人都有个毛病,非得在书房谈事,在书房能够听到不少线索。
很快,就有一个镖头来寻总镖头,一开始聊了些走镖的事,没多久就提到了四海镖局领头攻打魔教的事。
这位镖头显然持反对意见,言语间多有抱怨,“四海镖局本就是大门派,而且是过得最体面的大门派。哪个镖师走出去不被羡慕?送了那么多礼,结果没多久一个个都翻脸,还不如不送。”
总镖头不悦道:“你现在是在怪我?”
他心里也不满。那些门派掌门听话攻打魔教分明是因为他的道具,而那些礼物都算在氪金之内。
两个同事在京城吃香的喝辣的,他却一天奔波多处使用道具,好不容易大功告成,结果出了这档事。
他肯定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些日子一直在怪下属办事不力,怪剧情偏移太多道具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镖头依旧在抱怨,“我不是怪您,是觉得这次行动过于仓促了。而且最近不少分舵被朝廷调查,我们损失太大。”
见总镖头不以为意,他又把话说得直白些,“树大招风,四海镖局在江湖颇有名气,又这么有钱,是朝廷和江湖门派眼中的肥肉。咱们倒下,足以养活千万甚至几十万人,谁不心动?咱们的一举一动可一直被人盯着,就算要行事,也不该怂恿那么多门派,人多眼杂!”
总镖头更不悦了,“你怎么不说是魔教请了朝廷帮忙?”
“呵,这话您信吗?魔教的名声可不好,也许有官员拿了他们的好处,可一定会审时度势,不敢随便开口。”
总镖头开始动摇,又不想表现出来。
等人走后,他直接回卧室休息。
风拂柳倒不意外,来之前她就得了嘱咐,这个总镖头早就换了个人,自负得很。
多毒打几次就好。
随后数日,退出的门派越来越多,四海镖局几乎是独木难支不说,被调查的分舵更多了,一些走镖也受到影响,镖师们也有意见,甚至开始消极怠工。
如此,四海镖局每日损失的银钱就是个惊人的数额。有些地位的镖头都看不下去了,轮流劝说总镖头。
“您也清楚咱们的账目是有问题的,如今朝廷八成得了风声,咱们还是避避风头,不要因小失大啊。”
“是啊,此事已经成了定局。就连天山殿都站出来说当初的事是个误会,余下那些门派得了台阶下,肯定会退出。咱们这不是吃力不讨好?”
“您还是多考虑一下吧。”
有说软话的,自然也有威胁的。
总镖头的武功并不出众,他的确养了一批好手保护自己,可生活在四海镖局的人特别容易被银钱收买,花大价钱让那些人护驾慢一步不成问题。
于是在遭遇几次不知是朝廷还是魔教派出的刺客后,总镖头不得不松口了。
他心疼自己花出去的道具,又对未来有些迷茫,不得不飞鸽传书给端王。
鸽子被截了,没多久总镖头收到回信。
“烧了账本?这不太好吧?”
他喃喃自语:“账本牵涉太大,烧了四海镖局就……等等,我替他们担心什么?”
总镖头找到了账本,正打算烧掉时,有人找他,不得不藏回去。
他一走,账本就到了风拂柳手中。
“搞定。”
风拂柳借着夜色赶路。
“总算可以和他们相聚了。”
第70章 无尘
四海镖局的账本震惊整个大周。
哪怕这些账本不算全面, 有部分被藏匿起来,依旧足以让朝廷知晓有多少贪赃枉法之人与之勾结,有多少百姓死于四海镖局的压榨。
账本上还记载了许多对江湖的支出, 用的也是暗语。暗语被破解后,朝廷不客气的告知整个江湖, 四海镖局为吞并其他镖局、门派, 用了多少下作的手段。
钱是个有用的东西, 就连江湖人也为之心动,不惜昧着良心对自己的恩师、同门下手,再将门派亲自送给四海镖局。
不少曾经家破人亡、门派破灭的江湖人恨得牙痒痒, 还有那些被设计陷害的人,也是恨不得手刃四海镖局众人。
考虑到是朝廷先发现这件事,在朝廷做出判决前,他们不能用江湖手段解决。
假皇帝得了政事堂的命令, 直接下令各州府官员配合调查四海镖局分舵,不配合甚至帮忙隐瞒着, 同罪处置!
这让各地官员乃至京官看出了皇帝的决心,收礼的人不是连夜将礼物退回去,就是收了不办事。
整个大周的官僚体系运转起来,期间难免有人浑水摸鱼、以权谋私、排除异己,需要加派人手监察。
年纪最大的两位副相都天天熬夜, 更别说是最年轻的崔北楼。
“革职查办的官员这么多,就怕有的衙署没法运转。” 唐相叹气。
“这有何难?”崔北楼笑了笑, “朝廷这些年培养的进士何其多?有多少人因为尸位素餐之辈、贪赃枉法之辈空有才华无法施展?是时候给有实干的人腾位置了。”
唐相一噎。
他这么感慨,一是觉得朝廷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容易引起官员们的反感,也容易被大朔钻了空子。二是元兴帝只下令不干活, 几乎靠政事堂的五位相爷,外边已经有传言,说他也是权臣了。他岂是崔北楼那样的人?
“就算提拔年轻人,怕也是不够。”他继续暗示。
“唐相此言差矣,”秦相旁观许久,终于插话,“实在不行,可以先征召各地的举子帮衬一二。三年选一批的进士不够用,举子总该够用吧?若还是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