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文薰的民国日常》 40-45(第9/15页)
“知我者,姐夫也!”
他二人同经一难,都更加佩服对方的人品操守,竟是生出了真感情。
当晚送别文薰时,敬贤也才亲口同姐姐耳语:“姐夫是好人,真的。”
原来她之前是一直不确定姐姐的幸福的。
文薰听罢,好笑之余,也为妹妹(丈夫)能多了一位患难之友而高兴。
回到酒店,又顺便给孟海白打了电话,全了礼数。
对于文薰被留在金陵任教的变故,师长同样和家长们饱含叹息,也唯有同一句话送给小夫妻:
“来日方长。”
直到第二天中午,一行人才顺利抵达临安。
莫家送给小夫妻的那栋洋楼自然是临安最好的地段,这里地处涌金门,离临安大学近,临西湖也近。
莫太太老早就派人过来收拾过,洋楼里的物件一概应全,只是毕竟小半个月没住人,还得通风,该换的新换。
换了就得洗。何妈与王妈还有巧珍跟着忙碌,又有王妈故意叠声喊着“少奶奶”,一整个下午,院子里好不热闹。
王妈存了心眼,特意开了大门,好让来往的行人、邻居,能看到跑上跑下指挥作战的女主人文薰。
一直闹到傍晚,王妈又带了糕点与何妈一起往邻居家送。
奶妈妈的心思,小夫妻不是不知道。他们二人站在二楼的窗户边看着楼下王妈应对邻里,心里又好笑,又感动。
第二天一早,莫霞章又带文薰去了临安大学,见到了他的同僚,也参观了他的办公室。
而后,他们像是参观金陵大学一般,参观了临安大学。
还去西湖边看了荷花。
荷花仍未凋残,似乎是等着佳人欣赏。
因时间不够,一切风景人物只能是走马观花,可文薰仍旧会为莫霞章的一片诚心而心满意足。
莫霞章也少见地一路絮叨。
他跟文薰说自己的学生,说自己熟悉的工人,还有经常乘坐人力车的那位车夫。
文薰都仔细地听着,有时也会提问。
她问清了汤博容先生家的地址,接过了每月给汤嫂子寄钱的任务。
下午,莫霞章送文薰前往火车站。在月台上,夫妻俩依依不舍。
身边有不少年轻的将要分别的情侣抱在了一起,受氛围影响,二人也轻轻抱了抱。
“真想送你回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送来送去,倒没完没了了。”
当分别真正来临之时,文薰意外的乐观。
她最后嘱咐。
“那盆兰花是我的嫁妆,我把它摆在卧房里间,你多费心照料。”
“好。”
“你落水昏迷那天,它被人不小心砸离了盆。我把它救了回来,但它仍有些不好。这回我把它带过来,是想让它代替我留在临安。有这个替身使者在,你就得承认,临安的家就是我们的家。”
丈夫在外任教,孤身一人,本就形单影只,文薰不愿意他连“家”都没有。
莫霞章没料到自己任性的唠叨,会被妻子记在心里。感受到文薰的一片心意,他的眼中隐隐泛起泪光。
“我会照顾好它。”
如果可以,他愿意把这盆兰花当成他和文薰的第一个孩子。
如果这个形容不恰当,那也可以让它成为幸福的见证。
他以前不会养花,他愿意去学。
他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丈夫,也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最好的园艺家。
第44章 文薰的第一课
文薰从临安回来后,便紧急地投入到备课中。
有工作分神,哪怕身边少了一个人,乍然间,她也没有那样孤独。
而且每天傍晚,锦姝还会来找她。
锦姝进入金陵大学学习,选择的是文学专业。她自以为自己理科不会,选个文科便是至少能听懂了。不想金陵大学的文科先生都是文坛上颇负才名之人,对这种高等学府的学生要求也高,锦姝才上学不到一个星期,便被先生同学们摸透了是个内涵不够的“草包”。
“草包怎么了?草包愿意读书,他们难道不让吗?”
锦姝不是不知道同学们偷偷议论自己,可她也不以为意。一是她有多少水平自己心里清楚,倒不至于被人拆穿了便恼羞成怒。二是她本来就是“走后门”进入的金陵大学,她只要一听到同学们是多么废寝忘食才考进来,就心有戚戚然。
她的学问比不上人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比不上还能怎么办?学呗。
曹玄致对她这种向学之心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了,可他心知妻子好面子,不会让自己来教,便拜托了文薰,每日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指点锦姝一二。
文薰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汪锦姝每日从金陵大学放学之后,回了家还得来“朗先生”这里报道。
“今天国学先生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什么?”
“论‘传不习乎’。”
文薰看着锦姝,见她一脸迷茫,便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引导她。
“你知道这个题目的出处吗?”
锦姝的水平倒没有低到连《论语》都不知,她甚至能干巴巴地背出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是我忘了出自那篇。”
文薰告诉她:“出自《学而》篇。”
锦姝皱着眉品味了一番,“所以这篇作文是让我们写学习的方法?”
文薰觉得既然要写作文,那就得需要明白题目的意思,弄清楚出题人的要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还记得吗?”
“我问了同学,同学说,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的意思。”
“那么回到作文本身,你认为你需要在文章中讨论的主题指的是哪种学习的方法?”
“是复习,对不对?”
“是的。”
文薰的肯定让锦姝神情舒缓,可很快她又皱起了眉,“我读一遍书都很困难了,我还要去复习。”
她表示无法认同这个题目。
文薰耐心地给她解释:“
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一个知识点哪怕已经掌握,不去复习也容易忘记,所以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故事,又有一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话。”
锦姝抱着书,觉得这篇作文简直难得不像话。
文薰很讲究教学时的主动性与松弛有道。见锦姝似乎不太愿意,便停下来问她:“怎么了,你要放弃吗?”
锦姝心里是抱了这个侥幸的,“我可以放弃吗?”
“开学才一个星期,你就交不上作业。”
“我都是成年人了,我交不上作业,先生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