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不太对劲: 8、八

您现在阅读的是旧钢笔文学www.jiugangbi.com提供的《太子他不太对劲》 8、八(第2/3页)

殿下都没有头绪,那该怎么办是好?”

    顾熹之刚才一瞬的悸动是真的,现在的担忧也是实实切切。

    姬檀松开了按在他肩头的手,转身往门口走,正好一览无余地望见前边花园亭榭。

    东宫花园修建地轩敞开阔,园中池塘锦鲤,花草珍奇,样样别致,其中最有趣儿的当属锦鲤,鱼食一洒,沉鳞竞跃地争相浮出水面,迅猛夺食。

    姬檀饶有兴致地看了片刻,见顾熹之视线望来,朝他莞尔一笑:“不知道怎么办就不办。等鱼饵够了,鱼儿自会出来竞相抢夺,我们且再等一等。”

    顾熹之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见姬檀微笑,他不禁福至心灵,同样一莞尔。

    “殿下说的是。”

    顾熹之离开东宫,心里对姬檀接下来怎么做大致有了个数,太子殿下果真冰雪一般的人物,顾熹之愈发心向往之。

    被惊艳的同时,不禁暗愧自己萤火之辉,未能替殿下发光散热,殿下实是特别好的人,即使是这样的他,也依旧给足机会予以重用。

    殿下都不介意,他自当勤勉百倍以回馈才是。

    想着,顾熹之决心更坚,连带着回翰林院的步履都步步生风,他要去继续查阅典籍,为殿下的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并充盈自己。

    顾熹之的这些举措姬檀也都是知道的,原本单方面送去给顾熹之的疏册、信件,顾熹之回以了他查阅到的案例,相关佐证等。

    再之后,不单单是这些,还有顾熹之写予他的折子,或是请安问好,或是请他指教,一次比一次内容繁长。

    姬檀倚在榻上一页页地看得兴味盎然,顾熹之这份心思实在不错,主动送上门来由他掌控。

    心情大好之余,也开始提笔回复顾熹之的折子。

    虽然只有寥寥几句话,甚至有时只有言简意赅的已阅两字,却足以让顾熹之喜不自胜了。

    如此一番来回,顾熹之回复姬檀的折子就更丰富了,除却以上这些,还有自己亲手所做的芸笺,用金箔纸和植物纤维精雕细制成长条,轻薄又好看,夹在书信里也不占位置,连姬檀这样讲究的人瞧了都不由眼前一亮。

    可见顾熹之其用心。

    姬檀对于顾熹之的表现亦很满意,不论他的进步还是别出心裁。

    日子在这样繁忙紧凑、偶尔还有一点小惊喜的状态下匆匆而过。

    终于,姬檀抛出去的鱼饵有动静了。

    又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信传回,姬檀亟不可待打开,快速浏览完,旋即将信纸放回信封内。

    小印子伫立一旁,从过分安静的氛围中判断不出情况好坏,少顷,但见姬檀唇角露出一抹微深笑意,他心知稳了。

    从善如流地走上前去:“殿下,要奴婢召几位大臣过来相商么?”

    姬檀点头,从容道:“去吧。”

    小印子得令,一个箭步离开书房,叫上除自己以外的麻利太监,分别去请几位大人过来东宫。

    姬檀则不疾不徐地整理这段时日一共传回的信笺,心里有了盘算。

    影响种桑推行的官员除却自己人,其他几位皇子和朝中重臣势力俱有可能参与,甚至一起插手干涉了,姬檀查不出具体是谁在里面搅混水,导致百姓惶然而不敢种植桑苗,不过眼下这些都不重要了。

    他放出了足够令这些人出洞的消息,结果也相当令人满意。

    要知道,国库虽然没钱下拨,但涉及到的政策推行官员调动,其背后都代表着巨大的权利更迭,不但关乎自己的政途势力发展,整个家族兴旺,甚至还牵动着经济命脉。

    现在的起步阶段暂时是没利润,但一旦桑苗种成,丝绸贸易顺利,中间的每一环节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没有人会和权和利过不去。

    这两样鱼饵足以让所有政治势力闻风而动,土崩瓦解。

    因利维系的结盟最终也会因利散去,官场就是这样,没有牢不可破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姬檀直接将这些阴私全摆到台面上来。

    他奉皇帝旨意行事,是为朝廷,为生民,谁也没有立场指摘置喙,但那些为了自己牟取私利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既不敢明目张胆地插手落下把柄,又唯恐别人先行于自己一步,故而几股势力都在互相警惕着、观望着,伺机而行。

    一段时间内东南沿海郡县都会风平浪静,无人再胆大包天作祟。

    这时候,就是姬檀出手的最佳时机。

    之前顾熹之告诉他,桑苗种植也是讲究时节的,眼下春季都将过了,他们的进度刻不容缓。

    小印子脚程很快,大臣更是知道举足轻重,没有丝毫耽搁即刻赶至东宫,紧急在书房召开了一场如何消解百姓惶恐落地种桑的集议。

    原本的补救措施被地方官员打乱,已然是行不通了,他们需另想他法。

    沉吟过后,一名司谏提出,不若直接在沿海郡县全力推行政策,总会有百姓愿意试种,以少数带动多数,渐渐地政策自然顺利推行下去。

    姬檀却是直接否了。全面推广范围太过庞大,势必又会落个之前一样的结果,那他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就全白费了。

    还是得逐个击破,姬檀打算从被淹的两县着手。

    “这两县已经派了我们自己的县令过去,天时地利人和,都更便利。”话是这么说,姬檀心里却并不乐观。

    “要不,直接一纸诏令,张贴公榜,百姓莫敢不从。待他们从中尝到了好处,自会主动兴起种桑热潮,届时一切难题自会迎刃而解。”另一名少詹事道。

    姬檀更是摇头。

    他们今日敢这么办,明日御史台的弹劾奏折就能压死他们,都不是好主意。

    “切入点还是在百姓身上。”姬檀提醒道。

    若是之前,官府发布政令兴许还有用处,但现在的百姓人心惶惶宛如惊弓之鸟,谁也不愿冒险,太难了。

    更难的是,这些大臣站在为官者的角度或可提出百般策略,但要他们易地而处,站在百姓的位置思考,这就行不通了,接连被否后几位大臣皆是一筹莫展,无法真的感同身受,姬檀亦不能体会。

    集议一时陷入了僵持,只有微不可闻的几许叹息声响。

    顾熹之默默无言听了半晌,总算将太子殿下和大臣们的症结捋清楚,这个问题他倒是能解答一二,顾熹之好歹是乡野出身长大的,多少更了解些。

    他的视线在几位大臣之间逡巡了一圈,旋即主动起身一揖提议道:“诸位大人,殿下,微臣有一看法,或许可行。”

    几位大臣的目光落在年轻的探花郎身上,并不抱什么希望,也没有答他。

    姬檀直接首肯了:“说。”

    顾熹之便将自己的看法娓娓道来,遵照姬檀的想法,从百姓出发。

    “被淹的两县良田受到影响,今年收成锐减,百姓定然想先把仅存的粮食囤积起来,再尽快耕种新的粮食以度灾年,不愿花时间去种不确定性太大的桑苗,说到底还是生存问题,如果我们能将其解决,是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旧钢笔文学】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旧钢笔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