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鸾: 6、第 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夺鸾》 6、第 6 章(第1/2页)

    骁骑卫军长领了云桑的吩咐,将回程之事另作一番安排,遣了随行副将护卫郡主,再调梁州县衙兵马押后,自己则托称前行探路,打马去了浮梁山北麓。

    云桑由副将等人护送着,与宁策一同登车北上。

    藩王离邑,即便未带兵卒,也是难以畅通恣行的,尤其现在御驾在北,官道上关卡不断,好在有云桑和骁骑卫随行,宁策一路过关入城皆未受阻。

    车队很快通过梁州,抵至泾州东南。

    云桑自上车后便裹了衾毯,靠去屏风后的内榻上阖眼不语,看着像在补眠。宁策便也不打扰,取了此番拓印所得的石壁经文,静静坐在靠窗的案前整理收纳。

    队伍行至泾南山道,地势起伏逐渐起来。

    云桑被颠簸的马车带得身子一歪,睁开眼,伸手扶住榻板。

    屏风外,宁策听到声响,停下手中动作,抬眼望来:

    “撞到哪儿了吗?”

    蜷在车门打盹的秋兰,也忙起身入内查看云桑状况,转回向宁策禀道:

    “郡主没事,刚才颠着,扶了下榻板。”

    宁策唤道:“阿梓?”

    云桑安静了会儿,从榻上起身,出到屏外,看了眼宁策:

    “真没事。”

    她坐到宁策对案,见案上排放着几个香料瓷瓶和涂了椒泥的狭长石匣。宁策手里的拓纸置在燃着艾草香丸的博山炉之上,青白色的烟气,均匀吐触在浸染浓墨的字迹上。

    这是时人保存纸页的熏蒸法。

    宁策自少时起,便喜欢收集古籍拓文。

    小时候,云桑在玉瀛宫也曾跟着他一起做过这些。厚厚的一摞纸,一做便是整个午后。

    见她出来,宁策视线一掠,收起纸页。

    “手给我。”

    他挪开案上诸物,朝云桑伸出手。

    云桑循着他的视线垂眸,这才发觉刚才猛地一抓榻板,掌心缠的绷带上又渗出淡淡血迹。

    宁策握过云桑的指尖,凝目看了看,取过案上一个小瓷瓶:

    “刚好适才调香时,顺手配了个白芷药膏。”

    云桑试图缩手,“不用了。”

    她没能挣开。

    男子的手指修长柔韧,就那么轻轻握着,也似蕴了千钧力。

    “不是说好了,要好好相处吗?”

    宁策温和牵唇,解开绷带,用玉勺挑起药膏,细细涂到云桑掌心的伤口上:

    “还是说,其实一直还疑心着我,觉得迫于无奈地被我利用了,心里生着气,所以一路上连话都不肯说?”

    适才颠簸骤起,她的手却扶得那么快,显然并没真睡着,而是宁可一路假寐,不愿开口同他说话罢了。

    云桑被说中了心思,暗自抿紧唇线。

    半晌,抬起眼,看向宁策。

    车窗外林光婆娑,投映在男子沉静的面容上,低垂的眉眼温山柔水,看不出什么情绪。

    可到底是将来谋登极位之人,不是什么蠢傻好骗的。

    “我说过了,真心愿意为哥哥所用,怎么会生气?”

    云桑觑着宁策上完了药,抽回手,自己慢慢用绷带缠着:

    “哥哥自小能力出众,将来建功立业,我也能跟着受惠不是吗?”

    案边的窗扇开着,车外山道的清风自窗棱碧罗纱间穿入,吹得案上纸页簌簌轻响。

    宁策收起药瓶,伸指拂压过案上的经文拓纸,淡淡牵唇:

    “阿梓说这样的话,看来,还是生气了。”

    车队行至亭驿,停驻暂作休整。

    云桑下了马车,走到林边俯眺林坡外的山谷。

    秋兰送来披风,一面为郡主披上,一面压低声禀道:

    “骁骑卫军长回来了,说事情已经办妥了。”

    云桑拢住披风,想起自己的交代,问道:

    “那个人……怎么样了?”

    “还活着,就是病得昏昏沉沉的,没开过口。”

    秋兰说道:“军长暂时将那人送去了附近村户,但让奴婢告诉郡主,他底下能用得上的可靠人手不多,且还有别的差事,没法一直在那儿盯着。郡主身边若有私卫府兵可遣,最好让他们尽快将人送去妥善处,以免节外生枝。”

    云桑沉默下来。

    大周的高门贵女,身边多少都有些可用之人,像舞阳长公主那样有府邸的公主皇女,甚至可以豢养府兵、猎队。

    但云桑身边,只有一个秋兰是真正信得过的。

    至于宫里每年发下的几百两例钱,她也根本没法按自己的想法用。怎么用,打赏出去多少,赏了什么人,皇后都一清二楚,自是不可能让她拿去养什么私卫府兵。

    云桑思忖片刻,吩咐秋兰:“你从我的金银首饰里择些合适的赏下去,让军长先把那人送去我们今夜落脚的驿馆,等我想办法处理。”

    秋兰应了下来,匆匆离去。

    云桑又兀自静立了会儿,想起自己寻那半死之人的目的,转身四下张望,警觉寻找宁策的身影。

    时下正是红花楹盛开的季节,山林间茂叶葱郁、红花如火,宁策一袭宽袖素袍,站在不远处的林沿边,跟身边侍从说着话。

    他神色和煦,偶尔抬一抬手,抚去落至肩头的楹花。

    隔得片刻,像是感应到什么,转过头,朝云桑的方向望来。

    云桑连忙移开视线。

    可思及秋兰正同军长交代伤者的安排,担心让宁策觉察到什么异样,踯躅一瞬,又重新抬眼,踏上连接两片林地的草坡,仿佛是有事情想商量似的,缓缓朝他走去。

    泾南多山,虽起伏不大,但曲折蜿蜒,是天然的险要关隘。

    山与山之间,谷地狭窄,时有山风穿行,带出呜咽声响,引得整片山谷随之共鸣,四周林木随风而舞。

    云桑踏出几步,忽觉身后谷间风声起了变化。

    她驻足转身,循声望去,只见西南方的林谷间,尘土拔地骤起。

    紧接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百姓如受惊鸟兽般,嘶喊着,从谷口狂奔而出,涌入山脚下的平原。

    一队骑兵紧随其后,挽弓疾驰,不断紧缩包围,驱赶着前面奔逃的百姓。

    几个脚力健劲的年轻人,似乎打算借助地势摆脱追兵,掉了头,开始拼尽全力地朝林坡方向跑了过来。

    追赶的骑兵觉察到逃逸,迅速纵马追至,手中弓弩齐发,箭矢急雨般,亦朝林坡袭来。

    林坡上的骁骑卫们也被惊动了,手忙脚乱地布出防御,可偏偏这时军长被秋兰拉去了僻静处传话,一时群龙无首,乱成一片。

    云桑听到箭矢呼啸的刹那,人就本能地蹲身缩进了草木间。

    这是她前世在大漠逃亡时养成的习惯。

    她恨透了、也怕极了箭雨呼啸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