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小女侠有个反派丞相爹》 50-60(第6/15页)
不要出门听听崔北楼的口碑?
看到儿子亮晶晶的眼睛,他咽下这句话。
反正比以前,崔北楼的口碑是好了不少,就连不作妖的元兴帝的口碑都好了不少。
“你心里有数就行。”
段严明叹气,又和儿子打听女儿。
“我听说贤郡王时常来找你探讨学问?”
段无涯立马垮下脸,“父亲心知肚明。”
段严明轻咳几声,他总觉得儿女婚事该由夫人决定,而且男女有别,就算是女儿,他也不好过问。可一旦产生这个想法,他就难免想起前不久在刑部遇到崔北楼时,对方隐晦的吹嘘父女之情的事。
旁人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他不会比对方差!
“你姐姐的年龄也到了,”段严明实事求是,“你找个机会探探郡王的口风吧。”
段无涯不乐意,他理由充分,“若郡王殿下有心,自然会带着媒人上门,再不然悄悄讨好父亲,我暗示他有什么用?”
段严明觉得有道理,等着贤郡王上门,结果一连数日都不见对方上门,甚至也不找儿子探讨学问,有些懵。
怎么,这位郡王是有了权力就要三心二意了?
酒楼,雅间。
贤郡王看着站在窗户旁朝下看的崔北楼,心情复杂。
建昌年间,他对这个丞相的印象是‘狠’。对他人狠心,对自己更狠心,才敢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代天子巡视,遭遇各方伏击都不改变作风。他以重伤的代价换来建昌年间的吏治清明。
那时起他对这位丞相的观感就很复杂。说崔北楼不是好官,可这位崔大人严惩了不少贪官污吏,自己却不贪。说崔北楼是好官,可有时候用的手段过于不光明磊落,惹人诟病。
等到了元兴年间,这位丞相的作风更是被放大了,成了权臣。
他的兄长曾酒后失言,说崔北楼心怀鬼胎,意在皇位。可他左看右看,都没看出这个意图,反倒觉得这个丞相的名声被皇帝表哥拖累了。而皇帝表哥实在是缺乏政治嗅觉。
等他成了郡王,满朝文武都在传元兴帝是扶持他对抗崔北楼,甚至不少人暗戳戳等着他们斗起来时,他只觉皇帝表哥没那个脑子,怕不是个假的。
那时他对文武百官的暗示视而不见,更不让旁人看笑话,只过好自己的日子,按着自己的心意推荐有才之士上位。期间若与某些官员发生冲突也不怕,他不是沉迷于酒色的兄长,连处理这点事的手段都没有。
本来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的发展,结果他看到那本志怪小说,他察觉到京城的种种异变,段府的怪事,景王的造反……诸多证据摆在他眼前,最不可能变成了最有可能,而他能寻到的最大盟友竟是崔北楼!
于是有了今日相见。
对话迟迟未展开,崔北楼还很有闲心的欣赏街边风景,贤郡王有些坐不住。
这是窗外传来一道如同蜜糖又甜又软的声音,他愣住。
这不是崔相的女儿吗?
他与这个小姑娘有过两面之缘。
一次是在段府,温乐悠以段无涯将功课落在相府为由上门,后来他才知道,温乐悠是在府外闻到柳氏做的肉脯馋了,才眼巴巴的上门讨吃的。
一次是在郡王府附近,温乐悠抓到几个探头探脑的人,发现那些人是在监视他,立马敲门,把人扔了就走,那小背影,非常帅气。
他站起身,走到窗户旁朝下看,发现小姑娘正护着一个年轻女子,气势汹汹的持着小木剑对着一个年轻男子。
他回忆了下,“这位好像是惠妃的弟弟,第一次入京。”
崔北楼摩挲着扳指,轻笑道,“难怪不知悠悠的侠义之名。”
贤郡王欲言又止。
他知道小姑娘行侠仗义的事,只是讲真,许多人是看在这位丞相的面子上才不敢再惹事,否则几家联合,召集百来个府丁,不怕拿不下温乐悠,可这丞相偏偏认为是女儿太厉害。
“温女侠向来聪慧,武功高强,崔大人不必担心。”
“我不担心,”崔北楼笑道,“我替这个惠妃弟弟担心。”
贤郡王:“……”
他只能硬着头皮陪这位丞相欣赏女侠收拾欺男霸女之徒的戏码。
等温乐悠拎着小木剑帅气离开,他们才坐下来。
贤郡王主动提到良郡王要离京的事。
“崔大人似乎已经同意了。”
这亦是他不理解的地方。他已经看出良郡王是关键,事情没解决前不该将这关键留在京城吗?
“是陛下的旨意。”
贤郡王眸色幽幽,“崔大人亲自写了一本志怪小说,如今又何必遮掩?”
崔北楼深深看了他一眼。
要是这个郡王早出生一些年,就没元兴帝什么事了。不,有那群天外之人的存在,贤郡王没出头之日。
“引蛇出洞。”
贤郡王蹙眉,又很快舒展,“敢问崔大人,还有几条蛇?”
“十数之内。”
贤郡王又狠狠拧起眉头。
柳氏那个不提,光是元兴帝和景王就足够闹出大祸,竟然还有这么多。
“若蛇来了,还请崔大人告知一二。”
贤郡王起身,郑重行礼,“此乃大周之祸,我亦有责。”
“殿下有心了。”却没说同不同意。
贤郡王正想再做出一些承诺,就听见崔北楼轻笑,“实则今日请殿下来,是为替殿下解忧。”
“替我解忧?”
“会试在即,段姑娘郁郁不乐,殿下都不敢上门提亲。”
贤郡王先是脸微红,又忍不住期待的看过来。
“崔大人可有解决之法?”
第55章 发愁
哪怕是宗室子, 自父母去世,贤郡王便体会了世间冷暖。那些落魄的日子里,让他体会到温暖的, 除了几个忠仆,便是在皇陵附近救下他的段无忧。
他从未见过那般张扬明媚的女子, 年纪不大, 颇有智谋。待后来私下来往时, 他又发现对方饱读诗书,胸怀远大,若为男子, 必然进士及第,当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官。只可惜现状如此,段无忧将志向改为筹办一家女子书院。纵然女子不能科举,世人却不该剥夺女子光明正大读书的机会。
来往越多, 他越是清楚对方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多少事,悄悄存了多少银子。然而, 认清现实不代表可以坦然在会试之前,欣赏那些举子挥斥方遒的姿态。
明知对方郁闷空有才华无法施展抱负,他哪里敢上门提亲?别说成功了,怕是两人之间的情谊都会被消磨。
年轻的郡王眼巴巴看着不少清流避之不及的权臣。
“段姑娘年方二九,其实不急着出嫁。”
贤郡王抿着唇不吭声, 他能说他急吗?别以为他不知道,京城不少人都想迎娶他的心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