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17、这么勇敢吗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17、这么勇敢吗(第1/2页)

    走过朱红栏杆的仙桥,便来到了皇帝暂住的水心五殿前。

    水心五殿顾名思义,恰在金明池中央。

    五座宫殿如绽放的五片花瓣,底台石壁雕龙画凤。每座宫殿的露台上都挂着轻纱帷幄,帷幄中为朱漆明金的龙榻,龙榻后为描绘着腾龙的屏风。宫殿不仅建筑对称,连宫殿里的摆设也力图一致,极具美感。

    赵祯便半卧在朝南的宫殿龙榻上。曹琮带着曹佑和曹暾面圣时,赵祯正在和章得象聊赈灾之事。

    听到曹琮来了,赵祯坐直身体,双腿垂在榻下。宫人搬来螺钿凭几,放在赵祯身后。

    伴驾众臣见愁眉苦脸的皇帝突然眉头舒展,都很是疑惑。

    虽然皇帝还算信任曹琮,但因为帝后不睦,皇帝对曹琮态度都是公事公办,怎么会一听曹琮来了就展露笑颜?

    曹琮到了水心殿台阶下,就将曹暾放下。

    曹暾揉了揉眼睛,使劲拍了拍脸颊,把脸颊拍得啪嗒啪嗒响,瘦削的小脸拍得红彤彤的。

    他深吸一口气,双眼猛地睁圆。

    一直关注着曹暾,担忧曹暾在君前失仪的曹琮差点崴脚,自己在君前失仪。

    “马军副都指挥使曹琮/草民曹佑/小子曹暾拜见陛下。”

    曹琮身有官职,只是站着行礼。

    曹佑和曹暾下跪拜见皇帝时,宫人眼疾手快,迅速在他们面前放了蒲团,示意叔侄二人跪在蒲团上。

    伴驾群臣纷纷侧目。

    宫人这么积极,肯定是皇帝事先打了招呼。所以皇帝展颜的对象不是曹琮,而是曹皇后的弟弟和侄儿?

    终于看到自己还活着的唯一的儿子,赵祯的嘴角很努力地往下压了,也没完全压下去。

    他对曹暾招了招手:“免礼。你就是皇后经常挂在嘴边夸赞的神童暾儿吧?过来让朕好好瞧瞧。”

    曹暾利落地爬起来,不卑不亢地走向皇帝,心里狐疑。

    皇后姑姑在皇帝面前夸我?真的假的?姑姑会在皇帝面前夸娘家人?我怎么不信呢?

    曹暾走到赵祯面前仰头,正琢磨着要说什么,被赵祯一把抱起来,放在腿上。

    曹暾:“?”

    群臣:“?”

    曹琮:“……”

    曹佑:“!”

    赵祯抚着曹暾的背,轻声笑道:“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

    曹琮用了好大的力气,才对皇帝的尴尬表演控制住嘴角的颤抖。

    曹佑还在迷茫,群臣微微颔首,懂了皇帝此举的含义。

    昔年太宗皇帝便是将幼年的曹琮抱在腿上,抚着曹琮的背夸赞“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儿也”。皇帝这是夸曹暾,也是拐着弯子夸曹琮呢。看来皇帝看重的还是曹琮。

    或许皇帝想借由奖赏曹琮,安抚开国勋贵?

    被赵祯抱进怀里的曹暾先是身体一僵,然后他感觉到赵祯的身体也挺僵硬的,便抬头看了皇帝一眼。

    赵祯正好低头看他。曹暾很轻易地从赵祯双眼中看到了紧张。

    奇了怪了。该我紧张吧?你个当皇帝的紧张什么?

    曹暾虽然不理解,但他发现赵祯先替他紧张了,自己便懒得紧张了。

    他双手撑着赵祯的腿,屁股往后一挪,身体往后一倒,舒舒服服地靠在了赵祯怀里。

    今天皇帝系的是锦缎腰带,腰带上没有金银玉石的钩扣,是非常舒适的椅子,不会膈着曹暾。

    曹佑心跳加速,没料到小侄儿居然如此大胆。

    曹琮又害怕又困惑。难道太子已经知道他是太子了?不然怎么如此嚣张!

    赵祯既欣喜儿子对自己的亲近,又惊讶儿子的胆大。他笑着问道:“暾儿不怕朕吗?”

    伴驾群臣刚刚的注意力还没放在曹暾身上,只是隐晦地打量曹琮和曹佑。闻言,他们都将视线落在了曹暾身上。

    曹暾板着脸道:“陛下是小子的姑父,乃是小子最亲近的长辈之一,小子怎会害怕?”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宋仁宗对自己挺亲近,不顺着杆子往上爬,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点,他蠢吗?

    赵祯失笑。他揉了揉怀里孩子的脑袋,似喟似叹:“是啊,朕是你最亲近的长辈。”

    伴驾群臣内心猛地一颤。难道帝后悄悄背着我们变融洽了?

    皇帝驾临金明池与民同乐,朝臣们还得继续干活。赵祯带来的臣子多是翰林学士等侍从官。

    赵祯挥退其余伴驾大臣,仅留已经致仕的太傅张士逊,和隔三岔五就上折子请求致仕的当朝宰辅章得象。

    他给曹琮和曹佑赐了座。

    曹琮坐在张士逊一侧,曹佑则坐在章得象一旁。

    张士逊和章得象看着曹佑被赐座的位置,心里略有了些计较。

    赵祯没把曹暾放下来,继续将曹暾抱在怀里,细细问曹暾的学问。

    曹暾此刻没有藏巧于拙,尽全力展现出自己的能耐。

    童子科和察举类似,皇帝的喜好至关重要。

    童子科分三档。只能诵读《六经》《孝经》《论语》《孟子》者为第三档,给一次直接考省试(进士)的机会,即“免文解”一次;能诵读且能以其中一经写文者为中等,免文解两次;能诵读后,所有经义都能写,或者能作诗赋者,才能为上等,直接赐进士出身。

    曹暾求的就是“上等”。

    因诗赋不需要现写,拿出曾经做过的就成,所以经义全部通晓和能做诗赋不是一个难度。也就是说,只要神童能诵读全部经书,皇帝就能凭借喜好定等——喜欢的让做诗赋,不喜欢的公事公办让做经义。

    如果神童能做出经义,那就是真的神童,一个进士身份皇帝也是舍得的。

    曹暾卖弄学问,可不是想走捷径。因为捷径对他来说才是难事。

    他在诗词上实在是没天分,琢磨赋的结构也很难受。比起诗词歌赋,他更喜欢写言之有物的散文——只要抒发思想即可,不用讲究文采。

    经义对曹暾而言就是给阅读材料的议论散文。

    所以曹暾为了不让皇帝让他写诗赋,现在就要展现出自己对经义的理解。

    宋朝的皇帝罕有学问不好的。赵祯也是博闻强识之人。当曹暾说他能背《六经》《孝经》《论语》《孟子》时,赵祯不看书,随意拎了几句经书考校。

    曹暾没有半点磕绊,便能顺着赵祯的考校往下背诵。

    赵祯又问曹暾经书中字句含义,曹暾也能轻松说出释义,并点出自己的释义出自哪位先人的注释——因为朝中人多喜欢韩愈,他所言多为韩愈的儒经注释版本。

    赵祯考校得满脸红光,满意极了。

    对赵暾这个儿子,赵祯心情本是很复杂的。

    赵暾和赵曦前后脚出生。按照常理,皇后所生嫡子赵暾应该更受他看重。但曹皇后将胎坐稳之后才告知赵祯,赵祯便十分膈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