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救命!天幕害我,我?千古一帝》 30-40(第8/17页)
这是仙宫?仙女?
也有人觉得主播穿得伤风败俗,迫于奇异的天幕不敢开口。
“哎呀,真是好久不见啦!因为学业原因,没时间剪辑整合资料。”女主播双手合十,做了个抱歉的动作。
“首先要跟一直支持我的家人们说个重要通知。”
“因为本宝宝要全力冲刺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啦!学业繁忙,压力山大,所以这次直播,将是我们盘点显宗朝那些牛逼闪闪改革系列的暂时收官之作!”
这话一出,人群中响起一片抑制不住的惋惜声。
虽然绝大多数人根本不懂“博士”、“论文”是什么东西,但“收官之作”、“暂时再见”的意思还是明白的。
过去几次天幕降临,早已成了百姓乃至颂朝朝野最为期待和津津乐道的“神迹”。
每次都能带来震撼的消息和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突然说要暂停,怎能不让人失落?
赵庚旭则一边在心里赞叹:原来这主播不是全职的!还是博士生啊!厉害!
一边内心小人哭唧唧地说:终于要结束了,不想再社死了。
“家人们别难过!不是永久停播哦!只是短暂的分别!”
“等我顺利拿下博士学位,穿上那身帅气的黑袍,一定第一时间回来跟大家汇报喜讯,所以,这最后一期,咱们必须来个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压轴大戏!”
她的语调重新变得欢快起来:
“之前我们讲到,咱们的显宗陛下巧妙布局,终于将科举取士和工科选拔这两项划时代的制度给初步立起来了!”
“那么,制度建立之后,给颂朝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今天,我们来做个总结,因为这两项制度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骚操作,是如何让颂朝焕发新生,一步步走向盛世的!”
天幕中的画面随之变化,出现了一组动态的对比图。
一边是田地荒芜、农夫面黄肌瘦、手工匠人技艺粗糙的场景。
另一边则是稻穗沉甸甸、工坊里的简易水利器械、市集上货物琳琅满目、百姓脸上带着满足笑容的景象。
“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百姓的日子好过多啦!”
女主播的声音充满感染力:
“我们之前说过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让寒门子弟有了上升通道,官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干能力显著提升!”
“而工科考试选拔出的那些技术人才,更是了不得!”
天幕画面聚焦到几个具体场景:
一位通过工科考试被提拔的“农技官”,正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新式曲辕犁和灌溉水车。
另一位“匠作丞”则在督造改进的织机,使得丝绸布匹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还有人在勘探矿藏、改良冶金术、修筑更加坚固耐用的水利工程。
“这些技术大佬们,可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他们带来的农业技术革新,让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再加上海外新种的引进,让百姓以前饿肚子的情况大大减少!”
“手工业技术进步,使得布匹、瓷器、铁器等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更亲民!”
“国库也因为商业繁荣、税收增加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充盈!”
看到画面的农夫和工匠,他们或许听不懂那些大道理,但画面上那些丰收的景象、精巧的工具,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这时,天幕中的女主播话锋一转:
“然而,咱们的显宗陛下不满足于此!显宗陛下当初在江州就藩时就深深意识到,光有好的政策和技术是不行的!”
“朝廷的法令、新的农业技术手册、工匠的规范标准,你得让老百姓能看懂、能理解才行啊!”
“不然再好政策,传达到基层也容易变味,或者根本推行不下去!”
“于是,在国库富足后,显宗推行了一项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那就是‘百字启蒙令’!”
天幕画面中出现了一份古朴的诏书特写,上面赫然写着:
“敕令天下州县,推行百字启蒙,每户必有一丁,识文断字百余……”等字样。
“这项政策,可以说是义务教育的最初雏形!”女主播解释道。
“它不强求所有人都成为学问大家,但要求每户人家,至少要有一个人能认识一百个左右的常用字!”
“目的是让朝廷的政令能够更顺畅地传达给百姓,让新的技术知识能够被更有效地学习和传播!这可太重要了!”
天幕画面中展现:
偏僻县学、乡学里,不同年龄的农夫、工匠、小孩在先生的教导下,笨拙却又认真地学习识字。
城门口,有专门的吏员大声宣读朝廷告示,并指着旁边的文字进行讲解。
“可别小看这一百个字!”女主播强调。
“它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传播的门槛,开启了民智!”
“让普通百姓不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能够初步理解国家政策,维护自身权益!这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步!”
这番讲述,在朝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如李不言之流,听得双目放光,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上书请求推行此策。
而一些世家和保守派的老臣则面露忧色,低声交谈:
“开启民智?这……百姓若都识字明理,恐生事端啊……”
“是啊,愚民易治,此乃古训……”
皇帝赵衍目光闪烁,显然也在深思。让百姓识字,利弊几何?
而太子赵庚明显然认为这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只是现在国库空虚。
赵庚旭挠了挠头,心里嘀咕:百字启蒙?的确不错,不过,前提是得有钱,唉!”
没等众人消化完百字启蒙令带来的冲击,天幕上的女主播突然露出了一个带着几分搞事情的狡黠笑容。
“好了,经济基础有了,文化普及也在路上了,那么,如何保障这一切能够稳定、有序地运行呢?
这就不得不请出我们显宗朝另一位重量级人物,被后世史学家和网友们戏称为‘法家阎王’的秦无妄,秦大人!”
画面一变,出现了一个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刀、身着绯色官袍的官员形象。
“这位秦无妄秦大人,是显宗陛下实行新政的‘铁血利剑’兼‘律法守护神’!”
女主播的语气充满了赞叹和敬畏。
“正是在他和显宗陛下的通力合作下,颂朝的律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和严格执行!”
“社会风气为之一清,治安状况好到什么程度呢?”
“史书记载,显宗朝的盗匪发案率,比他爹……呃,比文宗皇帝末期,直接下降了十分之九!几乎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理想状态!”
“哇——!”
百姓们发出一片难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