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65-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军工大院女儿奴[年代]》 65-70(第1/23页)

    第66章 围歼

    先说陈棉棉。

    吃完午饭妞妞就开始闹了:“白, 白白!”

    陈棉棉看窗外围墙,笑着说:“白白的,雪。”

    妞妞跌跌撞撞跑向婴儿车,拍它:“看, 看雪!”

    陈棉棉心头一动, 想起件事来。

    给闺女穿暖和, 抱进婴儿车盖上小被被, 她就去警卫室了。

    基地今天没有拉警报,但应该有大任务,警卫科门前一辆车都没有。

    只有俩警卫在值班, 陈棉棉就问:“今天的报纸还没来吗?”

    正在涂抹冻疮膏的警卫抬头说:“咱们的报纸不会晚送的, 主要是昨晚沙漠下了大暴雪,但铁路有重要物资需要输送,人手全调去清雪了, 等回来就会送的。”

    戈壁经常下雪, 但虽然离得近, 沙漠却因为气候原因几乎不下雪的。

    可昨晚泉城还好, 只是小雪。

    但据说从东风基地到核基地, 绵延几百公里, 沙漠下了大暴雪。

    铁路公路全部被阻断,大批量的人手就全去清雪了。

    陈棉棉递过总革委的地址说:“帮我拍封电报, 就两句话。一,西北军民齐扫雪, 迫盼组织来慰电。二, 玉城瓜州,大雪十年难遇。”

    一个警卫誊好稿子进电报室,嘀嘀嘀的去发电报了。

    另一个笑着说:“咱们警卫室的人都说呢, 嫂子的革命工作,全国第一。”

    虽然陈棉棉不务正业,也不喜欢告密揪人小辫子。

    但她特别喜欢向上报喜报功。

    而其实大领导们最喜欢的也是像她这样的人。

    昨天的雪灾很严重,中央收到的消息也必然都是不好的。

    可这时有人把军民齐扫雪的事反应上去,又不要别的,只要一通慰问电报。

    就好比幼儿园的小朋友找老师,只要一个亲亲,老师能不给?

    陈棉棉也不过随手刷个功德。

    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同志,不忙的话帮我翻翻报纸。”

    妞妞被推放到电报室门口,好奇的看警卫叔叔摁那个红色按钮。

    它只能发两个音,一个长滴音一个短滴音,大概七八个音就会是一组数据。

    妞妞迷恋一切数字性的东西,口水拉了一尺长,耳朵竖的像小兔子。

    因为报纸太多,警卫邀请了陈棉棉一起去翻。

    突然,一个粗嗓门男人问:“人到底啥时候回来啊,不行送饭吧?”

    他是灶上的大厨,因为今天军人们出去扫雪,还没有吃饭,来问的。

    警卫从报刊室出来,说:“ 今天是保密任务,不让送饭。”

    主任姜霞和大厨一起来的,正逗妞妞呢:“我的闺女儿,你咋也在这儿呢?”

    妞妞指电报机,耸屁屁:“滴,嘀——,嘀嘀。”

    姜霞帮她擦口水,笑着说:“等长大了就学你赵慧奶奶,上天开飞机去!”

    她妹妹姜瑶也报过飞行员,体测不合格被涮了。

    但一个女性能上天开飞机是多大的荣光,姜霞又把希望寄托给了妞妞。

    妞妞比划:“东风ai,飞飞!”

    大厨听说不让送饭,急的直挠头:“我们今天特地炒的粉条,都坨住了呀。”

    姜霞也说:“用白菜烧的,到晚上可真就坨了。“

    陈棉棉刚翻到报纸出来,却说:“如果怕粉条坨,婶子,你去舀我的腌缸肉,热菜的时候不要加一滴水,就用腌缸肉的宽油煨,煨出来的味道更香。”

    基地的妇女们基本都会做腌缸肉了,用它烧菜也别有风味。

    姜霞答应了,但欲走,余光瞥过报纸,却来了句:“小陈,你登报啦!”

    胖大厨也凑了过来,读标题:“红专学霸陈棉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再一看,惊呼:“《国家青年报》,嫂子,你,你咋上去的?”

    其实关于登报的事三个月前就确定了,稿子也是陈棉棉一个月前写的。

    好事多磨,直到今天,11月27号报道才出。

    俩警卫也凑头来:“这可是国级报纸,嫂子,您还是个人登报,您,出名啦!”

    《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环球政谈》等报纸一样,属于一类报刊。

    它总共四版,陈棉棉是在B版,好大一个豆腐块。

    而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呢,祁政委是在忙工作,要不然得登门做表彰。

    基地的黑板报要转载,过两天《西北军报》,《河西日报》也要进行转载报道。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棉棉已经扬名全国了。

    大家看着她,不亚于将来,普通人在生活中碰上明星或者大网红。

    基地家属那么多,咋她就那么牛,不闷不哼上报纸了?

    要不是下了大暴雪,她在基地已经造成轰动了。

    但姜霞看了半天,跺脚了:“小陈,你咋不给寄张单人照片呀?”

    再指报纸:“照片上密密麻麻的人,谁能看出哪个是你?”

    大厨是个笨伙夫,跟姜霞一样傻,也说:“这上面,这怕不是一群乞丐?”

    报道有配照片,黑白的,现在的印刷质量差,配的还是一张上面挤了几十个人的群照,只见一堆的烂羊皮袄和锄头,根本看不出其中哪一个是陈棉棉。

    普通人不懂政治的艺术,只觉得她没上单人照就是遗憾,是吃亏。

    但在西北军区,司令办公室,正看报的曾司令发感慨:“这个女人,好厉害!”

    他派儿子去搞祁嘉礼,迟迟等不到结果,又派了秘书,结果秘书也栽了。

    而今天这份《青年报》上,那密密麻麻的人头中,就有祁嘉礼。

    因为它是去年开挖水利的所有参与人员和领导的大合照。

    青年报高层们每天会看的,只要熟悉的人,一眼就能找出站在其中的祁嘉礼。

    曾司令看在眼里,只觉得混身不适,还气曾风。

    曾风个大蠢猪,明明他全程参与了水利,可是他却不在照片上。

    而曾强曾反复跟儿子讲过,功劳必须抢,但要适可而止。

    当领导的吃肉,可也要让群众喝到一口甜汤,就好比今天登报的陈棉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她那张人头攒密的照片不但能帮到祁嘉礼。

    而且它会给陈棉棉带来多大利益呢,就是群众基础。

    以后她不论到哪里去工作,领导或者会给她穿小鞋,但群众会支持她。

    因为那么珍贵的登报机会,她把照片让给了群众。

    曾司令又想起一件事,还是那个陈棉棉,因为探亲,她在东风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