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一个招娣的重生》 70-80(第10/16页)
长假,全国到处都是游人。确实是该涨价的,现在嘛……
余自新跟老板娘笑笑,心想,还是得赶快把房买了。
刘家成父子这晚洗了个热水澡,好好睡了一觉。既然已经出来了,只能往前看了。
第二天爷俩还是天没亮就醒了,在附近街道走上一圈看看别人都卖什么,自己心里有数了才好打算。
出门不远有间包子铺,包子小得很,比一颗核桃还小点,大老爷们一口能轻松吃下三个,一笼十个,卖三块,可买的人排队排老远。
刘家成也买了两笼,排队的时候听着周围人闲聊,十句里只听得懂一两句。唉,洋洋说得对呀,留在工地里跟留在村里区别不大,他们俩都来海市打工两三年了,听不明白也不会说。这要是想做点小生意,不会说话怎么行?
从旅社到余自新的住处一路上还有不少卖吃食的,还有个推着小车的老太太,卖小馄饨,一碗两元,车子一头放着煤炉子支着锅,馄饨下进去滚上几滚捞起,在瓷碗上套个塑料袋,一个人吃完了,老太太把袋子连汤带水摘下来扔到车尾挂的垃圾桶里,再套个袋子给别人用。
父子俩看了心里直叹气,他俩只会蒸个米饭下个面,这些精致吃食别说做了,吃也没吃过几次。
但是爷俩也不愁,边走边商量,一开始做个小本生意,再慢慢来吧。
不过,他们始终觉着买护肤品不是爷们儿该干的事。但是余自新说先帮她撑过去十一促销,那他们就先尽心帮她干着。
余自新也在家准备了早饭,几勺面粉加水搅成糊,再用力搅出面筋,煮一锅滚水,面糊顺着筷子丝丝缕缕倒进去,再轻轻搅几下,调小火,碗里搭上三个鸡蛋搅匀,也一丝丝倒进去,鸡蛋丝变黄了就关火,这就是鸡蛋面汤,配上馏好的馒头和小咸菜,在早秋清晨喝下去,肠胃热乎乎的。
吃完早饭,余自新三人又去了趟襄阳市场。她给姑父洋洋买了几套衣服,“这是工作服!”
有两个壮劳力帮忙,这次真是满载而归。
回到家快中午了,刚放下东西王姐的电话就来了,“小余呀,房东阿姨松口了!”
第77章 国庆大促销 钟点工阿姨们的战斗力……
余自新立刻跟王姐去见房东。
上次看房是在晚上, 其实她又在白天来附近看过好几次。
房子虽然在二楼,但是厨房那边的阳台正对着大学小东门,小东门进去几步路就是全校最大的食堂, 每天进进出出的师生得有上万人次, 要是在阳台上挂个招牌, 师生不用出校门就能看见。
只要她跟看大门的人搞好关系, 那她的美容院也可以开在这里。
房东刘素英最后开价五万, 比她原来要的少了一万。
三十四平方的老房子这个价在当时算是公道,毕竟几十年的老房子了,每一节楼梯台阶中间都踩出月牙形的凹坑, 楼道转角处年年冬天堆着蜂窝煤,黑印子一个挨一个。
余自新还是忍不住劝她, “阿姨,我姐姐说浦东的房子以后肯定会涨价的,你再加点钱都可以买一套共康新村的新房子了,带电梯的!以后涨价,你就赚了呀。”
刘素英笑:“我要是有钱买商品房,早就去买钻石公寓啦!共康新村就算会涨, 要等多少年啊?我女儿出国留学是明年四月就要用钱。”
余自新知道没法几句话说动她, 跟她留了联系方式,“阿姨,你女儿能出国留学,学习一定很好,她不用的旧课本和参考书能卖给我么?”
“当然行呀!咳,还卖什么?我收拾好了送给你!你要几年级的书啊?”
“从初中到高中的都要!我辍学一年了,初中的知识都忘了好多,想重新捡起来自学。”
刘素英感叹, “有志者事竟成。”
王姐说:“我儿子要能有你一半志气我做梦都要笑醒,他还有好多初中的旧书,有的习题集只写了前面三页,我也拿给你吧!”
余自新感谢,“那可太好了!”海市的教材和她原来的不一样,但有什么关系呢,她早记不清中学的课程了。
有王姐做中保,房子的事就算说定了。
余自新请王姐和刘素英帮她打听个可靠律师,做个购房合同。
刘素英不以为然,“这还用得着请律师?多花一笔钱嘛!”
余自新趁这机会赶紧给王姐灌输法治观念:“我姐姐说有些钱不能省,花了更安心。万一买卖双方出了什么误会,难免会牵连到保人,请个律师说明情况是对三方都负责,我姐姐再三交待的。”
刘素英笑,“那行,你请吧,我这边就免了!我信得过王姐,也信得过你。”
王姐回家跟老公常建刚说了余自新想找律师的事,常建刚摸摸头,“个小囡精明哦。”
余自新的话给他提了个醒,他们两口子在这一片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几乎谁都认识他们,由于工作性质,他们也常给人帮忙,过去借个钱办个事要不了多少钱,这几年大家荷包里钱也多了,事也比以前麻烦了,还真得留个心。
去年股市大崩盘的时候多少人跑到无影无踪啊,还有人跳楼呢!
这些人当初哪一个不是跟亲戚朋友借了钱炒股的,还有偷偷卖了房子的,当初借钱的时候未必就怀着赖账的心,可现在他们还不上钱跳楼跑路了,保人可给坑死了。
他把想法跟老婆一说,王姐也点头,“对,咱们以后也得多个心眼。”
常建刚找了位罗律师帮余自新做购房协议。
这次有人指点,又有王姐两口子的关系,双方交易进行得比在G市那时买房还顺利。
国庆前两天,余自新和刘素英办好了买卖手续,正式成为海市的小地主了。
刘素英还跟女儿邱莉莉一起来了一趟,给余自新送了很多书。
邱莉莉听妈妈讲了余自新的事,对这个小女孩很佩服,比自己还小好几岁呢,就能一个人来海市生活了。她明年都要大学毕业了,几乎没离开过海市,不是和父母在一起就是住宿舍。
她想跟余自新取取经,以后自己日本留学肯定能用得上。
余自新也挺佩服邱莉莉。她大学专业是经贸日语,英语也过了六级,还学了法语,明年要到早稻田大学上研究生。这么个大学霸,竟然没有一点傲慢,还想到向她请教,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这是真明白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了。
她当然得多问问人家学霸是怎么学习的。
刘素英是想给女儿鼓鼓劲,人家小姑娘能做到,你也不差。没想到,这两个女孩一说起话,还停不住了。
邱莉莉被她妈催了几次才告辞,余自新送她们,“阿姨,莉莉,你们别急,时间很充足,只要出国留学前先学会怎么做饭就不怕了!吃得习惯,营养跟得上了,身体就不会差,身体好了,做什么都事半功倍!”
刘素英心想,小囡这句话没说错,日本也吃大米饭,可是饮食习惯还是和我们不一样呀,日本菜馆好多菜都炸的,老吃那个哪行呀。而且自己学会做饭也能省一笔生活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旧钢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