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汴京食记》 50-60(第13/15页)
庞巧娘抿着嘴笑:“阿兄只是性子有些急。”
笑欢了,她们才聊起 正事,不过也不是要紧事。只是庞巧娘从城外搬到 汴京了,毕竟一人在乡下有诸多不便,而 她也想在汴京寻一份工挣钱糊口,不像总是靠着断疤养。
断疤说到 这还挺直了腰板,用不同的话夸了巧娘好几回,弄得巧娘一脸羞涩。
随后话音一转,断疤挠挠头 :“不过下月汴河的冰就会化开,我要跟着镖局出城去,不能留在城中照看巧儿,想拖你们帮忙看着点。”
“放心,巧娘交给我正合适。”
杨姐儿也喜欢极了,多一个人也多一份热闹,尤其是最近萱姐儿老往外跑,盼姐儿也没空来,她都没人能聊天。
断疤笑呵呵:“那就成……”
后来他有事,便先走了,巧娘无事则留下来,帮忙做糯米糕。
锅边塞了几条布,用来堵住缝隙,防止里边的蒸汽跑出来。
庞巧娘虽看着瘦弱,力气倒不小,比杨姐儿还强了点。
陆琼啧啧连叹:“真是人不可貌相。”
不过庞巧娘跟杨姐儿还有一点相似,就是夸不得,一夸便会脸红,像是触发了什 么按钮。
揭开锅,上边升起 一股热腾腾的水雾,忽地又一下散开来,只留有余热在这四周。
满满一整锅糯米,晶莹饱满,表面 都镀上一层水珠,好看极了。
庞巧娘跟杨姐儿把锅里的米都倒在木桶里,陆琼趁热撒上一陶瓮的糖,陆萱则在一旁握着长木匕搅拌,憋着劲,把脸都憋红了。
糯米糕既可以用糯米做,也能用糯米粉做。糯米粉做的口感更细腻,也较为好做,揉成面 团,搓剂子,包馅料便可。
用糯米做的口感更软糯,也会更有层次感,不过也繁琐些,这些糯米可是泡了好几个时辰,最后也蒸了小半个时辰。
还未开始加馅料,陆萱便皱着鼻子,好似口水都要流出来:“好香啊,方 才放了好多糖,一定甜极了……”
惹得众人生笑,皆看着她乐呵着,程娘则在一旁烤火,顺带给大家煮茶。
馅料有豆沙的,也有红枣、芝麻馅的,喜欢硬一些的,还能加上桃仁,口感也会更丰富。
糯米本就是熟的,包好馅料,压实便可,不用再重新上锅。
凉了些,陆琼便用竹刀切成块,塞一小块进嘴里,软糯极了,也带着糖的颗粒感。
陆萱也从背后钻出来,伸手 取下好几块,因没做好准备却被烫得嗷嗷叫。
陆琼拍了下她的手 ,笑道:“这下叫你偷吃,看你下回还敢不敢……”
又分出好几块,放到 食盒里,余下的都放回锅里,热一些口感会更好。
庞巧娘要寻一份活做,陆琼便叫她去绣坊看看,陆记是暂时不缺人手 ,别的地方 更合适。加上金娘也在绣坊,也有人互相帮衬。
庞巧娘自 无异议,却还是有些担忧:“金娘这人如 何……”
若是性子不好,她怕会处不来,那还不若到 别处去,给人打打下手 也行。
想到 金娘,陆琼便捂嘴笑:“这你倒是放心,金娘看谁都热心,就怕你应付不过来。”
知道金娘为人和善,庞巧娘便也放下心,一连吃了好几块糯米糕,最后还沾到 鼻尖上。
又是一阵打趣……
待庞巧娘走了,陆琼也立马赶到 金娘家,跟她说了这事。
如 她所料,金娘高兴极了,抓着她的手 :“这可太好了,我在绣坊没什 么玩得来的人,都说不上话,这下终于能解闷了。”
第60章 百花糕
与金娘说过此事后,庞巧娘就跟着一块去绣坊了。
宋代的绣坊分 官办和民间绣坊,最出名 的官办绣坊便是文绣院,专供皇室、贵族服务。
而金娘待的是民间绣坊,起初是靠牙人介绍入坊,绣庄是位长相 清秀的娘子,整日待在绣坊,私下为人和善,可对 待绣品却极为严苛。
好在庞巧娘针法 不错,应绣庄要求在绣布上施展了平绣、打 籽绣等针法 ,动作娴熟,绣面平整,这 才叫绣庄也满意了,便留了下来。
过了上元节,程娘却极少 来陆记,像是在躲着什 么人,不过陆琼也没多余的心思 放在她 身上。
这 天晚上,钱掌柜又闲着没事,自家 铺子不看着,跑来陆记说要一份羊肉汤。
陆琼也见怪不怪,毕竟他这 人就是难以 捉摸。见杨姐儿在择菜,她 便亲自去锅里舀一碗羊肉汤。
焯水的羊肉,撇去浮沫,最后放入锅里,加姜片、葱一块炖,这 锅炖了一个多时辰,早就软烂了。
最后撒上葱花和一些小料,新鲜出炉的羊肉汤便能呈上桌。
在这 间隙钱掌柜到处巡视,摸摸桌上有无灰,又打 量了灶台的调料,最后还颇为满意地点头。
陆琼觉得他不像食客,倒像是来“监察”的,就差领口挂个小牌。
上回推出粥底火锅时,他还说做的羊肉膻,这 回倒要看他能挑出些什 么毛病来。
钱掌柜也终于安分 坐下,望着眼前这 份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矜持地点头,这 才伸出矜贵的手,舀一勺汤。
加了姜片的羊肉汤更加暖胃,尤其是外边刮着风的时候。
这 回他肉没尝几块,汤倒是喝完了,却还是随意点评几句:“肉炖得不做,入口即化 ,倒与上回相 比有所长进,膻味也轻了……”
吃完后,他便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出铺子。
杨姐儿这 才去收拾碗筷,一边忍不住嘲谑:“钱掌柜整日来我们铺子,他那是要倒闭了不成?”
上回说她 做的羊肉膻,可是记了很久。
这 话没压低声音,旁的食客便笑 着道:“不论谁做的,到他面前可都是蹬鼻子骂一脸的。”
这 话引起杨姐儿极大的共鸣,跟着那食客激动得说了好几句,待陆琼提醒才知道不妥。
不过等店里忙起来,她 转头便忘了这 插曲。
二月初,汴京转暖,万物复苏,汴河也有了化 冰的迹象。
断疤他们也快要离开汴京,临走前托陆琼做一些干粮,好带在路上吃。虽然走水路也能靠岸,可大多数时候还是在船上,开火什 么的并不方便,何况也没有好厨子在身边。
是以 陆琼在一早就赶去陆记,杨姐儿也被她 叫过来,这 会儿正靠在灶台边揉面,出了不少 汗:“他们胃口也真大,一人就吃掉三四 份。”
陆琼在摔打 面团,木板也跟着一震,撒在表面的面粉扬了起来:“倒也算是寻常,他们忙起来便是没日没夜的。”
做了好几种饼,有肉饼、葱油饼、鸡蛋煎饼、胡饼。
做肉饼的面团加了老面,用来发酵,这 样做出的饼暄软些,肉馅分 羊肉和猪肉的,都分 别加了葱姜水、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